王学红;田亚君;王学勤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的应用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将入组的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选40例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实验组),另40例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训练.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前进行测定.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日常活动及运动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偏瘫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赖家盈;张丽娟;江慕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惊厥是由于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突然大量异常放电所致的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不自主的短暂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是小儿时期常见急症.目前以高热惊厥多见,多见于6个月至3岁小儿.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整,可伴有青紫,双眼球固定上翻、凝视或斜视,有时伴大小便失禁.
作者:许井荣;李顺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法、刮痧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3月就诊的76例颈椎病患者,根据症型、病程进行分组,各组采用同样方法治疗.结果:症型分组:单纯组、神经根型组及交感型组疗效较佳,有效率达87.5%以上,三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疗效分别与中央型组、混合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程分组:A组(病程<1年)与B组(病程>1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刮痧结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与症型关系密切,受病程影响不明显.
作者:许冬梅;邱桂春;潘长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其原因是正常胃调控功能异常.多见于腹部手术,尤以胃和胰腺术后多见,据文献报道妇科手术、食管手术以及心肺移植术均可出现,近年来发生有上升趋势[1,2].PGS主要表现为术后开始进食的1~2d或由流质饮食向半流质饮食过渡时,餐后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质量减轻等,可持续数周甚至数年.
作者:胡雅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电磁波照射配合拔罐治疗腰突症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电磁波照射配合拔罐治疗对50例腰腿疼痛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腰腿疼痛部位在拔罐治疗时联合电磁波照射,拔罐结束后裸露的局部再追加15分钟.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拔罐治疗.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观察疗效.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70%.结论:电磁波照射配合拔罐用于腰腿疼痛患者有良效,明显缓解了腰腿疼痛和改善局部功能活动.
作者:沈慧慧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后发生皮下组织感染的情况.方法: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后,针对肌肉注射所导致的皮下组织感染发生机制采取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后,感染的发生率减少.结论:在临床肌肉注射工作中,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减少或者杜绝皮下组织感染的发生.
作者:曾凤翔;徐恒;陈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体外循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广泛应用,由此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年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有两种机制,即坏死和凋亡,并且凋亡是重要原因.如何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综述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证据、可能的相关机制、参与调节的相关基因分子和信号转导、以及初步阐述目前减少心肌凋亡的方法.
作者:赵业芳;王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从本校2009级护理专科学生中随机抽取1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人,实验组在临床实习前进行2周的模拟医院仿真训练,对照组采取传统训练模式.出科后统一进行考试.结果实验组各项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模拟医院,仿真训练可使学生缩短临床适应期,并且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作者:程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精神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相关性.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普唑仑的疗效与常规治疗对比分析.结果:阿普唑仑加多潘力酮治疗FD,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精神因素与FD的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加用阿普唑仑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王义雄;尉孟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吸氧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予传统入水湿化方法吸氧,实验组予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比较两组湿化噪音影响、氧气湿化源物质内细菌生长等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湿化组在受湿化噪音影响、氧气治疗源物质细菌生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无细菌生长,从传播途径上杜绝医源性肺部感染、零噪音不影响患者休息、减轻护理工作负担等优点,临床上已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区洁兰;吴瑞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每天80mg;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吲达帕胺缓释片,每次1.25mg,每天1次.两组患者共治疗4周.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
作者:凌智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疾病,大多由于腰肌劳损、椎间盘退变、腰部外伤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脱出刺激或压迫一侧或双侧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疼痛等临床特征[1],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工作和家庭生活.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射频热凝术(RFA)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于2000年7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该项技术能很好地控制掌握热凝靶点与神经根的关系、热凝靶点的温度及范围,治疗过程中能极大减少损伤神经及其它结构的风险,并发症少、死亡率极低,不破坏脊椎结构及稳定性,康复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手段中发展较快的一项技术.我院自2012年1月至5月采用RF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岚;章姝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以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1月老年股骨下端骨折需手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全身麻醉,实验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期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变化明显.但实验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小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小.
作者:谢傲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脑干为人体呼吸循环中枢,生理功能极其重要,所以脑干出血危害极大,常在短时间导致患者死亡,脑干出血量在15ml以下的,死亡率17.1%左右,出血量在15ml以上,死亡率81.8%左右.本文通过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诱发脑干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对各种高危因素危险度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树平;潘生英;臧志忠;谭晶;欧阳和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改良的夜查房模式,更好地发挥夜间值班护士长的职能,降低夜间高发时段的护理风险,提高夜间护理质量.方法:坚持每天由2名护士长值班,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分组并制定夜查房轮转表,值班时间为18∶00~8∶00,查房内容由护理部以量化表格形式打印出来,值班者严格按检查项目进行检查.查房考核结果与科室护理考核和护士长工作质量考核直接挂钩.结果:改良后的护士长夜查房制度细化并规范了护理流程,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减轻了当班护士压力,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保证了护理质量及安全.
作者:万淑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后腹腔镜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中的广泛应用,其术前心理护理、血压监测以及术后管道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孙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解除心外科ICU患者的异常心理反应,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针对90例心脏外科ICU患者由于心外科患者病情严重、病情反复变化、手术创伤、经济负担加重,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和异常心理反应,采取术前访视,改善ICU环境,重视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语言交流与交通,解除患者异常的心理反应.结果:90例心脏手术患者入住ICU期间,除3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异常的心理反应都得到减轻或解除,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心脏术后ICU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术后的康复极其重要.
作者:楼晓燕;楼一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掌握预防重症脑卒中脱水的观察要点及预防措施,从而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对156例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或速尿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治疗后治愈137例、好转19例,有效率100%.结论:有效的临床观察和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苏银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对改良再生管腔类器械的清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使用后的86件管腔类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而后再用酶浸泡后清洗,观察组直接用多酶浸泡后清洗.对这两组器械进行细菌学、内毒素以及残留血检测,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细菌学检查结果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然内毒素和残留血检测结果两组差异显著(P<0.05),且表现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再生管腔类器械直接采用多酶浸泡法进行清洗的质量相对较为理想,又可有效节约成本和时间,值得给予关注.
作者:黄秋芳;罗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路径应用于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临床效果的评价.方法:将92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CP)组和非CP组各46例,CP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非CP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是一种明确工作方向的表格,应用于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优化了病人的住院流程,规范了诊疗护理的操作程序,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在路径表上明确了各专业组成员的工作,避免了过去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繁忙造成护理的遗漏或疏忽现象,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护理缺陷.培养了护士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增加了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机会.临床路径的运用,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及服务满意度,并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明显减少垂体腺瘤手术的不良和并发症,可以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作者:阮璐;王巍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