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目的:探讨改良 n 型贴膜在减少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针柄处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留置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00例,按住院床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以针眼为中心无张力方法固定留置针针柄,观察组用改良n型贴膜以针眼为中心固定留置针针柄前1/4,剩余3/4露于n型空内,贴好贴膜后再用透气胶布交叉固定好针柄。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针柄处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Ⅰ期压疮4例,Ⅱ期压疮6例;对照组患儿发生Ⅰ期压疮为12例,Ⅱ期压疮为17例,观察组患儿留置针针柄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9,P<0.01)。结论改良n型贴膜固定留置针可有效减少留置针针柄处压疮,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倩;陈鑫;魏改艳;陈晓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医院临床新护士核心能力现状,比较不同培养模式的新护士核心能力,为制定针对性培训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订单式”新护士培养模式,实行实习、就业一体招生,实习及应聘后采取“无缝隙”衔接,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2013年已注册的104名新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新护士核心能力总分(158.40±25.95)分;“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新护士在核心能力7个维度: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得分分别为(27.81±3.72),(26.37±2.96),(29.84±3.18),(26.05±5.47),(26.27±3.22),(17.57±2.34),(20.43±3.14)分,均高于非“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新护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07,5.530,3.782,4.531,3.912,2.195,4.053;P<0.05)。结论医院应加大“订单式”护生培养比例,推进院校与医院之间的有效衔接,拓宽医院人才建设的新途径。
作者:徐海红;边亚滨;杨华珠;邱敏莲;刘永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老龄化知识,并分析影响其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因素。方法便利抽取某大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共112名本科护生,采用人口学调查表、Kogan老年人态度量表( KAOP)和Palmore老年知识问卷( FAQ1)进行调查。结果85.7%的本科护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老龄化知识,75.0%表示对老年人感兴趣,65.2%愿意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12名(100.0%)本科护生对老年人均持积极态度(KAOP得分>102分),一年级护生得分(145.5±11.3)分,三年级护生得分(132.9±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P<0.05)。一年级护生对老龄化知识得分(12.0±2.3)分,三年级护生得分(12.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P<0.05)。本科护生的年龄和老龄化知识得分与对老年人态度得分呈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1,-0.374;P<0.05),对老年人的兴趣与是否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呈正相关(r=0.314,P<0.01)。结论本科护生对老年人均持正向态度,知识正确率较低,提示应该转变老年护理教学模式,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正确认识和兴趣,以培养更多优秀的老年护理人才。
作者:蒲丽辉;胡秀英;刘祚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进行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接受个体化认知干预、饮食干预等个体化护理措施。干预后6个月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性、饮食情况、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iPTH)含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20例,一般8例,差2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170,P<0.05)。观察组饮食达标率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5)。两组患者血钙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磷浓度、钙磷乘积、iPTH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措施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韩林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前临床所使用的一次性真空抽血管种类繁多,我科就有红头管、蓝头管、绿头管、紫头管及黑头管,且每种颜色又分长、短管。工作中抽血管放置容易杂乱,影响病区美观,且护士取用极不方便。我科采用塑料组合式零件盒放置一次性真空抽血管,起到有序放置,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莉;谢均;黄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专业成长日志在临床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3月护理专科、本科生共18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分配科室将分到内科工作的9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分到外科工作的9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计划进行培训,观察组在此培训基础上采用专业成长日志书写计划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理论、操作成绩及综合能力得分,新护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护士、带教老师对两种培训方法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每次考试操作成绩、理论成绩与综合能力分别为(88.34±3.27),(89.72±3.47),(85.78±4.4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2.48,8.55,5.97;P<0.01)。观察组科室发生不良事件42例,其中新护士占18例,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观察组护士、临床带教老师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分别为91.11%,94.44%,95.5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专业成长日记书写计划提高了临床护士专科质量,有效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培训管理方法。
作者:王爱凤;金妍;丁涟沭;徐云;顾竞雄;薛亚琼;胡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3年6月2日,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管理团队赴新加坡参加为期14 d的高级护理人员专题培训。这次培训是由新加坡中侨集团日升培训机构组织主办,参加培训的人员为医院护理团队护士长以上干部,旨在通过赴外学习交流打造出一支视野宽、素质高、业务强的护理管理队伍,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此次培训在认真了解新加坡国情与医院护理架构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了新加坡符合国情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护理领导工作的角色认知、医院核心竞争力培养与文化建设、医护团队建设与沟通等具体内容。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信鸿杰;沈虹;程芳芳;杜娟;王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设计神经内科患者失禁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观察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12月收入神经内科的108例失禁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6月收入神经内科的96例失禁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失禁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失禁相关性皮炎愈合时间及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22.92%)低于对照组(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 P<0.05);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愈合时间(4.42±1.17)d短于对照组的(5.36±1.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5);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4,P<0.01)。结论失禁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使失禁患者皮肤护理方法标准化,将皮肤护理的内容以护理路径的形式表现出来,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减轻失禁相关性皮炎的严重程度,缩短失禁相关性皮炎的病程。
作者:王清;沈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针对传统病房床单元选择与设计过程中涉及人因学因素较少的现状,提出基于人因学的病房床单元的选择与设计的优化。方法基于人因学理论,从病房床单元物质客体本身具有的系统特性出发,采用全院普通病床一体化、电动自动控制病床、病床替代转运平车、床头柜加电子锁及取消热水瓶存放、个体化需求的处理等措施,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主要解决目标,将“人”的因素考虑到硬件建设中,对病房床单元进行选择与设计的优化。结果医院的整体硬件设施得到质的提高,方便了患者与医护人员,实现了整体转运功能及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确保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结论基于人因学病房床单元的选择与优化,提高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使医院的管理更趋人性化、系统化、科学化。
