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

谭玉

关键词:肝移植, 精神障碍, 护理
摘要:总结78例肝脏疾病患者行肝移植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出现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为环境影响、使用免疫抑制剂、代谢紊乱、负性心理等.护理重点是术前重视评估,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精神症状,并加强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情况,探讨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方法:调查我院管辖六个社区的2007-2009年出生流动儿童,采用现场询问及查对疫苗接种记录情况的方法,获得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情况.结果:流动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出生地点、性别进行两两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经济水平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对流动儿童的父母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住院分娩,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减少相应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赵霞桂;黄敏园;容林惠;关玉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一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创伤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入院后均常规彻底清创,治疗组采用VSD覆盖创面,每次覆盖时间为7-9d,持续吸引到肉芽丰满后行游离植皮,根据病原学检查持续抗感染.对照组视创面情况1-2d更换一次敷料,清除坏死组织,创面较大者放置引流条,敏感抗生素抗感染的同时每5-7d行一次病原学检查,比较两组疗效和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优15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为96%.对照组:优12例,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4%.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术后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将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较彻底的清除,同时刺激新鲜肉芽生成,控制潜在感染机率并增加愈合率,效果显著.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重度肝外伤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重度肝外伤手术治疗经验,提高重度肝外伤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2例重度肝外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Ⅲ级12例,Ⅳ级6例,Ⅴ级4例.结果:22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17例(占77.3%),死亡5例(占22.7%).死亡原因:严重失血性休克2例,合并严重脑挫伤1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准确进行伤情评估,早期诊断、快速扩容、彻底清创、采用合理术式、及时处理合并伤,是重度肝外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32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单用环丙沙星,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为80.3%,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分别为57.6%、80.3%,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甲亢性肝功能损害27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70例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①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1%,肝损害发生率与年龄大小,甲亢病程,病情轻重呈正相关 (P<0.05);②肝功能损害以ALT升高为主(占85.1%);③治疗以控制甲亢为主,保肝为辅.结论:甲亢容易合并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的轻重程度与患者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有关.甲亢性肝损害如诊断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何启蓉;王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用于会阴侧切缝合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胎头拨露时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用于会阴伤口缝合镇痛效果.方法:产妇第二产程胎头拨露时,用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行会阴侧切、缝合以观察镇痛效果.结果: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的镇痛效果时间长,效果好.结论: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可以用于会阴侧切、缝合,达到镇痛效果.

    作者:田晓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治疗液体外渗所致的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均为III度的静脉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使用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湿敷,对照组使用50

    作者:万晓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2011年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22例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2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6~12个月(平均7.5个月)的随访,年龄小70岁,大91岁,平均82.73岁.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3天~7天,平均5.2天.未出现髋内翻、深静脉血栓、感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优,18例,81.82%,良,3例,13.64%,可,1例,4.54%,差0例.结论:该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迅速恢复患肢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毕梦娜;陈经勇;陈如见;李钟;张鹏;刘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沟通在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它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的交换,借助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等方法来表达.实践表明,沟通无时无地不存在,在给病人介绍住院规则和环境、护理指导或卫生宣教、搜集病史、实施护理措施等过程中,都包含着沟通,有效的沟通是护士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确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用自己的语言、行为与患者进行心理的沟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及要求,有针对性的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满足其需求,以减轻其痛苦,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作者:林小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月华胶囊对结核小鼠脾脏病理形态学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月华胶囊对结核小鼠脾的病理学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H37RV结核杆菌造模,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月华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月华胶囊中剂量与西药联合组,建立空白对照组;光镜下观察脾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脾脏病理改变均较模型组轻;月华胶囊3个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脾病变较轻;与单用西药或月华胶囊的各剂量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脾病变轻.结论:月华胶囊能减轻结核杆菌对小鼠脾的病理损害,中剂量组效果优于低、高剂量组,所有用药组中联合用药组优于其它单独用药组.

    作者:曾姣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护理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护理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监测2008至2010年ICU出院病例,并统计院内感染例数.结果:2010年院内感染例数明显低于2008年及2009年.结论:严格护理管理可以明显降低ICU医院感染率,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田桂林;丁志红;谢丽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救治急性中毒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近年来,临床实践证明血液灌流在救治中毒病人中起到了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液灌流就是将病人的血液经管路引入灌流器,血液经过灌流器内吸附剂的吸附作用而达到净化处理.我科自2010年11月-2011年10月采用血液灌流救治各类急性中毒病人67例,血液灌流人次226次.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对失血的探讨

    目的:探讨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失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11月~2011年4月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中先行切除髋关节周围关节囊.对照组采用传统取出股骨头后再切除关节囊.对其术中总出血量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术中总出血量平均出血量430ml±68ml(280ml~700ml),对照组术中总出血量平均出血量为680ml±124ml(360ml~1030ml),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先行切除髋关节周围关节囊可减少出血量.

    作者:刘义辉;刘雯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析病例分析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作用

    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的前四年主要在学校进行理论课学习,学习内容从基础到临床,覆盖面很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以理性认识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后一年进入临床实习,在各科轮转过程中,增加学生对病例的感性认识,掌握基本技能,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是采用病例分析方法引入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的尝试.

    作者:凌和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人用药的特点及原则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药物生物利用度大大降低,副作用增加,应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应遵循:受用原则,五种药物原则,小剂量原则,择时原则,暂停原则.

    作者:赵炳华;马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晚期产后出血治疗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晚期产后出血治疗影响.方法:产后出血的孕产妇140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都采用米非司酮结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治疗组产妇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积极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治疗组产后阴道出血量<月经量的有45例,占64.3%;对照组产后阴道出血量<月经量的只有15例,占21.4%.表明治疗组的产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要避免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加强护理干预,做好孕期保健宣传,加强产时产后观察和护理,做好出院指导.

    作者:魏玉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0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情况.方法:本文选择并收集我院从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10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8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术.结果:只有1例患者由于出现凝血方面的功能障碍而死亡,其余9例子宫切除产妇均治愈出院.存活儿8例,死亡2例( 包括死胎).结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是抢救产妇严重出血无法控制的方法之一,可有效减少产妇病死率.

    作者:巫银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诊断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住院诊治的12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各类妇科急腹症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经腹部、经阴道、经直肠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穿刺相结合的联合超声声像特征,并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研究.结果:经腹、经阴道/直肠、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5%、92.1%、95.6%,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及特异性明显高于前两种方法.结论:联合超声技术可显著提高妇科急腹症的正确诊断率,是妇科急腹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蔡芳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彝汉族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彝汉族胃ca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ca发生率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统计对比2009年7月-2011年8月在本院行胃镜及C14呼气试验阳性者.结果:彝族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胃ca发生率高于汉族.结论:胃ca发生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饮食习惯环境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上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是引起胃肠道多种疾病的感染因素.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HP为一级致癌物[1],为胃癌等一类致癌原[2].有学者提出胃ca发生机制的模型: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ca.目前已初步认定,HP是胃ca发生的启动因子之一[3].

    作者:郭方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86例胆囊结石患者自然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胆囊切除术,治疗组采用保胆取石术.结果:两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院前复查ALT等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不过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相对于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在不影响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的基础上,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于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