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丽莹;林霞;孙广范
目的:探析CD14(LPS受体)基因多态性表达、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63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收治的63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CD14基因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脂指标水平进行检查,分析CD14基因多态性表达、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的CD14基因-159C/T多态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浓度、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基因多态性表达、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均存在一定相关性,在脑卒中预防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患者的上述指标,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作者:吴坚洪;许献文;黄敦燕;邝桂婵;王孔专;吴雪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脾切除术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泰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00例,其中340例患者行脾切除术为观察组,其余160例患者未接受脾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肝动脉血流量(HAF)、门静脉血流量(PVF)、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为(415±65)mL/rnin、(1369±401)mL/min、(30±8)cmH2O,手术后(528±140)mL/min、(984±276)mL/min、(25±5)cm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L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计数(RBC)、谷丙转氨酶(ALT)、谷酰转氨酶(GG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癌发生率为10.88%,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接受脾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肝癌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耿爱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比较利用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方法和T管试验法(T-piece)分别展开SBT试验时,人工神经网络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脱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ICU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入的105名机械通气时间大于72 h的患者.结果:共有63例患者顺利完成SBT试验脱机,42例患者未能完成试验而脱机失败,全部脱机成功率为60%,低水平PSV组占53.99%,T管试验法组占64.99%,P=0.3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水平PSV法及T管试验法进行脱机,脱机成功率并无差别.人工神经网络和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脱机功率有较好的准确性.
作者:庞荣锋;黄永鹏;蔡金亮;伍增龙;谭燕苹;马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认知和母婴结局的影响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10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态度、认知情况、分娩知识、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时认知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割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产妇产时认知及母婴结局有积极影响.
作者:陈敏;游正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将术前护理风险评估应用于预防手术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深圳市第四医院65岁以上骨科住院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处理外还接受术前护理风险评估.比较患者双下肢深静脉栓塞、脑血管意外状况及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栓塞、肺栓塞、脑血管意外情况、心力衰竭及糖尿病酮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50%,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38±4.87)d,显著低于对照组(9.37±3.26)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术前护理风险评估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康复速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术前预防手段.
作者:杨红;肖亮;易旦冰;陈蕾;曾娜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龙门县人民医院确诊治疗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全切组和次全切组,每组20例,全切组患者给予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次全切组患者给予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随访1年,统计分析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次全切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全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全切组患者本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和次全切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创伤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无增加患者复发的风险.
作者:丁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百令胶囊联合脉血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C)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早期DN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B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A组予以百令胶囊联合脉血康治疗,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UAER、Scr、BUN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BUN均明显下降,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AER、Scr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A组下降幅度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ys 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A组下降幅度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脉血康治疗早期DN有助于降低血清CysC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远鹏;唐景华;李骏;黄湘干;梁少梅;梁桢;谭广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不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石柱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6例(104个结节),分别行常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与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104个结节良性78个、恶性26个;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8.27%;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1.34%,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上,超声弹性成像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常规超声.
作者:廖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比较甲巯咪唑(MMI)持续减量的给药方法与传统大剂量的服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6例,给予MMI治疗并观察疗效.观察组28例患者根据促甲状腺素(TSH)的变化情况调整MMI治疗剂量,按15 mg/d,10 mg/d,5 mg/d,2.5 mg/d,1.25mg/d,0.625 mg/d,0mg/d持续递减给药;对照组28例患者按传统MMI给药方法,首剂量30 mg/d,至维持量10 mg/d时持续服用1.5 ~2年后停药.结果:两组MMI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1~2年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I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患者,采用持续减量的给药方式优于传统的给药方式,可能是一种更科学合理的给药方式.
作者:龙碧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保肾冲剂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效果.方法:参考常规方法建立MSPGN模型.将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多甙片组(西药组)和保肾冲剂组(中药组),每组7只.造模后治疗前1d、干预4周、8周、14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hUP),血肌酐(Scr)、血清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24 h UP水平、血清NAG以及血清Scr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周、8周和14周后,中药组及西药组24hUP、血清Scr、血清NAG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疗效更趋明显.结论:中药保肾冲剂可以降低MSPGN大鼠24 h UP,降低血清Scr及血清NAG水平,作用与雷公藤多甙片相当.提示保肾冲剂对MSPGN模型大鼠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贾秀琴;李映红;杨敏;李利民;张晓丽;吴正治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环境比较复杂,需要多个部门人员共同协作,在手术的过程中会发生多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手术室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科室,其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加强对手术室护理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基于此,笔者将针对手术室护理的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目前手术室护理存在的缺陷风险,并针对这些缺陷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作者:游正群;陈敏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与思密达联用治疗湿热型小儿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第二中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00例湿热型小儿泄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给予葛根芩连汤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和对照组100例(给予思密达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和大便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即观察组症状恢复迅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出现.结论:葛根芩连汤及思密达联用治疗湿热型小儿泄泻,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患儿症状,减少其痛苦.
作者:张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来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治疗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疏血通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结果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26±3.16)分明显高于观察组(6.32±2.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疏血通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均具有较高安全性,但与疏血通相比,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欧晓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茂名市中医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腹泻患儿200例,按临床随机数表法分成优质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常规组按照小儿腹泻护理要求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基于小儿腹泻护理要求,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及患儿家长满意情况.结果:优质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2.01±0.81)d、平均退热时间(1.25±0.73)d、平均住院时间(5.68±2.65)d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91.0%与常规组比较明显要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中根据患儿腹泻情况,结合腹泻护理要求和患儿护理需求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使患儿尽快止泻和退热,有效改善其症状表现,加快其康复的速度,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作者:陈小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引导组织再生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60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牙内骨内种植术,观察组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牙内骨内种植进行共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结果:和术前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都明显得到改善,术前术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改善更为理想,两组术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引导组织再生牙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有利于促进新附着的形成,重新恢复松动牙的稳定性.
作者:欧阳瑾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89例腹泻型IBS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氟西汀联合匹维溴铵治疗,并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仅应用对症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缓解率达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一过性乏力,头晕症状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15%,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表现,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IBS安全有效.
作者:熊超亮;钟谷平;胥宾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薄氏腹针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佛山市禅城区朝阳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0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薄氏腹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薄氏腹针进行辅助治疗效果明显,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5.78%,对照组总有效率8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恢复情况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89%,对照组总有效率91.1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氏腹针能够提高慢性糜烂性胃炎治疗效果.
作者:邓玫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40例(给予克拉霉素、奥关拉唑以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且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转阴率高.
作者:梁兆凤;冯绚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醒脑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湛江农垦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科收治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作甲乙两组,每组50例;甲组应用常规的临床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注射醒脑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ICU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10d、2周后的GCS评分以及感染率均明显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醒脑静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复方大黄灌肠液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CRY)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次数,寻求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揭阳市中医院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8例CRF患者为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每周3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每周2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行复方大黄灌肠液高位保留灌肠,1次/d.治疗2个月后,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更低,且患者对治疗方案更为满意,患者满意率高达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患者进行复方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次数,治疗费用低,患者对治疗方案更满意.
作者:黄亮智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