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护理风险评估干预预防手术并发症临床效果观察

杨红;肖亮;易旦冰;陈蕾;曾娜芬

关键词:术前护理风险评估, 手术后并发症, 骨科手术, 老年人
摘要:目的:探究将术前护理风险评估应用于预防手术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深圳市第四医院65岁以上骨科住院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处理外还接受术前护理风险评估.比较患者双下肢深静脉栓塞、脑血管意外状况及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栓塞、肺栓塞、脑血管意外情况、心力衰竭及糖尿病酮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50%,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38±4.87)d,显著低于对照组(9.37±3.26)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术前护理风险评估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康复速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术前预防手段.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2006年至2015年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至2010年以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引起的直接产科原因为主,2011年至2015年以妊娠合并心脏疾病、肝脏疾病等内科合并症引起的间接产科原因为主.小学以及小学以下学历者占总孕产妇死亡人数的53.85%,初中学历占总人数的26.92%以上,高中及其以上占19.23%左右;产检次数<5次占57.69%,产检0次占15.35%,产检次数≥5次占26.92%.孕产妇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机构知识技能(57.69%)、态度(15.38%)、管理(15.38%)有关,与个人知识技能(46.15%)、资源(34.62%)态度(11.54%)有关.结论:孕产妇死亡跟社会、医学,家庭以及个人文化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要社会多方面和多学科的合作,方能取得显著成效.加强医疗监管、落实贫困孕产妇危重症大额救助和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龚成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到东源县人民医院妇科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84例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宫腔镜内膜电切术;观察组进行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5.2%)明显高于常规组(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无明显异常,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42/4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6%(41/42).结论: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获得患者高度认可.

    作者:古伟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碳酸锂对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碳酸锂对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中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用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停抗甲状腺药物7~14d以上,并同时加服碳酸锂制剂,250 mg,3次/d,并持续131I治疗后至少4周,对照组则只是治疗前停抗甲状腺药物7~14d以上,两组病人都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复查,比较两者患者的明显症状发生率、一次性治疗愈率及遵医嘱复查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明显症状发生率、遵医嘱复查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次性治愈率虽有所提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虽然未能明显提高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的一次性治愈率,但能改善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后发生的与甲亢相关的症状,能提高患者遵医嘱的复查率,从而提高患者Graves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作者:温铁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雄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除了采用和对照组相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外,还要采用氯吡格雷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吴生华;顾起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急诊干预对防止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究急诊干预对防止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昌市第三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所收治的3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急诊救治,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急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血肿体积增加程度、死亡率以及发病21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肿体积增加程度小于对照组,发病21d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急诊干预可防止早期血肿扩大,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卢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血清脑钠肽与血沉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血清脑钠肽(BNP)与血沉(E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30例为观察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同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健康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BNP、ESR及D-二聚体(D D)水平,同时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BNP、ESR、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BNP(1.58±0.13)ng/mL、ESR(28.27±0.24)mm/h、D-D(0.54±0.15)mg/L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0.44±0.09) ng/mL、ESR(23.20±0.15)mm/h、D-D(0.36±0.10)mg/L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BNP与ESR、D-D呈显著正相关(r1=+ 0.964,P1<0.05;r2=+0.953,P2<0.05),ESR与D-D呈高度正相关(r=+0.821,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而ESR加快,且血清BNP与ESR呈显著正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慢性肺心病的有效观察指标.

    作者:周立尧;陈若峰;郭建浩;王佳;李剑平;李志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倍他乐克对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的心肌梗死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心功能评分情况、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病情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其临床症状与心功能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两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的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倍他乐克对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

    作者:鲁玉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保肾冲剂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保肾冲剂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效果.方法:参考常规方法建立MSPGN模型.将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多甙片组(西药组)和保肾冲剂组(中药组),每组7只.造模后治疗前1d、干预4周、8周、14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hUP),血肌酐(Scr)、血清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24 h UP水平、血清NAG以及血清Scr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周、8周和14周后,中药组及西药组24hUP、血清Scr、血清NAG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疗效更趋明显.结论:中药保肾冲剂可以降低MSPGN大鼠24 h UP,降低血清Scr及血清NAG水平,作用与雷公藤多甙片相当.提示保肾冲剂对MSPGN模型大鼠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贾秀琴;李映红;杨敏;李利民;张晓丽;吴正治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术前护理风险评估干预预防手术并发症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将术前护理风险评估应用于预防手术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深圳市第四医院65岁以上骨科住院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处理外还接受术前护理风险评估.比较患者双下肢深静脉栓塞、脑血管意外状况及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栓塞、肺栓塞、脑血管意外情况、心力衰竭及糖尿病酮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50%,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38±4.87)d,显著低于对照组(9.37±3.26)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术前护理风险评估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康复速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术前预防手段.

