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制剂治疗慢性肺心病45例

颜景荣;谢丽

关键词:
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我国是一常见病.由于它是以心、肺病变为基础的多脏器受损害的疾病,因此治疗困难,急性加重期常因呼吸衰竭和/或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为探讨中药的治疗效果,我们应用川芎嗪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畸形缺陷超声诊断及临床报告分析

    目的:阐述产前诊断的必要性,可联合多种手段进行,其中超声检查对检出胎儿畸形缺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方法:使用实时超声及彩超对47666名孕12周以上胎儿行常规扫查.结果:47666例胎儿,畸形者286例,发生率占0.6%,大部分经引产或产后临床和超声检查证实,部分经尸检、染色体及病理检查证实.结论:多种手段联合检查,尤其是阴道及腹部超声检查,可在妊娠早中期发现胎儿畸形,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桂新;范文艳;刘宇;秦金霞;吕修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婴幼儿血浆BALP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BALP检测在儿童佝偻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操作时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对佝偻病患儿及正常儿童进行BALP测定,并对BALP活性轻度升高的正常儿童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结果佝偻病组中98%的患儿BALP>200u/L,而正常组中90%儿童BALP≤200u/L;对正常组BALP 200~250u/L的儿童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发现大多具有早期佝偻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结论:BALP活性测定用于佝偻病诊断灵敏可靠;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儿其该酶活性已有改变,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临床操作、护理简便,不需静脉采血,易被患儿接受,可广泛推广.

    作者:刘红菊;李敏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五十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心肺脑复苏及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其器官的损害是新生儿致残和/或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重度窒息,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程度重.由窒息所引起的新生儿死亡几乎均在重度窒息患者中,而存活者的致残率也较高.故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复苏处理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新生儿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的高低,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闫琳;柳万林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对脑出血神经功能及血肿吸收速度的影响.方法:4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神经功能评分(CSS)及血肿吸收速度.结果:低右+复方丹参组治疗第21天,CSS改善及血肿吸收速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临床神经功能,促进血肿吸收.

    作者:高灵通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26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相当于中医学的口僻,是指原因不明,由于茎乳突孔内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Bellpalsy).年发病率为26~34/10万,患病率为258/10万.有关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报道较多.我们于1996~2003年运用拟定的中药处方,随机收治能够坚持单纯服用中药的病人1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丕春;孙树起;张文江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的临床分析和手术探讨

    目的:总结分析中央型腰椎间盘出症的临床特点,并对手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采用改良式椎板切除治疗的79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获得完整随访资料54例,平均随访5年11个月,根据Macnab疗效标准,优49例,良2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0.1%.结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各异,手术治疗需彻底减压方能取得优良效果.采用改良式椎板切除显露,除了具有全椎板切除的优点外,还不破坏腰椎后部任一完整的骨结构,大限度地保留了脊柱的完整性,减小了手术创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连河;雷天新;安彦军;王世东;雷玉珍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补中益气汤合麻黄治疗发作性睡病20例

    3年来用补中益气汤合麻黄治疗发作性睡病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秦卫民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胃溃疡46例

    自2002年1月到2003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胃溃疡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梅武轩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配合牵引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7例

    2000年起近4年中运用静脉滴注复方血塞通注射液配合牵引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7例,其中60%的患者随访2~6月,无复发,现总结如下:

    作者:史文宇;尤从新;赵道州;邓强;王亚宁;唐晓东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兰州百合多糖的提取研究

    为综合利用兰州百合资源,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兰州百合鳞茎不同部位(外三层、中三层、内层)的粗多糖,并用seveage法脱蛋白.水提-醇沉法得百合粗多糖分别为鲜百合重的26.24%、35.66%、22.88%,平均为28.26%;经seveage法脱蛋白后多糖含量分别为鲜百合重的2.6609%、3.9174%、2.2206%,平均为2.9330%.这说明兰州百合鳞茎不同部位多糖含量有较大差别,以中层含量多,其次是内层、外层.

    作者:赵小亮;吴建;张继;姚健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36例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方法.方法:36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中药胃岩汤加化疗药物治疗,结果:症状改善,半年生存率和一年生存率为77.8%和47.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孙永浩;彭迎格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右侧胸腔异位肝叶一例

    异位肝为临床罕见病变,国内外文献报道极少,常无临床症状.现将我院经皮胸部活检穿刺病理证实胸腔异位肝叶病例1例报道如下.

    作者:吴思慧;翁书和;苏小康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综合性心理治疗46例恐怖症

    恐怖症是一组神经症性障碍,它的特点是是对以某一特定的客休和处境产生持续的和不必要的恐惧.单纯运用西药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经合并运用心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梁达中;尹玉珠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干扰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4例临床观察

    恶性肿瘤除脑瘤外,都可出现恶性胸腔积液,且常引起呼吸困难和胸痛,并可导致呼吸和循环障碍而呈急症,因此,有效的胸水控制对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致关重要.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应用干扰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乔明军;周宪霖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论检验师的形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人们的医疗观念正在发生巨大转变.比如以前人们大多只重视治病而轻视预防,现在有许多人正逐步重视预防.说到预防,就离不开各种辅助检查,而临床检验正是各种辅助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检验师是临床检验的主体,每天都需要面对很多患者.而患者则要求检验师工作要技术娴熟,动作迅速,报告准确及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检验师的服务技巧将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作者:叶心梅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清开灵配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开灵配合脑脊液置换综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疗效.方法:所有62例病例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行静滴清开灵配合脑脊液置换及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结果:治疗组头痛症状消失平均7.5±1.5天,20%甘露醇平均用量3750±125ml.对照组头痛症状消失平均14±3.5天,20%甘露醇平均总用量6500±225ml.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发症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开灵配合脑脊液置换综合治疗SAH并发症减少,治愈率高.

    作者:李彦杰;孙惠平;任德启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160例观察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纤维化患者16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王武兴;柳锋;刘晓辉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是由于寒冷、早产、缺氧、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我科2002.1月~2003.1月共收治了40例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经过积极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均全愈出院.

    作者:俞桂顺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婴幼儿惊厥的抢救、观察及护理

    惊厥是婴幼儿常见的危急症状.由于婴幼儿的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结构简单,皮层分化不全,髓鞘生成缺乏,抑制功能差,兴奋容易扩散,因此当各种疾病刺激大脑时,易引起其功能紊乱,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现象.婴幼儿发生惊厥时必须进行紧急抢救,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可造成脑细胞缺氧性损害,影响疾病的愈后.现将我科在2002年10月~2003年9月中共收治婴幼儿惊厥51例的抢救、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平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与应用胰岛素后低血糖反应特点

    1不良反应的种类1.1低血糖反应:为全身反应中常见的.一般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后作用大的时段或因注射该药后,没有进餐而引起低血糖反应,须予警惕.

    作者:许永美;霍静 刊期: 2004年第18期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主管:中华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社,中华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