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引导组织再生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临床观察

欧阳瑾

关键词:引导组织再生, 牙内骨内种植, 牙周病
摘要:目的:探讨引导组织再生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60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牙内骨内种植术,观察组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牙内骨内种植进行共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结果:和术前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都明显得到改善,术前术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改善更为理想,两组术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引导组织再生牙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有利于促进新附着的形成,重新恢复松动牙的稳定性.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台山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10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3例作为病例组,行CT检查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选同时间段无脑血管疾病的病例73例设为健康组,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组的检查情况.结果:病例组的中、重度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斑块存在率比健康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狭窄、椎动脉血管畸形检出率比CT检出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检查诊断中能够反映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的情况,对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荟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术前护理风险评估干预预防手术并发症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将术前护理风险评估应用于预防手术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深圳市第四医院65岁以上骨科住院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处理外还接受术前护理风险评估.比较患者双下肢深静脉栓塞、脑血管意外状况及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栓塞、肺栓塞、脑血管意外情况、心力衰竭及糖尿病酮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50%,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38±4.87)d,显著低于对照组(9.37±3.26)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术前护理风险评估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康复速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术前预防手段.

    作者:杨红;肖亮;易旦冰;陈蕾;曾娜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报告

    目的:对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中牟县中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血浆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4.89±0.81)min/次,心绞痛发作频率(1.28±0.18)次/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炎症细胞因子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15±1.76)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10.46±28.49)ng/L、白介素-6(IL-6)(11.93±3.40)pg/mL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心绞痛持续时间更短,发作频率更少.

    作者:李红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针灸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慢性失眠症患者失眠的原因,探讨针灸疗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英德市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2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通过针灸处方原则对其进行针灸治疗,患者每次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0 min,连续治疗40 d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对比.通过多导睡眠图对患者的睡眠结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失眠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睡眠质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社会活动更加积极向上,且整体生活质量有所提升,服用安眠药物的次数有所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睡眠结构得到修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和修复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差的问题,通过针灸疗法患者睡眠结构逐步恢复正常,提高睡眠依从性的同时加快慢波睡眠速度,从而缩短患者入睡时间,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洁;黄生万;沈曙晶;陆七娣;朱秀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乳腺血氧功能检查诊断乳腺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及三算子数字式近红外诊断系统(简称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其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得出其准确率(符合率).结果: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诊断准确率良性结节为93.33%;对乳腺恶性疾病诊断的符合率为92.59%.结论:无辐射的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诊断作为乳腺疾病检查的一种基本方法,其准确率较高,可用于各种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

    作者:高学忠;陈桂林;林正权;黄珂铭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T型环和吉妮环取环困难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目的:对T型环和吉妮环取环困难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2月份至2016年8月份来云浮市云安区妇幼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T型环和吉妮环取环的120例妇女,其中进行T型环取环的妇女有54例,进行吉妮环取环的妇女有66例,对此120例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取环困难的原因;结果:120例取环妇女中,有28例出现取环困难,造成取环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环断裂(包括尾丝断裂)、尾丝卷缩进宫腔、环嵌顿、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屈等,后在B超引导下进行取环;结论:造成T型环和吉妮环取环困难的原因很多,取环时尾丝断裂、尾丝卷缩进宫腔、铜粒脱落等是主要原因,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术前B超定位,一旦出现取环困难,可在B超监护下进行手术操作,一般能顺利取环.

    作者:唐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无痛肠镜下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痛肠镜下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仅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观察组39例通过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切除大肠息肉,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息肉均一次性成功切除,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肠镜下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有效方法,联合使用钛夹能够有效起到预防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福林;林佐光;杨勇;莫志旺;罗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口腔护理液对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口腔护理液在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大埔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3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喉风散组使用喉风散进行治疗,将喉风散喷于患处,护理液组使用口腔护理液进行治疗,将口腔护理液涂于患处,治疗后对比两组疱疹治愈时间、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喉风散组总有效率为65.33%,明显低于护理液组的9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风散组疱疹治愈时间(5.24±1.54)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0%,护理液组疱疹治愈时间(2.19±0.68)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7%,两组治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口腔护理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的疗效显著,疱疹治愈时间短,且患儿的不良反应少.

    作者:饶爱琼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70例分析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来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治疗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疏血通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结果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26±3.16)分明显高于观察组(6.32±2.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疏血通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均具有较高安全性,但与疏血通相比,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欧晓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针对性饮食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小儿腹泻行针对性饮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将8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基础护理)和干预组(针对性饮食护理),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的病症缓解率为97.5%,和75.0%的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干预组患儿腹泻、呕吐、高烧等症状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腹泻患儿实施针对性饮食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增强机体营养,加快康复速度.