    作者:杨红;肖亮;易旦冰;陈蕾;曾娜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认知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认知和母婴结局的影响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10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态度、认知情况、分娩知识、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时认知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割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产妇产时认知及母婴结局有积极影响.

    作者:陈敏;游正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宫腔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宫腔粘连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140例宫腔粘连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治疗,后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官腔粘连患者,可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关丽莹;林霞;孙广范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醒脑静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醒脑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湛江农垦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科收治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作甲乙两组,每组50例;甲组应用常规的临床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注射醒脑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ICU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10d、2周后的GCS评分以及感染率均明显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醒脑静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盆底康复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壁脱垂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壁脱垂的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壁脱垂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恢复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张力及治疗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恢复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壁脱垂的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钟小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粪便microRNA-221对早期结直肠癌检出的意义

    目的:探讨microRNA-221在早期结肠癌患者粪便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作为早期结直肠癌以及癌前病变分子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45例大肠病变患者的粪便及30例正常人群粪便中microRNA-221的水平,分析microRNA-221与不同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结肠病变的患者粪便中microRNA-221水平随着病理分级增加而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展型腺瘤和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microRNA-22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早期结直肠癌粪便中microRNA-221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粪便microRNA-221有可能成为筛查早期结直肠癌非侵入性的标志物.

    作者:胡晶晶;曾理;李开学;刘若丹;张永锋;熊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小儿腹泻优质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茂名市中医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腹泻患儿200例,按临床随机数表法分成优质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常规组按照小儿腹泻护理要求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基于小儿腹泻护理要求,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及患儿家长满意情况.结果:优质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2.01±0.81)d、平均退热时间(1.25±0.73)d、平均住院时间(5.68±2.65)d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91.0%与常规组比较明显要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中根据患儿腹泻情况,结合腹泻护理要求和患儿护理需求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使患儿尽快止泻和退热,有效改善其症状表现,加快其康复的速度,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作者:陈小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脑苷肌肽与丁苯酞用于老年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与丁苯酞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丁苯酞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脑苷肌肽与丁苯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苷肌肽与丁苯酞在老年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显著.

    作者:卢华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美施康定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广州新海医院诊断为晚期癌症的50例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治疗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硬膜外注射美施康定进行阻滞治疗,统计不良反应,对患者疼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6.0%,明显低于对照组36.0%,治疗组不良反应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晚期癌痛患者,使用硬膜外阻滞联合美施康定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於兆颖;何光范;林奋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运动指导干预调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治疗中应用运动指导干预后对患者血糖水平调节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治疗的80例GDM患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干预方式,干预组患者实施运动指导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DM患者治疗中应用运动指导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孟会;马晓东;麦炜碧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微生态特征观察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需氧菌性阴道炎的微生态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南雄市人民医院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患者200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年龄阶段特征和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200例患者中,经临床诊断其中的150(占75%)例患者确诊为需氧菌性阴道炎,并出现阴道微生态环境异常症状.其中,粪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患者有90例,检出率为60%;有B族链球菌患者60例,检出率为40%;乳杆菌缺失有患者75例,检出率为50%;乳杆菌明显减少30例,20%的检出率;阴道内pH值大于5.0的患者50例,有33.3%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菌性阴道炎患者主要在21 ~ 30岁的年龄阶段.结论需氧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较高,而且易出现混合感染.经过观察和分析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表现和症状,进一步提高对需氧性阴道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水平,为预防和预后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作者:钟锦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孕早期孕酮及β-HCG的测定对胚胎预后与产后出血预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孕早期孕酮(P)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β-HCG)的测定在胚胎预后与产后出血预测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妊娠7~11周均表现有停经、阴道少量出血或下腹隐痛的孕妇182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孕妇的P与β-HCG水平进行检测,根据P与β-HCG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P>25 ng/mL且β-HCG>225000mIU/mL为A组(n=79);P<25 ng/mL、β-HCG 5~225000mIU/mL为B组(n=54);P<25 ng/mL、β-HCG<5 mIU/mL为C组(n=49),所有孕妇均视情况给予黄体酮治疗.分别比较3组孕妇的胚胎预后情况,并比较48 h后3组孕妇β-HCG倍增的时间,并比较3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结果:A组胚胎存活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胚胎存活率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A组孕妇β-HCG倍增的时间较B组及C组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出血量较B组及C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产后出血率与B组、C组相比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孕酮及β-HCG的测定可以对胚胎预后进行判断并为治疗提供指导,孕酮及β-HCG水平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对孕早期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园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