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妙玲
我院将异丙酚、小剂量氯胺酮、氯胺酮异丙酚复合液、利多卡因,用于妊娠6~10周的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蔺秋;徐兰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我科共收治44例跟骨骨折.其中30例右C臂X光机透视下行钢针撬拨复位加U型石膏托外固定,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闻强;张云坤;承耀东;胡智勇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近年来,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上至国家级、部级、省级医院,下至县、区级医院、乃至基层的乡镇卫生院都在广泛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给临床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发生.但是如果用后不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处理,做不到消毒、毁形、无害化处理,势必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造成社会公害.因此,加强基层卫生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现就基层卫生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探讨如下:
作者:胡育慧;田红岩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我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流行特征.方法:按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当地35岁以上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测定、血脂等项目检查.结果:调查了4个乡镇共168例,高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患病率为28.57%(其中男性为39.02%,女性为25.2%),高血压组在吸烟、饮酒等的发生率高,且明显高于正常组,饮酒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人群的生活条件比较差.结论:当地社区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的多危险因素发生率如吸烟率及饮酒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戒烟、戒酒等)调控,以期进一步降低社区高血压患病率及减少高血压所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
作者:陈连生;黄家金;李铭琼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更年期宗合征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男女皆有更年期度过,以女性为常见.发病年令女性在45~55岁之间,男性在55~65岁之间,<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篇>曰:女子七岁,肾气盛……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表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无子也.又曰:丈夫八岁,肾气实……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竭.其病因病理主要是老年人肾阴不足,肾阳虚少,阴阳平衡失调.次期夫妻间发生争执,劳心过度,生气等,为诱发因素,或兼有精神因素,肝气郁滞,气机不畅,形成气滞血瘀.临床可分为四型:(1)阴阳两虚型:治宜滋阴补阳,调和冲任,方用二仙汤加味.(2)肾阴亏虚型:治宜滋阴潜阳,补益肝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3)肾阳亏虚型:治宜温肾助阳,方用右归丸加减.(4)肝气郁滞兼血瘀型: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
作者:莫鲁;张文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医药领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文章对卫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分析方法的类型、实施步骤以及在国内外卫生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作者:崔瑞芳;李捷伟;张国庆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的临床特点,掌握肺栓塞的病因及起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超,双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X线,肺CT等常规检查的阳性所见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肺栓塞已确诊的病例.结果:6例(6/18)骨折后卧床至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26~42天,中数为34天.3例(3/18)确诊肺癌和子宫癌至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30~40天.中数35天.3例(3/18)子宫肌瘤术后至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8~16天,中数为12天.6例(6/18)心肺血管疾病卧床至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30~60天,中数为45天,临床表现:大块栓子2例(2/18)导致的肺栓塞临床表现为:下床活动或排尿、排便时突然晕厥,休克,呼吸困难,面色紫绀,在20分钟至1小时内死亡.16例(16/18)小块栓子导致的肺栓塞则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双肺干鸣.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分裂等急性肺心病体征.辅助检查:血LDH、血清胆红素、血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性胸腔积液.心超:右房、右室增大15例(15/18).双下肢深静脉多处血栓6例(6/18).心电图:Ⅰ导联出现ST段压低0.1~0.2毫伏.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T波倒置15例(15/18).血气分析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全部病例均为呼吸性碱中毒,A-aDo2,均增大.结论:根据不同病因所致肺栓塞发病时间不同,在危险时间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根据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大体上判断肺栓塞的柱子大小,找出了肺栓塞在实验室、心电图、心超、血气、肺CT上的特点,酌情扩大溶栓治疗窗,并依据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及时序贯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张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我院自2001年开展了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产妇的欢迎.现将2001年至2002年采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163例报告如下:
作者:侯秀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1 病例男性,34岁.连续数日疲劳之后突然头痛、头晕伴右眼黑蒙,经数分钟后,渐渐复明,但视力明显下降仅为眼前数指,次日赴当地医院就诊,疗效不佳,1个月后就诊我院,既往史无特殊,体检一般情况尚好,血压17.3/10.6Kpa,心肺、腹部和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化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CT平片增强扫描未见异常.
