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血清脑钠肽与血沉的相关性研究

周立尧;陈若峰;郭建浩;王佳;李剑平;李志操

关键词:慢性肺心痛, 血清脑钠肽, 血沉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血清脑钠肽(BNP)与血沉(E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30例为观察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同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健康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BNP、ESR及D-二聚体(D D)水平,同时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BNP、ESR、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BNP(1.58±0.13)ng/mL、ESR(28.27±0.24)mm/h、D-D(0.54±0.15)mg/L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0.44±0.09) ng/mL、ESR(23.20±0.15)mm/h、D-D(0.36±0.10)mg/L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BNP与ESR、D-D呈显著正相关(r1=+ 0.964,P1<0.05;r2=+0.953,P2<0.05),ESR与D-D呈高度正相关(r=+0.821,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而ESR加快,且血清BNP与ESR呈显著正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慢性肺心病的有效观察指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温阳化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温阳化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8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清远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纽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阳化瘀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温阳化瘀汤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林润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紫绀型复杂心脏大血管畸型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紫绀型复杂心脏大血管畸形方面的诊断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40例先天性紫绀型复杂心脏大血管畸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图像和超声描述、诊断,并与患者术中所见为依据进行详细对比.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影像学技术检查,240例患者中检测出先天性复杂心脏病210例,诊断率为85.8%,其中185例心内畸形患者被全部正确诊断,确诊率为100%,而170例先天性紫绀型患者确诊168例,确诊率为98.2%.结论:超声心动图影像技术在对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患者的检测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梁银婷;黎才源;吴辉龙;朱伯卫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所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详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经临床护理后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Fugl-Meyer评分及巴氏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给予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病人肢体功能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闭合性肾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72例报告)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脏损伤程度的诊治与治疗方式,大程度地保护有功能的肾组织,降低肾切除率.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11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2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对其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49例患者行非手术保守治疗,治愈出院者46例,治愈率为93.88%,本组23例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者19例,治愈率为82.61%.肾损伤分级:Ⅰ~Ⅴ级分别为36、12、9、11、4例.结论:对于闭合性腰腹部损伤患者,应详细询问受伤史,认真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常规进行尿常规检查、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和或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迅速准确地作出闭合性肾损伤程度及损伤类型诊断.

    作者:邓世全;张晋;杨祥海;王杨春;李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贵阳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对贵阳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贵阳市市属的6家医院,通过突击检查的方式,对医院内部医疗废物管理的管理情况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在6家医院中,2家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完善、操作流程规范,4家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完善,且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不少漏洞,亟需改进.结论:目前贵阳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实现整个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作者:燕继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醒脑静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醒脑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湛江农垦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科收治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作甲乙两组,每组50例;甲组应用常规的临床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注射醒脑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ICU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10d、2周后的GCS评分以及感染率均明显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醒脑静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临床使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探析临床上运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方法:选择龙川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20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且行复苏治疗的患儿,其中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的常规复苏为对照组(n=120),而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运用规范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为观察组(n=100),分析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重度窒息发生率以及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物品准备出现问题、初步复苏操作问题、气囊面罩使用问题、缺乏Apgar评分认识以及未舍弃传统复苏技术等,运用规范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能够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天颂;黄碧梅;何睿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1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法,治疗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疗法,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大小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3h钠离子浓度、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长、住院时长分别是(62.29±15.18)mL、(147.00±8.42)mmol/L、(4.00±0.84)d、(6.24±1.33)d,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3h钠离子浓度、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长、住院时长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后,临床治疗过程更有效、更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若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T型环和吉妮环取环困难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目的:对T型环和吉妮环取环困难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2月份至2016年8月份来云浮市云安区妇幼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T型环和吉妮环取环的120例妇女,其中进行T型环取环的妇女有54例,进行吉妮环取环的妇女有66例,对此120例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取环困难的原因;结果:120例取环妇女中,有28例出现取环困难,造成取环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环断裂(包括尾丝断裂)、尾丝卷缩进宫腔、环嵌顿、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屈等,后在B超引导下进行取环;结论:造成T型环和吉妮环取环困难的原因很多,取环时尾丝断裂、尾丝卷缩进宫腔、铜粒脱落等是主要原因,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术前B超定位,一旦出现取环困难,可在B超监护下进行手术操作,一般能顺利取环.

