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雄;梁敏洪
目的:观察DIO系统短种植体在骨量不足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韶关市口腔医院接受DIO短种植体种植修复的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共37例,56枚植体.Ⅰ期手术全部采用埋入式种植,3~6个月行Ⅱ期手术,2~4周内完成永久固定修复,测量冠-种植体高度比(C/I).修复完成后每年复查,临床检查种植体松动度,X线片检测种植体边缘骨高度变化.结果:37例患者56枚种植体Ⅱ期手术时55枚获得良好骨结合,1枚植体松动.Ⅱ期修复后,经12 ~ 36个月随访观察,X线片检测种植体周骨组织稳定,平均吸收(0.57±0.46)mm,C/I(1.24±0.41).种植成功率为98.2%.结论:在骨量不足后牙区,通过植入DIO系统短种植体,可以简化手术,降低风险,扩大种植适用范围,并有较高的成功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锐锋;张泳;阳冬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及中医干预效果评价.方法:将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体检及每季度随访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抽取,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中医体质辨识采用中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脂血症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及中医干预效果显著,能够切中患者病因病机给予针对性治疗,对降低血脂水平疗效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昆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30例重度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补肺纳肾法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东莞市中医院呼吸科就诊的60例已确诊为重度以上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肺纳肾法治疗(以平喘固本汤加减为主方).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 pred、FEV1/FV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纳肾法能够改善重度以上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缓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速度,并降低了因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涌彬;肖超烈;刘世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析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潮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中TNF-α、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荨麻疹过程中,加味玉屏风散起到一定的作用,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微,可以抑制血清中TNF-α与IL-8.
作者:陈伟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8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94)和对照组(n=94),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随访12周、随访24周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并且较为安全,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作者:植秀振;罗耀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评估重症超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中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随机分为重症超声组及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法(PiCCO)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 h及3d的血乳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d后的穿刺并发症、累计液体输注量、累计尿量、需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比例、ICU住院天数及28 d病死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乳酸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h后,两组患者乳酸菌水平明显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及3d的乳酸进一步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超声组患者治疗6h、24 h及3d后的累计输注液体量明显少于PiCCO组患者治疗6h、24 h及3d后的累计输注液体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对应时间的累计尿量未见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超声组患者需要CRRT治疗的人数、ICU住院天数显著性少于PiCCO组,但两组患者28 d的病死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通过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能减少穿刺并发症,减少累计液体输入量,降低CRRT使用率,从而减少患者在ICU的住院天数.
作者:黄小洵;孟繁甦;林冰;谢昌联;陈华琼;刘八一;王国军;郭应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将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应用于不孕不育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揭阳市中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不孕不育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普通输卵管通液,观察组患者应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和1年内妊娠率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不育患者应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输卵管通畅,提高患者妊娠几率.
作者:黄杰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汕头潮阳区大峰医院60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莫沙必利口服,观察组接受T5 ~ T12夹脊穴为主穴的针刺治疗,疗程为30 d.以疗效指数、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0%,对照组达9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的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积分和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观察组中,3例患者先后出现针刺穴位处血肿,未经处理,血肿自行吸收,其余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以夹脊穴为主穴的针刺疗法对DGP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特别对症状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的改善,优于莫沙必利.
作者:郭佳铨;谢凤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加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疗效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6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加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宫颈软化、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时间及手术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HCG恢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加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疗效佳,可减低手术难度,增加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从而缩短手术时间,血HCG恢复快,出血少,痛苦小,并且能缩短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减少术后阴道出血量,临床上值得借鉴.
作者:龚文珍;张双有;曾艳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梅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在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诊治手术进行治疗,另外5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宫腔诊刮术进行治疗,记录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治疗的有效率水平.结果:观察组用宫腔镜手术诊治的时间(24.2±8.6)min多于对照组(12.2±4.6)min,但是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9.6±2.2)mL明显少于对照组(16.4±4.5)mL的出血量,在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随访调查时,发现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手术诊治,临床的治疗效果较好,诊断率高.
作者:梁惠;雷南香;陈旭清;伍博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调脾养胃汤加减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湿热壅滞型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湿热壅滞型反流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作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调脾养胃汤加减,连续治疗2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但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29/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反流次数及反流总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脾养胃汤加减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湿热壅滞型反流性胃炎效果显著,优于单项雷贝拉唑治疗.
