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凤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泸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平稳控制血压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但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陶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淮安市楚州中医院收治的84例胆汁淤积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42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4.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症状与预后.
作者:骆稚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加减桂枝茯苓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和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更佳,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明显改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向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8月秭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慢性心理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郑忠爱;周琼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0月黔南州人民医院行LA的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6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7例,慢性阑尾炎11例.结果:121例患者通过LA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腹6例,其中4例因发病时间长、阑尾周期组织水肿及粘连紧密致解剖不清而中转开腹,2例因阑尾根部穿孔及盲肠壁水肿程度重,镜下缝合处理困难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80 min,平均53 min,住院时间3~8 d,平均6d;术后发生戳孔感染6例,经换药后治愈;无术后出血、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LA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瘢痕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便于全面探查全腹腔,联合治疗合并其他疾病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岑荣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泸州医学院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关节镜清理手术治疗,治疗组接受玻璃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玻璃酸钠治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何江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情绪,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作者:马二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中药的毒性成了近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中药毒性的分类开始,论述中药毒性的形成原因,来明确对中药毒性的一些理解.通过对中药毒性的研究,总结出几条防止中药毒性形成的防范措施.
作者:闫亚玲;伍延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炎症性肠病是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并不完全明确,其中免疫因素致病是目前一重要学说.而CD40在介导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黏膜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在炎性肠疾病(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已有研究证实IBD患者的辅助T细胞1(Th1)细胞存在异常激活,有研究认为CD40与CD40L的结合,促进CD4+T细胞的活化,并诱导T细胞向Th1型细胞因子分化.并且CD40/CD40L在B淋巴细胞及血小板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B细胞及血小板的活化在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思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 102例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0月到201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血培养和/或脑脊液等无菌部位培养明确为肺炎链球菌患儿的病历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①102例患儿男女比为1.22:1;年龄分布0~3岁51例(50%),2~5岁30例(29.41%),5~10岁14例(13.73%),≥10岁7例(6.86%).败血症82例(80.4%),化脓性脑膜炎40例(39.2%),其中19例存在基础疾病(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18.6%),胸腔积液10例,脑积水10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败血症8例,脓毒性休克7例;临床治愈26例(25.5%),好转51例(50%),死亡10例,自动出院12例(预后不良).②102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率47.1%,红霉素99%,克林霉素96.1%,多重耐药率82.35%,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耐药.(③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发热持续时间1~14d,平均(7.35±2.61)d.70例患儿同时出现白细胞计数增多和CRP增高,20例患儿降钙素原>10 ng/mL.结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好发于0~3岁婴幼儿,临床表现主要有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存在基础疾病情况下罹患IPD增多.加强IPD的耐药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积极推广肺炎链球菌疫苗,同时有效地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减少IPD发病,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作者:邹志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昆明市冶金医院收治的10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9例,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奥美拉唑十克拉霉素十阿莫西林三联治疗;对照组患者55例,采用奥美拉唑十克拉霉素十阿莫西林三联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疗程(30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阶段的不良反应、消化性溃疡症状、幽门螺杆菌(Hp)等,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消化性溃疡不良反应3例(6.12%),对照组治疗消化性溃疡4例(7.2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腹痛症状,疗效好.
作者:袁凤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重庆长安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统计分析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临床结果,探讨肝胆外科中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4个月,未出现异常情况.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观察组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姚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清泉镇卫生院收治的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妈富隆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补佳乐十安宫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妈富隆可显著改善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症状,止血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正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分析胃手术后伴有胆石症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泰和县苑前中心卫生院收治的经胃手术后伴有胆石症并发的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部分切除的毕Ⅱ式30例,毕Ⅰ式12例,采取远端胃癌根治手术9例,迷走神经干切断加胃窦切除手术3例,全胃切除8例.上述病例中患者采用中行单纯的胆囊切除手术32例,采用胆囊切除胆总管的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3例,采用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6例,则采用保守治疗11例.治疗后,患者治愈58例,好转4例.结论:胃手术后并发胆石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神经、体液、炎症和机械刺激等,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少其病症的发生.
作者:刘世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2例,按照随即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则采用益气化瘀法联合化疗进行治疗,治疗42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0.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提高疗效,近期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杨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湖南省中医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83%,较对照组患儿77.08%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作者:詹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学营养治疗联合定量运动干预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罗湖区人民医院门诊已确诊的成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医学营养治疗和定量运动干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糖尿病饮食指导和运动干预,实施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体重、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医学营养治疗和定量运动干预,可使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得到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常规饮食和运动治疗.
作者:张慧;赖日东;陈青青;罗俐聪;陈少峰;廖镜波;何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血管疾病致玻璃体积血的佳时机.方法:将在本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玻璃体积血患者57例(62眼),按照玻璃体积血时间分为3组:A组1个月内,共20只眼;B组1~3个月,共25只眼;C组3个月以上,共17只眼.比较各组患者视力恢复、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视网膜脱落比例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视网膜脱落比例显著低于C组(P=0.000);随着玻璃体积血时间的延长,视网膜脱落比例显著上升.A组术后平均视力显著高于B组和C组(P< 0.05);B组平均视力显著高于C组(P=0.000);随着术前玻璃体积血时间的延长,终视力呈明显下降趋势.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00);随着术前玻璃体积血时间的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上升.结论:对于积血吸收不完全、存在再次出血风险的玻璃体积血患者应该立即手术,以提高患者术后视力,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冯小志;黎作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13年12月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类瘤样变(CIN)患者各63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3例宫颈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双重感染率、多重感染率,以及观察组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患者的高危HPV病毒感染率.结果:63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癌患者的HPV病毒感染率为94.29%,腺癌患者的HPV病毒感染率为72.73%,其余类型的宫颈癌患者的HPV病毒感染率为16.67%,三组不同种类的宫颈癌患者的HPV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的HPV病毒感染率较高.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率、双重感染率以及多重感染率于宫颈癌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在CINⅢ期、CINⅡ期、CIN Ⅰ期中其病毒感染率逐渐减少.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予以有效阻断能够阻滞癌前病变的发展,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办法.
作者:黄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0年7月-2013年7月澄城县医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2例,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治疗组应用硫酸镁和拉贝洛尔.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血压差异较小.治疗后,治疗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时应用硫酸镁和拉贝洛尔,效果较好,血压改善明显.
作者:肖玉芹;张灵爱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