作者:邱小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情往往迁延难愈,患者十分痛苦.如果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效果欠佳,我们自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采用清热活血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贾荣慧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绝经后妇女宫口紧闭,确乏弹性,难以扩张,子宫萎缩将加重节育器对子宫内膜及肌壁的损伤及嵌顿,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将更增加取环手术的困难.我们采用术前口服米非司酮为绝经后妇女取环49例,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小张;苏薇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胎盘早期剥离是妊娠晚期出血的原因之一,是妊娠期严重并发证,往往起病急,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威胁母儿生命,现将我们误诊的3例胎盘早剥病例报告如下,以期提高同行对本病的诊治.
作者:张瑞雪;杨冬秀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缩腺技术是通过器械将缩腺药物直接应用于炎性扁桃体内,使其漫长的生理性萎缩过程在短期内完成,在不破坏人体正常生理结构和不损伤健康组织的前提下,消除病灶而根治疾病.我科自1998年4月应用缩腺技术治疗慢性扁桃腺炎4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吴华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护理作为医疗的重要部分,已经从对病人身体健康的单一护理上升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院在神经外科原有基础上成立了隶属于神经外科的ICU.通过四年的工作实践,对ICU护理的特殊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作者:王鹏;史波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流脑A群多糖体疫苗大面积应用于易感人群接种以来,流脑发病水平显著下降.本文对高密市流脑疫苗接种前后不同阶段的流脑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实施流脑疫苗干预措施后对流脑的防病效果,为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王仁芝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我们从1999年1月~2003年1月共收住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2例,其中20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并与另22例病人行常规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海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双J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在开放性手术和腔内手术中的应用不同材料的双J管,了解各自的特性及护理方法.结果:在掌握各种双J管的特性的情况下结合合理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快的恢复.结论: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的双重作用,只要使用及护理得当,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宜于推广应用.
作者:杨国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随着经皮肝穿刺肝内胆管造影术的推广应用,我们自1988年4月~2001年4月,采用右腋侧路无导向五点定位PTC穿刺22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喻晓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本文回顾分析了63例前置胎盘(发生率1.01%)的原因及其对母儿的危害.发现有宫腔操作史(包括人流、引产、自然流产清宫)者易致前置胎盘,其所占构成比为88.9%.对产妇的危害主要是产后出血,发生率59.3%;对围产儿的影响主要是早产(发生率33.9%)和胎儿宫内窘迫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7.1%).强调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在采取积极期待疗法的同时作好终止妊娠的准备,分娩时尽量缩短产程,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预防产褥感染,加强围产儿的抢救护理是护理前置胎盘的重要措施.并指出了作好卫生宣教、有效避孕、提高人流术水平以降低前置胎盘发生率的必要性.
作者:陶成珊;周亚琼 刊期: 2003年第16期
Cappp试验[1]的目的是比较开博通(卡托普利)与传统降压药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氟克尿噻)及/或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治疗高血压,对心血管病患病和死亡率的影响.为多中心、大样本(入选10988人)、前瞻性、随机开放、盲终点的研究,随访观察6.1年.患者年龄在25~65岁,舒张压≥100mmHg,3年内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无其他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禁忌的疾病,血肌酐<150mol/l.目标血压为卧位舒张压≤90mmHg.结果:开博通组与传统降压药组相比,所有致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189对148,p=0.004,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致死性脑卒中开博通组较传统降压药组增加了43%,主要终点事件(致死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其他心血管死亡)363对335,p=0.005,心血管死亡76对95,p=0.092,致死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62对161,p=0.095.总的效果开博通组不如传统降压药组,尤其是致死性脑卒中.但在价格上(双氢克尿噻0.02元/25mg、美托洛尔0.75元/50mg、开博通1.85元/12.5mg)相差悬殊.
作者:刘国韬;曾广民 刊期: 200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