    作者:唐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廉江市人民医院16个科室的病历表,分析病历表在质量控制前后的改善效果,通过医院对所选择的科室病历加以控制,再运用统计学方法以及对比法对病案质量控制前与质量控制实施后的效果加以分析.结果: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可以帮助病案质量得到提升,丙级病案完全排除、乙级病案率有所下降,而甲级病案率上升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案管理工作中采用质量控制法可有效提升病案质量.

    作者:陈少娜;李华强;康永胜;林国庆;陈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金莲花滴丸联合开喉剑喷剂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金莲花滴丸联合开喉剑喷剂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阳江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2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取金莲花滴丸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使用金莲花滴丸联合开喉剑喷剂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扁桃体炎症消除,观察组患者治疗炎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时,使用金莲花滴丸联合开喉剑喷剂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炎症,提高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叶上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调脊针配合中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调脊针配合中药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门诊接收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脊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脊针配合中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中药治疗,且治疗后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显著提高.

    作者:贾海升;刘英杰;谭鹏;罗明;张志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下胸椎关节突关节角方向与胸椎黄韧带骨化临床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下胸椎关节突关节角方向和胸椎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相关性,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47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院接受正常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7例为对照组,均予以胸腰椎段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并分析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胸椎T8/9、T9/10、TI0/11、T11/12节段病变侧的关节突关节角分别为(11.09±1.98)°、(11.59±2.65)o、(11.07±3.65)o、(6.05±14.37)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各节段的左右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异均较对照组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胸椎黄韧带骨化作为因变量,构建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高龄、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关节角接近冠状位均是其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关节角接近冠状位均是导致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危险因素,且高龄也可能增大患病风险,临床上需对此引起充分重视,及早纠正下胸椎关节突畸形,降低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发病风险.

    作者:杨永迁;刘展亮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药注射液葛根素和脉络宁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葛根素和脉络宁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6年8月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内科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注射液葛根素和脉络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闷胸痛、心悸、乏力等中医症候积分及血压水平明显对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注射液葛根素和脉络宁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降低血液黏度.

    作者:罗映鹏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盆底康复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壁脱垂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壁脱垂的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壁脱垂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恢复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张力及治疗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恢复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壁脱垂的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钟小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个案追踪检查法在护理行政查房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护理行政查房中,应用个案追踪检查法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的16例,采用个案追踪检查法查房,另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本院住院采用常规查房方式的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查房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跌倒、压疮、管道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危急情况报告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查房方式的应用效果与对照组相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行政查房中,应用个案追踪检查法能够培养护士的临床处置能力,思维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韦红泉;黄英华;潘婉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过敏性鼻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南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7)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n=6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93%,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且对照组患者过敏性鼻炎复发率为21.05%,观察组患者过敏性鼻炎复发率为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效果显著,不但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梁祖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及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ICU患者脱机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利用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方法和T管试验法(T-piece)分别展开SBT试验时,人工神经网络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脱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ICU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入的105名机械通气时间大于72 h的患者.结果:共有63例患者顺利完成SBT试验脱机,42例患者未能完成试验而脱机失败,全部脱机成功率为60%,低水平PSV组占53.99%,T管试验法组占64.99%,P=0.3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水平PSV法及T管试验法进行脱机,脱机成功率并无差别.人工神经网络和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脱机功率有较好的准确性.

    作者:庞荣锋;黄永鹏;蔡金亮;伍增龙;谭燕苹;马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INSURE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医院2013月5月至2015年6月确诊收治的有呼吸困难且需要插管的新生儿120例,依据方法不同分为INSURE(治疗组)60例以及常频通气联合PS(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4h动脉血气改善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颅内出血等.结果: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内出血、气漏、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INSURE技术治疗NRDS并发症明显减少、创伤减小.

    作者:黄丽霞;何志锋;黎世坤;朱燕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脾切除术对肝炎后肝硬化发生肝癌的影响

    目的:分析脾切除术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泰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00例,其中340例患者行脾切除术为观察组,其余160例患者未接受脾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肝动脉血流量(HAF)、门静脉血流量(PVF)、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为(415±65)mL/rnin、(1369±401)mL/min、(30±8)cmH2O,手术后(528±140)mL/min、(984±276)mL/min、(25±5)cm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L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计数(RBC)、谷丙转氨酶(ALT)、谷酰转氨酶(GG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癌发生率为10.88%,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接受脾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肝癌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耿爱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