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AMA评测手术等候患者心理的临床效果

陈月娥;周慧;卢秋莲

关键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手术等候, 心理, 焦虑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手术等候患者心理进行评测分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治疗的1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排除高血压患者,首台手术30例为对照组,手术等候时间2h、2~4h、4~6h各30例为观察3组、观察2组,观察1组,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情绪波动.结果:观察3组患者的体征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患者的情绪焦虑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长,患者的情绪焦虑较为严重.结论:HAMA在手术等候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恐惧心理,维持患者血压的稳定性,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加快医院床位的周转率,提高病床的利用率,选择佳时间进行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T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T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2014年6月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0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复位外固定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不大,但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2.0%)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更佳,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作者:谭德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冰敷在四肢骨折早期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冰袋冰敷在四肢骨折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闭合性四肢骨折患者64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制冰袋冰敷受伤部位,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服用止痛剂的患者例数、肿胀程度和皮肤皱纹的持续天数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服用止痛剂的患者例数和皮肤皱纹持续天数等方面比较,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胀程度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早期应用冰袋冰敷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辉;张艳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淮安市楚州中医院收治的84例胆汁淤积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42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4.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症状与预后.

    作者:骆稚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传染病预防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传染病预防与管理是古今一大难题,很多人因传染病而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尤其是近年来,各种传染病毒层出不穷,比如2003年SARS、2005年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以及2013年H7N9和今年的西非埃博拉,医学防控空前紧张.本文将对传染病的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农村、学校两个传染病高发人群的疾病防控,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作者:朱祥淑;舒昌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D40/CD40L对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是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并不完全明确,其中免疫因素致病是目前一重要学说.而CD40在介导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黏膜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在炎性肠疾病(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已有研究证实IBD患者的辅助T细胞1(Th1)细胞存在异常激活,有研究认为CD40与CD40L的结合,促进CD4+T细胞的活化,并诱导T细胞向Th1型细胞因子分化.并且CD40/CD40L在B淋巴细胞及血小板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B细胞及血小板的活化在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思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8月秭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慢性心理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郑忠爱;周琼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4月在代县上馆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的94例胃痛患者,根据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以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方法治疗胃痛能够得到理想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有着较高安全性,是临床上治疗胃痛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左香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95例患者的手术1次成功,成功率为95%,所有患者在术后3d均能够下床活动.术后11例使用止痛剂,5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结论: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邓体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株洲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予以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治疗,1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满意,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胡彩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地佐辛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地佐辛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不同的给药方式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12月期间泸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静脉组、肌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术前,静脉组患者采用10 mg地佐辛静脉注射,肌注组患者采用10 mg地佐辛肌内注射,对照组患者采用1μg/kg芬太尼静脉注射.比较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地佐辛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静脉组和肌注组的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差不大,并且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患者对比肌注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佐辛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静脉注射地佐辛可以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作者:田有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多元化管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多元化管理与传统方法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9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224例,分为多元化管理组110和传统教育组114,通过3个月的教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传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 2 h)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组除了上述指标较干预前降低之外,甘油三酯(TG)及收缩压也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多元组HbAlc、FBG、2 hPG、TG较传统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多元组血糖达标率为66.4%,高于传统组的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率方面,多元组与传统组干预后血糖达标率分别为66.4%和50.9%,多元组干预后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多元化管理,血糖达标率高于传统教育,为糖尿病患者教育提供了较好的教育模式.

    作者:楼肖阳;朱晚霞;李爱霞;骆晓敏;刘素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Ⅰ型干扰素受体亚基稳定表达真核细胞的筛选及鉴定

    目的:筛选及鉴定人Ⅰ型干扰素受体亚基(IFNAR1)稳定表达真核细胞.方法:体外扩增IFNAR1基因片段,将双酶切后扩增片段和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IFNAR1,转化BL21感受态细菌培养,提取重组质粒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cDNA3.1-IFNAR1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新霉素筛选挑取阳性克隆细胞,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分析阳性细胞IFNAR1表达水平.结果: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pcDNA3.1-IFNAR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pcDNA3.1-IFNAR1转染HepG2经新霉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细胞系,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m blotting)证实这些细胞具有较好蛋白表达水平.结论:体外成功构建不同IFNAR1稳定表达水平的HepG2细胞.

    作者:余治健;李多云;刘宝兰;刘晓军;邓名贵;杨唯枝;郑金鑫;陈重;邓启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项目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项目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孕妇15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免疫项目(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病原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结果,分析免疫学检验的意义.结果:观察组孕妇的高危妊娠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产前检查中重视免疫学检验,能及时控制或纠正高危妊娠,提高了生育质量.

    作者:洪展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妈富隆与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妈富隆与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太和医院武当山分院收治的PCOS合并不孕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罗米芬联合人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先给予口服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预处理,然后再进行促排卵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清黄体生成素(LH)、LH/促卵泡素(FSH)、睾酮(T)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下降,但是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周期排列率和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合并不孕患者应用妈富隆与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对胰岛素抵抗进行有效改善,让血清LH、LH/FSH和T水平明显降低,而且还可以让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郑娅丽;陈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双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3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3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吡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治疗3周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吡拉西坦治疗组总有效率75.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尼莫地平治疗组总有效率41.7%,各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谭敬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102例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 102例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0月到201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血培养和/或脑脊液等无菌部位培养明确为肺炎链球菌患儿的病历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①102例患儿男女比为1.22:1;年龄分布0~3岁51例(50%),2~5岁30例(29.41%),5~10岁14例(13.73%),≥10岁7例(6.86%).败血症82例(80.4%),化脓性脑膜炎40例(39.2%),其中19例存在基础疾病(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18.6%),胸腔积液10例,脑积水10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败血症8例,脓毒性休克7例;临床治愈26例(25.5%),好转51例(50%),死亡10例,自动出院12例(预后不良).②102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率47.1%,红霉素99%,克林霉素96.1%,多重耐药率82.35%,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耐药.(③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发热持续时间1~14d,平均(7.35±2.61)d.70例患儿同时出现白细胞计数增多和CRP增高,20例患儿降钙素原>10 ng/mL.结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好发于0~3岁婴幼儿,临床表现主要有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存在基础疾病情况下罹患IPD增多.加强IPD的耐药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积极推广肺炎链球菌疫苗,同时有效地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减少IPD发病,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作者:邹志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联合生物制剂治疗除草剂中毒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血液灌流联合生物制剂治疗除草剂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大理州人民医院治疗的除草剂中毒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1月之前治疗的除草剂中毒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急救措施和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益赛普、环磷酰胺和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70%,对照组是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生物制剂治疗除草剂中毒,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治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醒脑静注射液在重度脑外伤中的疗效评估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在重度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脑外伤患者58例,采用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醒脑静注射液,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良好率、重残、死亡率分别为51.72%、13.79%、3.45%,对照组患者的良好率、重残、死亡率分别为13.79%、31.03%、2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脑外伤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徐斌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泸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平稳控制血压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但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陶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预防高龄癌症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高龄癌症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小楼镇卫生院高龄癌症患者62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4例,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展开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14%,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1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病菌主要为G-菌.结论:健康教育措施可有效降低高龄癌症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罗伟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