作者:陈彦哲;孟长海;史国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针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接收并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0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予以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80例患者则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结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总体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2.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分别为5.0%、9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全面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小.
作者:雷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在2017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阿司匹林片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两组患者持续治疗60 d,对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椎-基底动脉治疗前后血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参数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刘洋;何清雯;余碧琼;陈丽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体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200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统计24 h平均动脉压变异系数(24h BPV),同时完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分为两组,室间隔肥厚组(n=112)和非室间隔肥厚组(n=88).结果:室间隔肥厚组的患者24h BPV明显高于非室间隔肥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脏损害(室间隔肥厚)发生率高的体质类型为痰湿质(75.9%),其次是血瘀质(72.7%)和气虚质(70.8%);室间隔增厚组痰湿质及血瘀质与其他体质之间24 h BP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 BPV与痰湿质、血瘀质有明显相关性.痰浊、血瘀与BPV明显相关,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许秀芬;廖蔚茜;李桂云;何泮;郑粤文;祁华琼;罗瑞钦;李金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在大咯血患者治疗中使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一附院治疗的104例大咯血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52例患者采取外周血管介入的治疗,观察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6.15%)优于对照组(76.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7%),相较于对照组(26.92%)明显要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咯血患者治疗中使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能够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临床的治疗有效性.
作者:刘要先;宋太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在扁桃体手术患儿中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扁桃体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法,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开始5 min后、术后拔管5 min后,观察组患儿血压指标、心率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扁桃体手术患儿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进行麻醉,有助于提升麻醉效果、降低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对加快患儿恢复、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孙丽;魏金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运动控制训练来探究脑卒中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从而确定其临床康复治疗的对策.方法:选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脑卒中所致步态异常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膝关节控制性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能训练(PT)、起立床、行走等整体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进行康复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步行能力总分、平衡功能评分、左右步幅差、步速比较,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步行能力为治疗组为(25.35±7.52),对照组为(20.53±3.45)分;平衡能力为治疗组为(10.43±2.99)分,对照组为(8.98±3.18)分;左右步幅差(cm)为治疗组(3.45±2.70)cm,对照组为(8.71±4.35)cm;步速(m·s-1)为治疗组(0.68±0.34)分,对照组(0.44±0.29)分,评估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偏瘫患者的膝关节控制性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步态,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龙建军;陈文生;刘铨权;尚万峰;王春宝;段丽红;王玉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肾阴虚型卵巢早衰患者施以归肾丸加减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茂名市中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6例肾阴虚型卵巢早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研究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33例)选择补佳乐+安宫黄体酮片加以口服治疗;观察组(33例)选择补佳乐+安宫黄体酮片+归肾丸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总有效率、血清雌二醇(E2)水平、黄体生成素(LH)水平、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水平加以比较.结果:同对照组(72.73%)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E2、LH以及FSH水平改善程度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BMP-15以及GDF-9水平提升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选择归肾丸加减方法对肾阴虚型卵巢早衰患者加以治疗,于提高用药疗效、改善血清E2水平、血清LH水平以及血清FSH水平、提高血清BMP-15水平以及血清GDF-9水平方面获得明显效果,从而促进肾阴虚型卵巢早衰患者的病情好转.
作者:谭茗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用5D NT技术测量11~13+6周胎儿颈项透明层(NT)值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在龙川县人民医院常规进行NT测量的孕11 ~ 13+6周(头臀长为45 ~ 84 mm)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二维超声(2D)、5D NT技术两种方法测量同一胎儿NT值,比较两种方法在NT值测量、测量NT所用时间、首次测量成功率的差异,探讨5D NT技术测量11 ~ 13+6周胎儿NT值的可行性.结果:胎儿的NT测值在两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5D NT技术测量NT用时较少,5D NT技术测量NT值的首次测量未成功率低于2D测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D NT技术可用于测量胎儿NT值,可以缩短胎儿NT检查的时间.
作者:廖秀梅;林小勇;袁艺;黄兰珍;邹慧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120例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患者进行临床的观察,每组40例,A组患者入院后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组患者则采用全身麻醉,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经过上述的麻醉治疗后,C组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并发症情况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均明显优于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应用全身麻醉对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降低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提高麻醉的作用.
作者:黎佩钊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