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地黄增智饮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何子意;翁旭亮;刘青;黄坚红;许幸仪;吕金丹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 加味地黄增智饮,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地黄增智饮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住院或门诊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纯西医治疗组,B组为地黄增智饮治疗组,C组为加味地黄增智饮治疗组.治疗前后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及中医证候(SDSVD)评分.结果:(1)3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评分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改善程度大小顺序排列为:C组>B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统计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SDSVD积分情况得知:B组与C组均较A组有明显改善,其中C组疗效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地黄增智饮治疗VCI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汕头地区健康体检者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医的发展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关于中医体质的研究成果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本文作者在阐述中医体质的发展现状以及内涵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析汕头地区健康体检者中医体质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养生设计研究方案的应用和现实研究意义,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作者:吴晓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运动指导干预调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治疗中应用运动指导干预后对患者血糖水平调节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治疗的80例GDM患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干预方式,干预组患者实施运动指导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DM患者治疗中应用运动指导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孟会;马晓东;麦炜碧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桂北地区出生的120例伴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的120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中,通过病毒抗原性检测,40例确诊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约占33.4%.其中,针对4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儿所感染的病毒,以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为主.同时,4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出生后感染占52.5%,宫内感染占32.5%,分娩时感染占15%.结论:新生儿所感染的病毒多种多样,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命健康,因此,及时分析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状况,掌握诱发疾病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控制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

    作者:张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保肾冲剂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保肾冲剂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效果.方法:参考常规方法建立MSPGN模型.将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多甙片组(西药组)和保肾冲剂组(中药组),每组7只.造模后治疗前1d、干预4周、8周、14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hUP),血肌酐(Scr)、血清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24 h UP水平、血清NAG以及血清Scr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周、8周和14周后,中药组及西药组24hUP、血清Scr、血清NAG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疗效更趋明显.结论:中药保肾冲剂可以降低MSPGN大鼠24 h UP,降低血清Scr及血清NAG水平,作用与雷公藤多甙片相当.提示保肾冲剂对MSPGN模型大鼠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贾秀琴;李映红;杨敏;李利民;张晓丽;吴正治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hs-cTnT在老年急性胸痛患者AMI诊断中的阈值及性能研究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用于老年急性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阈值及性能.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红卫医院及佛山市第五人医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48例老年(65岁及以上)急性胸痛患者(观察组),与同期48例65岁以下的急性胸痛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对其hs-cTnT水平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中AMI患者及非AMI患者的hs-cTnT水平进行观察比较,并对hs-cTnT诊断AMI患者的佳阈值及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AMI患者与非AMI患者的hs-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IM诊断的阈值为(32.0±2.5)ng/L,对照组的阈值为(14.2±1.8)ng/L,组间比较,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胸痛患者AMI的诊断中,其诊断佳阈值为(32.0±2.5)ng/L,且hs-cTnT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表现为正相关性.

    作者:游勇;何秀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输注甘露醇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输注甘露醇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130例在丰顺县人民医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6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静脉炎发生40例(61.54%),护理干预组患者中静脉炎发生21例(32.31%),对照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高于护理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1.03±0.57)d,明显短于护理干预组(3.14±0.4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52.31%,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2.31%,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甘露醇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可以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且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陈素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廉江市人民医院16个科室的病历表,分析病历表在质量控制前后的改善效果,通过医院对所选择的科室病历加以控制,再运用统计学方法以及对比法对病案质量控制前与质量控制实施后的效果加以分析.结果: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可以帮助病案质量得到提升,丙级病案完全排除、乙级病案率有所下降,而甲级病案率上升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案管理工作中采用质量控制法可有效提升病案质量.

    作者:陈少娜;李华强;康永胜;林国庆;陈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到东源县人民医院妇科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84例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宫腔镜内膜电切术;观察组进行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5.2%)明显高于常规组(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无明显异常,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42/4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6%(41/42).结论: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获得患者高度认可.

    作者:古伟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药治疗外伤性小腿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药治疗外伤性小腿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旨在提高外伤性小腿慢性溃疡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广州市南沙区中医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外伤性小腿慢性溃疡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中药热罨包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29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分泌物、溃疡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情况均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外伤性小腿慢性溃疡患者中药热罨包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溃疡的愈合.

