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n型贴膜在预防头皮静脉留置针针柄处压疮中的应用

林倩;陈鑫;魏改艳;陈晓真

关键词:压疮, 头皮静脉留置针, 固定, n型贴膜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 n 型贴膜在减少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针柄处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留置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00例,按住院床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以针眼为中心无张力方法固定留置针针柄,观察组用改良n型贴膜以针眼为中心固定留置针针柄前1/4,剩余3/4露于n型空内,贴好贴膜后再用透气胶布交叉固定好针柄。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针柄处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Ⅰ期压疮4例,Ⅱ期压疮6例;对照组患儿发生Ⅰ期压疮为12例,Ⅱ期压疮为17例,观察组患儿留置针针柄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9,P<0.01)。结论改良n型贴膜固定留置针可有效减少留置针针柄处压疮,值得临床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颈椎固定枕的设计与应用

    颈椎术后,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术后要求患者颈部制动。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变换体位时,又要求仰卧位时的枕头高度应低于侧卧位,如果两种体位使用同一高度的枕头,会使颈椎处于过屈的位置或侧屈状态,均与颈椎术后体位变换应保持脊柱平直的护理要求相违背。因此,理想的垫枕应该是根据病情需要可以调整其高度。在临床护理中,颈椎患者的垫枕仍然使用普通垫枕并在患者头部两侧放置沙袋固定,由于普通垫枕无法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固定、配合术后治疗,并且无法根据头部的大小来调整其高度及宽度,无法使患者感觉舒适,不利于治疗与康复。笔者制作了一种新型颈椎固定枕,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莉;许景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针对性安全护理措施在肾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肾内科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肾内科7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7),对照组行常规肾内科对症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安全护理。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88.9%,两组患者整体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4,P<0.01);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6例、水肿16例,对照组患者出现感染14例、水肿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60,3.902;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肾内科老年患者的恢复情况,降低感染和水肿的发病率,对于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意义重大。

    作者:马成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矢志不渝砥砺耕耘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伴随又一个新年钟声的敲响,砥砺奋进的2014顷刻成为历史,满怀憧憬的2015奔腾而至。恰逢《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创刊二十周年,本刊编辑委员会以及全体编辑出版人员向一直关心、支持本刊发展的领导、广大读者、作者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祝福!

    作者:《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编辑委员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一次性透明敷料在留置鼻胆管患者中的应用

    经内镜鼻胆管外引流术( 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 , ENBD)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内镜胆管引流方法,它采用1根细长的塑料管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中,另一端经十二指肠、食管、咽等从鼻孔引出体外,建立胆汁的外引流途径,解除胆管梗阻从而达到减压、减黄、消炎的目的。但临床上导管固定存在诸多问题:如患者面部泛油、出汗、3M胶布贴的时间过长粘性下降、导管过长以及导管末端连接引流瓶等原因导致导管固定不牢固,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导管滑脱,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另外,鼻胆管植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便利性造成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患者对导管牢固性的顾虑,情绪高度紧张,影响休息,不利于疾病康复。我科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使用一次性透明敷料在留置鼻胆管固定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晓莉;文凤;张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士留职意愿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深入探讨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措施,为提高护士留职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对11名注册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使用Colaizzi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个主题因素影响护士留职意愿,分别为同事间关系、工作回报、管理者的能力与支持、组织支持、护患关系、工作负荷和外部因素。结论护士留职意愿受多因素影响,管理者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留职率。

    作者:张洁;张建华;李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综合设计性动物实验在手术室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设计性动物实验在手术室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0级护理本科1~2班55名护生为观察组,3~4班55名护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综合设计性动物实验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实验目标达成度以及护生对实验教学的满意度进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实验理论考核成绩为(78.34±10.42)分,综合实践考核成绩为(82.76±11.4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936,3.079;P<0.01)。观察组护生中98.2%认为本次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96.4%认为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综合设计性动物实验引入外科手术室护理教学,能够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符合当今护理人才培养理念。

