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剑锋
目的:通过探讨跟踪方法学,提升医院压疮管理水平,改进医院压疮风险管理.方法:选取汕头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6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医院传统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则采用跟踪方法学.结果:经过数据显示得出,对照组的压疮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观察组压疮率的下降,证实了跟踪方法学提高了临床护士对压疮患者的管理能力,使得跟踪方法学成为改进医院压疮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作者:罗杨;谢丽媛;江珊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酚妥拉明联合暖宫贴在解除产后顽固性尿潴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埔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单胎头位分娩顺产会阴侧切后尿潴留的产妇6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酚妥拉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暖宫贴,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尿潴留解除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暖宫贴可有效解除产后顽固性尿潴留,效果显著,可有效快速的帮助产妇顺利的排尿,减轻痛苦.
作者:黄而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CT征象分析及手术前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东莞市塘厦医院收治的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早期CT征象,同时对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前后行头颅CT扫描及CT计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颅内血肿16例,软组织损伤4例,颅内血肿CT征象有颅骨内板下双凸透镜状、梭状密度增高影,内缘弧度及脑表现弧度相反,边缘光滑,无跨越颅缝,占位效应较轻;颅骨的颅缝明显增宽或骨皮质呈线样中断,同时双侧明显不对称;局限性颅盖骨向颅内破裂、凹陷;颅骨多发骨折和骨片的游离.软组织损伤CT征象为多个或单个点状、小片状以及条状低密度影,与常规脑梗死的CT表现无显著差异.2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CT计分(3.50±0.82)分较术前CT计分(10.32±1.20)分显著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CT征象分析可及时准确反映出患者病情变化,手术前后的CT表现差异显著,CT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舒予静;潘永海;何荣业;林其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例资料.术前常规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标准的腰椎正侧位、左右斜位及前屈、后伸动力位X线片,腰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手术前后应用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法、腰椎术后功能评定(oswestry diisability indcx,ODI)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1月至29月(平均27月)随防,采用JOA评分法进行评价:11例患者术前平均3分,术后平均12分,术后平均改善9分.平均改善率82%,优8例(72.7%),良2例(18.2%),优良率达90.9%.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变化明显.术后组的JOA评分大于术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例患者ODI小于25%;6倒患者ODI为25%~ 50%;2例患者ODI为50%~75%;术后8例患者ODI小于25%;3例患者ODI为25%~50%;术前平均为35.3分;术后随防平均为17.3分.术前DOI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为42.93%,终末随访ODI为21.98%.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椎管狭窄症效果良好,减压充分,脊柱稳定,植骨融合效果确切.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患者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等.
作者:武宗占;袁隆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患者1800例,根据其病症分组,其中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580例(A组),肺气肿600例(B组),肺源性心脏病620例(C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B组总有效率为95.33%,C组总有效率为96.4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吴华;梁聪;钱形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在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及预后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郁南县人民医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40例,并对其肺间质纤维化的CT和高分辨率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重度肺气肿患者55.0%,中度肺气肿患者45.0%;(2)本研究患者均属于全小叶型肺气肿,其中8例患者合并2个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4例合并有间隔旁型肺气肿,6例合并肺大泡;(3)本研究患者CT和高分辨率CT表现以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和支气管血管束变细为主,病灶主要分布于两肺中下野外带、下野外带;(4)治疗1年后,16例肺气肿征象变化不明显,支气管血管管束变形、扭曲加重,6例蜂窝范围增大,15例小叶间质隔明显增厚,3例小叶内间质进一步增厚.结论:高分辨率CT在以肺气肿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诊断中有重大临床价值.
作者:麦东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梁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脊髓损伤患者均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功能训练;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功能恢复评分和生存质量(QOL)指数评定康复质量.结果: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功能恢复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生活可以完全自理,24例患者生活基本自理,1例患者部分自理.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显著,促进恢复机体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岳元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期胸腔镜辅助镍钛记忆合金内固定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开平市中心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4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钢丝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胸腔镜辅助镍钛记忆合金内固定,比较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达到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肺不张、镇痛药物使用等)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胸腔镜探查联合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式内固定能够提高疗效,有利于降低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愈合和缩短住院日期.