    作者:王金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台山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10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3例作为病例组,行CT检查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选同时间段无脑血管疾病的病例73例设为健康组,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组的检查情况.结果:病例组的中、重度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斑块存在率比健康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狭窄、椎动脉血管畸形检出率比CT检出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检查诊断中能够反映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的情况,对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荟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氟西汀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89例腹泻型IBS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氟西汀联合匹维溴铵治疗,并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仅应用对症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缓解率达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一过性乏力,头晕症状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15%,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表现,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IBS安全有效.

    作者:熊超亮;钟谷平;胥宾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甘露醇疗法提高血透患者心肺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析甘露醇疗法提高血透患者心肺功能的临床研究,以发现血透患者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50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血透患者,按临床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疔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甘露醇疗法可提高血透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蔡春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乳腺血氧功能检查诊断乳腺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及三算子数字式近红外诊断系统(简称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其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得出其准确率(符合率).结果: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诊断准确率良性结节为93.33%;对乳腺恶性疾病诊断的符合率为92.59%.结论:无辐射的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诊断作为乳腺疾病检查的一种基本方法,其准确率较高,可用于各种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

    作者:高学忠;陈桂林;林正权;黄珂铭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卡培他滨对末期乳腺癌控制率与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应用于末期乳腺癌治疗的疾病控制率与不良反应.方法:将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68例末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定期随访观察,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的PFS 8.9个月,与对照组的5.8个月相比,治疗组的的PFS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其中治疗组的OS为24.8个月,明显比对照组的14.8个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6.98%,而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等均已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对末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林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碳酸锂对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碳酸锂对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中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用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停抗甲状腺药物7~14d以上,并同时加服碳酸锂制剂,250 mg,3次/d,并持续131I治疗后至少4周,对照组则只是治疗前停抗甲状腺药物7~14d以上,两组病人都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复查,比较两者患者的明显症状发生率、一次性治疗愈率及遵医嘱复查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明显症状发生率、遵医嘱复查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次性治愈率虽有所提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虽然未能明显提高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的一次性治愈率,但能改善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后发生的与甲亢相关的症状,能提高患者遵医嘱的复查率,从而提高患者Graves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作者:温铁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报告

    目的:对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中牟县中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血浆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4.89±0.81)min/次,心绞痛发作频率(1.28±0.18)次/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炎症细胞因子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15±1.76)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10.46±28.49)ng/L、白介素-6(IL-6)(11.93±3.40)pg/mL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心绞痛持续时间更短,发作频率更少.

    作者:李红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微生态特征观察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需氧菌性阴道炎的微生态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南雄市人民医院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患者200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年龄阶段特征和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200例患者中,经临床诊断其中的150(占75%)例患者确诊为需氧菌性阴道炎,并出现阴道微生态环境异常症状.其中,粪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患者有90例,检出率为60%;有B族链球菌患者60例,检出率为40%;乳杆菌缺失有患者75例,检出率为50%;乳杆菌明显减少30例,20%的检出率;阴道内pH值大于5.0的患者50例,有33.3%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菌性阴道炎患者主要在21 ~ 30岁的年龄阶段.结论需氧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较高,而且易出现混合感染.经过观察和分析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表现和症状,进一步提高对需氧性阴道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水平,为预防和预后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作者:钟锦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踝臂指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对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佛山市高明区慢性病防治站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2例DF患者以及60例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对比DF患者与非DF患者在下肢血管彩超以及踝臂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ABI相比较,DF组ABI小于0.9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D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相比,DF组患者内膜增厚比率、斑块发生率、狭窄发生率、闭塞发生情况均较非DF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非DF组相比,DF组患者在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处RI值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F患者与非DF患者在踝臂指数以及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两项检查可以评估DF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

    作者:杨燕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规范化护理在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和评估规范化护理在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龙川县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5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护理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刁小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改良血肿内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整复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血肿内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手法整复前予骨膜表面及骨折断端注射利多卡因,待麻醉起效后,抽取利多卡因和骨折断端积血,继之再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对照组予以盐酸曲马多针肌肉注射后再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复位术中及术后1h、4h,4个时间点疼痛程度进行VAS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于术中及术后1h、4h,3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麻醉不良反应.结论:改良血肿内麻醉比肌注曲马多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整复术中及复位术后有更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鲁尧;张博;黄瑞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