    作者:王雪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继续教育答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个体化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冲击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进行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接受个体化认知干预、饮食干预等个体化护理措施。干预后6个月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性、饮食情况、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iPTH)含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20例,一般8例,差2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170,P<0.05)。观察组饮食达标率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5)。两组患者血钙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磷浓度、钙磷乘积、iPTH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措施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韩林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在尿道下裂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在尿道下裂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7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伤口愈合情况与术后疼痛分级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甲级愈合10例,乙级愈合3例,丙级愈合4例,优于对照组的4,10,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07,P<0.05)。干预组患儿术后伤口疼痛分级0级8例,1级5例,2级2例,3级2例,优于对照组的2,3,6,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可加速尿道下裂手术患儿伤口甲级愈合,缓解术后疼痛,有助于患儿术后恢复。

    作者:孙菊花;张琳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培训评估圈模式提高眼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

    目的:探讨培训评估圈模式提高眼科手术室在职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6—12月对60名护士运用培训评估圈模式,对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方案。分别在2011,2012和2013年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对能力及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2013年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对能力得分分别为(84.63±4.69),(83.27±3.79),(88.67±4.66)分,分别高于2011与2012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24,14.30,32.45;P<0.01)。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与护士满意度2011和201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和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评估圈模式用于提高眼科手术室在职护士的核心能力切实可行。

    作者:邹莹;张佳璐;李雪;刘彤;郑慧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士核心能力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2011年12月,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为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需要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护理能力。能力的正确测评是促进护士开发护理能力的重要环节[1],不仅能促进护士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合算的健康护理,还能在临床实践中反映日常护理患者的真实情况和护理专业实践的复杂性质[2]。目前,国内外关于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构成要素、特征、意义等方向,对能力测评的研究较为局限,大多集中在护士某一项核心能力的研究上,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化、统一化的测评工具,这使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的实用价值大大降低。本文旨在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探寻国内外学者开发的具有良好信效度与临床应用性的护士核心能力测评工具,为我国护理管理者和护理研究者提供参考与依据。

    作者:杨巾夏;陈翠萍;马桂芬;单晓茜;贺学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加坡护理管理建设特点

    2013年6月2日,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管理团队赴新加坡参加为期14 d的高级护理人员专题培训。这次培训是由新加坡中侨集团日升培训机构组织主办,参加培训的人员为医院护理团队护士长以上干部,旨在通过赴外学习交流打造出一支视野宽、素质高、业务强的护理管理队伍,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此次培训在认真了解新加坡国情与医院护理架构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了新加坡符合国情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护理领导工作的角色认知、医院核心竞争力培养与文化建设、医护团队建设与沟通等具体内容。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信鸿杰;沈虹;程芳芳;杜娟;王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归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归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归侨老年抑郁症门诊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36)和干预组( n=35)。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情志调摄、饮食调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GDS得分(12.71±7.31)分,对照组为(14.45±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P<0.01);干预组48.6%患者评定为无抑郁,高于对照组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干预组SSRS得分为(5.52±0.72)分高于对照组的(4.89±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2,P<0.01)。结论运用中医辨证饮食调理与情志调摄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护理归侨老年抑郁症较一般常规护理方法效果好,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利玲;赖伟玲;叶小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参与成批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援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

    目的:分析成批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援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效果,改进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对成批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护能力。方法针对参与2010年上海“11?15”特大火灾救护的42名护理人员进行相应救护核心能力培训,培训周期为1周。对42名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核心能力自我评价量表及满意度调查表调查42名成员培训前后的核心能力及对培训的满意度,并对所获取的资料分析、整理、归纳。结果经救治的19例吸入性损伤患者中,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7.28%和85.71%,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培训后,42名护理人员理论平均成绩由培训前的(67.60±9.23)分上升至(82.31±4.98)分,操作技能平均成绩由(63.93±6.68)分提升至(77.60±3.72)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9,-11.59;P<0.01)。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人员对操作课程设置、培训专家及总体满意情况均为100%,对理论课程设置满意度为97.62%。结论成批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援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护能力。