作者:贺彩芳;余园园;陈丽莉;詹健;孙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归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归侨老年抑郁症门诊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36)和干预组( n=35)。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情志调摄、饮食调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GDS得分(12.71±7.31)分,对照组为(14.45±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P<0.01);干预组48.6%患者评定为无抑郁,高于对照组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干预组SSRS得分为(5.52±0.72)分高于对照组的(4.89±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2,P<0.01)。结论运用中医辨证饮食调理与情志调摄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护理归侨老年抑郁症较一般常规护理方法效果好,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利玲;赖伟玲;叶小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毛霉菌是一种极普通的真菌,常见于果类、淀粉类物质、土壤和腐败植物中,健康人的鼻咽部和粪便中常可培养出此菌。一般情况下,该菌并不致病,只有重病衰竭、恶病质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化疗和放疗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易发此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是此病的诱发因素[1]。本例1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葛艳红;周红;田晓晓;郭艳艳;王红红;崔聪磊;常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培训评估圈模式提高眼科手术室在职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6—12月对60名护士运用培训评估圈模式,对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方案。分别在2011,2012和2013年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对能力及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2013年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对能力得分分别为(84.63±4.69),(83.27±3.79),(88.67±4.66)分,分别高于2011与2012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24,14.30,32.45;P<0.01)。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与护士满意度2011和201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和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评估圈模式用于提高眼科手术室在职护士的核心能力切实可行。
作者:邹莹;张佳璐;李雪;刘彤;郑慧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颈椎术后,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术后要求患者颈部制动。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变换体位时,又要求仰卧位时的枕头高度应低于侧卧位,如果两种体位使用同一高度的枕头,会使颈椎处于过屈的位置或侧屈状态,均与颈椎术后体位变换应保持脊柱平直的护理要求相违背。因此,理想的垫枕应该是根据病情需要可以调整其高度。在临床护理中,颈椎患者的垫枕仍然使用普通垫枕并在患者头部两侧放置沙袋固定,由于普通垫枕无法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固定、配合术后治疗,并且无法根据头部的大小来调整其高度及宽度,无法使患者感觉舒适,不利于治疗与康复。笔者制作了一种新型颈椎固定枕,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莉;许景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喉癌颈部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水平,探讨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途径,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或随访的喉癌患者84例。采用造口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84例喉癌颈部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喉癌颈部造口患者的总自我效能水平为(76.56±24.47)分,影响患者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有社会支持、抑郁、造口术后时间。结论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喉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护理人员应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喉癌颈部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生活质量。
作者:马倩;李虹彦;刘欣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科责任护士观摩手术过程对提高护士自身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外科择期手术患者370例,将2013年10—11月择期手术的18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3年12月—2014年1月择期手术的18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的护士参加手术观摩,责任护士进行术前收集资料、术中全程观摩、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全方位的无缝隙护理。比较实施手术观摩前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护士手术观摩后,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由(95.01±2.13)分提升到(98.46±1.54)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由(91.30±0.20)分提高至(98.60±1.10)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8.742,-5.410;P<0.05)。结论临床护士参与手术全过程的观摩,为围术期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有利于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王正梅;李金芳;孙春霞;丁涟沭;王学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内科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肾内科7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7),对照组行常规肾内科对症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安全护理。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88.9%,两组患者整体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4,P<0.01);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6例、水肿16例,对照组患者出现感染14例、水肿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60,3.902;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肾内科老年患者的恢复情况,降低感染和水肿的发病率,对于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意义重大。
作者:马成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1年12月,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为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需要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护理能力。能力的正确测评是促进护士开发护理能力的重要环节[1],不仅能促进护士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合算的健康护理,还能在临床实践中反映日常护理患者的真实情况和护理专业实践的复杂性质[2]。目前,国内外关于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构成要素、特征、意义等方向,对能力测评的研究较为局限,大多集中在护士某一项核心能力的研究上,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化、统一化的测评工具,这使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的实用价值大大降低。本文旨在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探寻国内外学者开发的具有良好信效度与临床应用性的护士核心能力测评工具,为我国护理管理者和护理研究者提供参考与依据。
作者:杨巾夏;陈翠萍;马桂芬;单晓茜;贺学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2.0±5.0)分,对照组(18.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期间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雅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应用护理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引导更多的有专业知识、有能力且有丰富经验的护士留在临床一线工作。方法采用关键业绩指标方法( KPI)对全院护理单元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分配进行专家论证,并与护理代表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终选择可实际操作的指标纳入考核项目,建立护理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实践,比较绩效管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总均分分别为(3.02±0.32),(4.28±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实施前后总均分分别为(4.08±0.46),(4.68±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结论护理绩效管理是提高护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管理方法和科学工具,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同时使护士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满意度。
作者:李晓萍;罗玫;高晓燕;谢新民;魏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