作者:吴科杰;万强;戚雅秀;付春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垫江县中医院共以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患者81例,冠状切口入路、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后正中或旁正中、乙状窦后入路、第脑中线弧形切口纵裂入路、额下入路等,据肿瘤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切除策略.结果:肿瘤全切率87.65%,并发症发生率18.52%,手术治疗效果显效69.14%、有效27.16%、微效2.47%、无效1.23%;随访5~27个月,复发6.17%,胶质瘤死亡4例;高颅内压症状、癫痫缓解率100.00%,脑神经功能症状缓解率86.27%,语言、运动与感觉功能障碍缓解率表76.47%,未见无效者.不同入路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切口入路大部分切除9.52%(2/21)、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0.00%(0/6)、后正中或旁正中8.33%(1/12)、乙状窦后入路20.00%(2/10)、脑中线弧形切口纵裂入路20.00%(1/5)、额下入路14.81%(4/27).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整体疗效较好,切除率与手术入路无明显相关性,切除率与肿瘤大小类型关系更密切,大型特大型复杂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薛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和肽素检测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广州市从化区中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验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检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结果:观察组的血浆NT-proBNP、和肽素水平等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浆NT-proBNP、和肽素水平等和脑出血量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中,与少量以及中量出血患者相比,大量出血者的NT-proBNP浓度指数更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检测能反映出脑出血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黄小媚;李洁霞;江嘉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针灸推拿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6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牵正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特定穴位的针灸推拿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22例治愈,对照组20例治愈,观察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炎患者往往会出现为眉毛下垂、口眼歪斜等症状,牵正散具有祛风化痰,熄风止痉的作用,针灸推拿通过对脸部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帮助患者面部神经的恢复,对纠正患者口眼歪斜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杨必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年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方法:选取清远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月经不调青年女性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年女性月经不调患者,临床上西药+中药联合用药疗效更佳,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邱雪玲;董秋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观察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4月入住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3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功能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功能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PEF以及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新民;刘桂娇;李史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中山市神湾医院就诊治疗的H型高血压患者150例,按入院时间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改善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后SBP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Hcy、IMT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改善明显(P<0.01).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血浆Hcy及IMT.
作者:张柳攀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并讨论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鹤岗市人民医院就医的VMC患者32例,对其病例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全面的护理27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通过全面的护理病,多数的VMC患者预后较好,少数患者会演变成为扩张型的心肌病.极少数的患者会因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造成休克,导致死亡.
作者:王丛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终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都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联合西医治疗法,可以获得显著降压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征与分类.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106年2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为GIST的8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标本中CD117、DOG1、CD34、S-100、SMA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梭形细胞型57例,上皮样细胞型9例,混合型14例.CD117阳性表达率为93.75%,DOG1阳性表达率为87.5%,CD34阳性表达率为75%,阳性表达率小的为S-100.结论:GIST的组织学分类可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混合型3类,GIST中CD117、DOG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GIST原发部位以胃和小肠为常见.
作者:邱雪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感和心理状态.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平均护理满意度量表(SNCS)评分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ENCS)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焦虑自评表(SAS)评分、抑郁自评表(SDS)评分明显更小;与护理前相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曾涛;郑丽千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病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乐昌市人民医院、粤北第三人民医院、粤北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常规组,每组25例.两组均常规组施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效果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1)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常规组的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率:观察组的复发率为8.0%低于常规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经药物、心理以及物理等联合治疗后,可获取良好的疗效,降低复发几率.
作者:谷斌亮;文万军;刘宝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化痰通络组方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96例合并有高血脂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在脑梗死常规治疗上予以化痰通络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后的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复发率.结果:(1)在治疗后各相应时间段治疗组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明显较低,在治疗9个月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6个月、9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治疗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治疗至9个月时,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16.7%明显高于治疗组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脑梗死不仅能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还大大降低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王鹏飞;岳新颖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