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赵自屹

关键词:艾滋病, 弓形虫脑病, 敏感性
摘要:目的:对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4年11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艾滋病患者584例[均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并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中并发弓形虫脑病的患者42例,使用阿奇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或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过敏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均明显改善,病灶缩小明显,好转出院,剩余4例患者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确诊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误诊,需要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诊断,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与辅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调节,观察并比较患者在通气前后的症状以及各项指标.结果:患者机械通气24 h后以及结束机械通气时的生命体征均明显优于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时,使用机械通气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成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切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6月池州市中医医院甲状腺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5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及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对预防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金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β-榄香烯乳在放射增敏中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研究抗肿瘤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过程中,发现β-榄香烯乳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如人非小细胞肺癌、脑瘤、直肠癌等;因此,作为放射增敏剂,β-榄香烯乳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已经报道的作用机制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周期,影响肿瘤细胞中DNA双链损伤修复和抑制肿瘤细胞血管形成等.本文就放射增敏机制方面,对β-榄香烯乳在放射增敏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名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T和MRI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9月德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患儿使用MRI进行诊断,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阳性率达72%,对照组的诊断阳性率为5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小儿脑性瘫痪时,MRI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诊断,预后评估价值较好.

    作者:谈树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小切口与常规术式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甲状腺小切口与常规术式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常规组(75例)和小切口组(75例),分别采用常规术式和小切口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同时小切口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术式相比,甲状腺小切口术式治疗甲状腺结节在减少术中创伤,促进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方面具有优势.

    作者:屈文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效果.方法:对83例不同程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治愈7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98.79%.结论:应用有效、适宜的护理手段,可提高高压氧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陈庆尧;徐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顺式阿曲库铵在小儿腹腔镜短小手术中适用剂量的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在短小的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应用,选出合适肌松剂量以减少围手术时间,加快手术周转.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手术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以顺式阿曲库铵2倍ED95(0.1 mg/kg)为肌松剂;B组以顺式阿曲库铵2倍ED95(0.1 mg/kg)为肌松剂,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即给予拮抗剂.C组以顺式阿曲库铵1.5倍ED95(0.075 mg/kg)为肌松剂;D组不使用肌松剂,以咪唑安定0.1 mg/kg辅助气管插管.结果:顺式阿曲库铵1.5倍ED95(0.075 mg/kg)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清醒、拔管均优于其余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诱导平稳,苏醒及自主呼吸恢复迅速,能够早期拔管,适于短小手术对快速周转的要求.

    作者:邢大军;姚翠翠;马星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胰岛素泵短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会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应用胰岛素泵短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实验组,对照组皮下注射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为(4.13±1.41)d,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为(40.26±8.65)IU,2周后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为(5.62±0.94)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为(7.56±1.35)m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短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

    作者:段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频和常频通气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比较

    目的:探析比较高频和常频通气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先后分为高频组和常频组,每组各35例.麻醉时先对效应室浓度进行设置,即用瑞芬太尼3.0 ng/mL、丙泊酚5.0 μg/mL诱导,根据情况必要时追加剂量.达到靶浓度时入镜并调整瑞芬太尼浓度至2.0 ng/mL、丙泊酚浓度至2.0 μg/mL,入镜成功后通过固定在镜身的吸痰管分别行高频通气(150次/min)和常频通气(15次/min),检查结束后停药停止通气,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并对比,密切监测并记录麻醉中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高频组在通气后T0与T5时点PaO2指标,与常频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它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用高频和常频两种通气方式均未造成CO2潴留效应,两种通气方式在电子支气管检查中可交替或单独使用.

    作者:朱健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化州市丽岗卫生院收治的8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HR、RR、动脉血液PaO2、SpO2、PaCO2、pH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及对月经的影响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及对月经的影响.方法:将要求紧急避孕的140例妇女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各70例.对照组口服左炔诺孕酮片,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片,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对比用药后对月经的影响.结果: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用药后对月经的影响对比,观察组妇女的月经延迟率及月经过多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进行紧急避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对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影响小.