    作者:孙颖;冯苹;张玲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一例1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护理

    毛霉菌是一种极普通的真菌,常见于果类、淀粉类物质、土壤和腐败植物中,健康人的鼻咽部和粪便中常可培养出此菌。一般情况下,该菌并不致病,只有重病衰竭、恶病质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化疗和放疗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易发此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是此病的诱发因素[1]。本例1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葛艳红;周红;田晓晓;郭艳艳;王红红;崔聪磊;常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采用远程稿件管理系统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巧配多西他赛注射液

    多西他赛注射液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是一种黄色澄明油状液体,配有溶剂,临床常用规格为:0.5 ml:20 mg。采用常规方法配置多西他赛,药液溶解慢,极易产生大量泡沫。随着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常规多西他赛的配置缺陷给配置中心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鉴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新的配置方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高向东;孙文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教育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将信息化培训管理方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培训的效果。方法以医院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依托,构建护理教育信息系统,并将之运用于临床护理培训,优化临床护理培训信息化管理,包括护士人员管理、业务管理、内网考核、评价指标提取,效能分析改进等,运用护理培训效率指标(考试组织时间、出题时间、阅卷时间、培训覆盖率、统计分析差错率)及护士满意度对应用信息系统培训前后的培训考核效率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教育信息系统构建后,除出题时间外,考试组织时间、阅卷时间、试卷统计分析时间、培训覆盖率与统计分析差错率分别为(4.31±1.32),(0.21±0.11),(0.35±0.17)h,(99.89±0.13)%,(0.05±0.02)%,与构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7.420,62.440,42.495,24.781,36.896;P<0.05)。除试题设置外,护士对培训方案、培训方式、考试方式、能力提升的满意度分别为(96.06±3.31),(98.51±2.56),(99.62±2.91),(94.91±2.98)分,与构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2.387,24.977,58.488,11.660;P<0.05)。结论护理教育信息系统可优化现代护理培训工作及管理模式,改进护理培训效果,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杜娟;杨桂华;杨春艳;袁玮;焦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反思性学习对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业务培训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反思性学习对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业务培训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护士30名,根据工作年限、学历等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业务培训,观察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实施反思性学习,随访3个月对两组护士的业务培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培训后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操作技能、交流沟通能力、病情观察能力、责任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得分分别为(90.45±7.12),(91.44±6.12),(18.55±1.23),(17.64±1.65),(18.43±1.25),(18.16±1.24)与(17.19±1.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9±7.75),(83.54±7.54),(17.25±1.65),(16.45±1.65),(17.89±1.26),(17.36±1.22)与(16.73±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30,5.951,3.684,4.205,4.226,4.635,5.656;P<0.05)。观察组护士纪律性、协作性、积极性、责任心、自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1,P<0.05)。结论反思性学习可有效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业务培训效果,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改善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黄求进;聂婉翎;王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人因学病房床单元的选择与优化

    目的:针对传统病房床单元选择与设计过程中涉及人因学因素较少的现状,提出基于人因学的病房床单元的选择与设计的优化。方法基于人因学理论,从病房床单元物质客体本身具有的系统特性出发,采用全院普通病床一体化、电动自动控制病床、病床替代转运平车、床头柜加电子锁及取消热水瓶存放、个体化需求的处理等措施,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主要解决目标,将“人”的因素考虑到硬件建设中,对病房床单元进行选择与设计的优化。结果医院的整体硬件设施得到质的提高,方便了患者与医护人员,实现了整体转运功能及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确保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结论基于人因学病房床单元的选择与优化,提高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使医院的管理更趋人性化、系统化、科学化。

    作者:贺彩芳;余园园;陈丽莉;詹健;孙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