    作者:汤学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加味地黄增智饮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地黄增智饮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住院或门诊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纯西医治疗组,B组为地黄增智饮治疗组,C组为加味地黄增智饮治疗组.治疗前后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及中医证候(SDSVD)评分.结果:(1)3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评分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改善程度大小顺序排列为:C组>B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统计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SDSVD积分情况得知:B组与C组均较A组有明显改善,其中C组疗效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地黄增智饮治疗VCI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子意;翁旭亮;刘青;黄坚红;许幸仪;吕金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管理方案对血糖调节效果评价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孕期管理方案的血糖调节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一般管理,B组实施孕期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调节效果.结果:B组剖宫产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A组,且B组患者管理后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2h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孕期管理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能大幅度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马晓东;谢静颖;孟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桂北地区出生的120例伴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的120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中,通过病毒抗原性检测,40例确诊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约占33.4%.其中,针对4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儿所感染的病毒,以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为主.同时,4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出生后感染占52.5%,宫内感染占32.5%,分娩时感染占15%.结论:新生儿所感染的病毒多种多样,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命健康,因此,及时分析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状况,掌握诱发疾病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控制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

    作者:张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到东源县人民医院妇科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84例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宫腔镜内膜电切术;观察组进行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5.2%)明显高于常规组(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无明显异常,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42/4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6%(41/42).结论: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获得患者高度认可.

    作者:古伟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上焦宣痹汤加味治疗慢性咽喉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上焦宣痹汤加味治疗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普宁市普宁中医医院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慢性咽喉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上焦宣痹汤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草珊瑚含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临床治疗依从性96.00%、满意度92.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6.00%、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焦宣痹汤加味治疗慢性咽喉炎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不会增加患者不适感,安全性较高.

    作者:叶谋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微生态特征观察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需氧菌性阴道炎的微生态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南雄市人民医院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患者200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年龄阶段特征和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200例患者中,经临床诊断其中的150(占75%)例患者确诊为需氧菌性阴道炎,并出现阴道微生态环境异常症状.其中,粪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患者有90例,检出率为60%;有B族链球菌患者60例,检出率为40%;乳杆菌缺失有患者75例,检出率为50%;乳杆菌明显减少30例,20%的检出率;阴道内pH值大于5.0的患者50例,有33.3%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菌性阴道炎患者主要在21 ~ 30岁的年龄阶段.结论需氧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较高,而且易出现混合感染.经过观察和分析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表现和症状,进一步提高对需氧性阴道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水平,为预防和预后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作者:钟锦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体位安置护理在髋臼骨折手术的运用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临床手术中体位安置护理的应用效果,总结体位安置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高州市中医院接诊的126例髋臼骨折患者,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临床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髋臼骨折手术患者体位安置护理,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1.95±12.35)分,对照组为(67.24±10.43)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髋臼骨折患者临床手术中体位安置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黄丽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Sysmex XE-2100型血液分析仪分别对72例可疑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黄疸患儿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高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低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率(LFR)及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进行测定.结果:确诊组及可疑组患儿的RET、HFR、MFR、LFR、IRF与否定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ysmexXE-21 00型红细胞及其分类参数有助于判断红细胞的活动度,对新生儿 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白剑虹;黄健敏;文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粪便microRNA-221对早期结直肠癌检出的意义

    目的:探讨microRNA-221在早期结肠癌患者粪便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作为早期结直肠癌以及癌前病变分子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45例大肠病变患者的粪便及30例正常人群粪便中microRNA-221的水平,分析microRNA-221与不同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结肠病变的患者粪便中microRNA-221水平随着病理分级增加而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展型腺瘤和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microRNA-22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早期结直肠癌粪便中microRNA-221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粪便microRNA-221有可能成为筛查早期结直肠癌非侵入性的标志物.

    作者:胡晶晶;曾理;李开学;刘若丹;张永锋;熊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及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ICU患者脱机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利用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方法和T管试验法(T-piece)分别展开SBT试验时,人工神经网络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脱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ICU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入的105名机械通气时间大于72 h的患者.结果:共有63例患者顺利完成SBT试验脱机,42例患者未能完成试验而脱机失败,全部脱机成功率为60%,低水平PSV组占53.99%,T管试验法组占64.99%,P=0.3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水平PSV法及T管试验法进行脱机,脱机成功率并无差别.人工神经网络和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脱机功率有较好的准确性.

    作者:庞荣锋;黄永鹏;蔡金亮;伍增龙;谭燕苹;马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