    作者:李裕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BNP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脑利钠肽(BNP)可通过排钠利尿调节血管通透性,扩张心外膜和冠状动脉阻力血管,扩张肺动脉,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抗动脉硬化,抗心肌纤维化,抗血管组织增生等机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该文就BNP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胡玉琼;李家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2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慢性鼻窦炎治疗,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经鼻外径路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配以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较好,手术后恢复较快,复发率低,是目前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选择.

    作者:段金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化系统药物联用现状分析及不合理使用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系统药物联用现状分析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2010年8到2013年5月共抽查6857张门诊处方并整理分析,明确消化系统药物治疗中用药不合理处方以及医嘱,并参阅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分析评价以及总结.结果:抽查分析的处方中,点评统计其中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处方380张,其中消化系统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处方30张,占全部不合理处方的7.9%.结论:分析不合理用药现状以及原因,提出相应改善措施.医生、药师以及护理人员共同协作改善消化系统药物联用不合理现状,规范消化系统药物情况,有利于提高用药治疗效果.

    作者:左来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筛查Ⅲ级系统对产前胎儿畸形诊断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Ⅲ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对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产前超声诊断的产妇5590例,对其超声结果进行分组监测,观察组用超声Ⅲ级系统对2335例产妇进行检查.对照组3255例产妇接受Ⅰ级、Ⅱ级产前超声筛查.对比两组不同超声系统检查胎儿畸形的阳性情况,评价超声检查Ⅲ级系统的临床有效性.结果:统计数据发现观察组中确诊为阳性的产妇有235例,其中超声Ⅲ级系统检出阳性结果228例,阳性检出比率为97.02%,对照组中确诊为阳性的产妇有271例,其中超声阳性检出211例,畸形胎儿阳性检出比率为77.86%,明显低于观察组阳性检出比率.两组胎儿畸形阳性检出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级超声检查系统检测范围广,筛查结果的有效性强,能准确有效对畸形胎儿进行筛查.

    作者:潘锐柯;于明;张淑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20例肿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讨论肿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从2009年1月-2014年1月和县人民医院化疗的肿瘤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白血病患者,其中胃癌21例,肝癌10例,淋巴瘤11例,乳腺癌24例,鼻咽癌6例,结直肠癌30例,肺癌18例.所有患者都是第一次做血细胞分析.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治疗组采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重组方法来治疗贫血并发症,而对照组只是采取常规性补铁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从疗效来看,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6.67%和0,治愈率分别为93.34%和13.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来看,各种比较指标均表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并发性贫血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常勤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因素,为慢性心力衰竭缓解期患者的院外治疗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5月南涧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慢性心力衰竭再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随访3~6月内再入院,再入院率51.3%.患者经济状况、药物治疗依从性、饮食习惯、前次入院心功能、坚持运动锻炼均对患者再入院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情况,应加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注意饮食习惯,坚持运动锻炼,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次入院的次数.

    作者:何文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81次,通过比较治疗患者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检查指标,判断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人工肝血浆置换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的好转,血清中转氨酶、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浆中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提高,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52例患者基本治愈48例,无变化1例,死亡3例.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安全可靠,明显降低了重型肝炎的死亡率.

    作者:张五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后腹膜腔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经后腹膜腔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治疗的适应证选择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行后腹膜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治疗的32例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24例,中段结石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部32例患者手术中,29例均顺利完成,其余3例患者中转为开放性手术;术中及术后患者并未出现大血管损伤、胸膜、气体栓塞、无肠道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时间为(82.3±3.5)min;术中出血量约(50.3±2.1)mL;术后患者有轻微疼痛出现,肠道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2±1.3)d;切口愈合较好;无发现输尿管切开缝合处狭窄及结石复发者.结论:后腹腔膜腹腔镜下取石术可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补充,对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失败,结石较大,伴有严重肾积水或梗阻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替代方案,属微创外科技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后腹膜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具有安全、确切疗效,有望代替大部分输尿管结石的开放性手术.

    作者:陈锐永;李永林;杨煜;杨绍文;李力;周永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及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及情绪的影响,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巧家县中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术前1d进行访视,而对照组未进行访视.术后回访3~5d,并对比入院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比值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肢体活动、心率、呼吸及血压比值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将传统的单一配合变为以患者为主的整体优质护理,在减轻术中患者痛苦及心理焦虑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蒋锡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