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榄香烯乳在放射增敏中的作用

刘名波

关键词:β-榄香烯乳, 放射增敏, 作用
摘要:近年来研究者们在研究抗肿瘤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过程中,发现β-榄香烯乳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如人非小细胞肺癌、脑瘤、直肠癌等;因此,作为放射增敏剂,β-榄香烯乳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已经报道的作用机制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周期,影响肿瘤细胞中DNA双链损伤修复和抑制肿瘤细胞血管形成等.本文就放射增敏机制方面,对β-榄香烯乳在放射增敏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并糖尿病患者护理的特殊性,能控制患者糖尿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创伤治愈,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36例,对其实施整体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合理功能锻炼,坚持使用药物等综合治疗及护理.结果:帮助患者有效地控制了血糖,加快了病情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并获得一定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通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及健康教育,达到了控制疾病的目的.

    作者:乐云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帕金森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分析

    目的:分析帕金森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以帕金森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探究其发病机制.结果:早期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下肢、下颌持续抖动,静坐症状明显,发作时日常活动未受到影响,入睡减轻,后症状逐渐缓解.病情进展时,表情淡漠、动作缓慢僵硬、自觉转弯行走速度缓慢;并逐渐视物模糊、记忆力降低.患者均有复发缓解病史,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及半卵圆中心、双侧多个脑叶白质内T1、T2信号影,则呈稍长斑片状,提示为MS.结论:MS通常也会累及椎体外系的黑质纹状体系等神经系统,掌握帕金森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则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吴毅;杜福文;苏远东;林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3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永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4.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泽念;袁羚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助产护理防止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对防止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分娩并出现窒息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助产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复苏情况,计算复苏率.在产妇出院前发放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0例窒息新生儿复苏率为100%,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有28例窒息新生儿成功复苏,有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死亡,复苏率为93.33%,护理总满意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手段相比,助产护理能有效防止新生儿窒息死亡,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并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邓善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的初步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8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弹性应变进行弹性成像检查,对病灶组织及其周围肝脏组织的SR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取鉴别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的佳诊断界点,以临床诊断或者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良性病灶组弹性分级为A-C级,恶性病灶组弹性分级为C-E级,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可实现对肝脏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的有效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琳丽;张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儿童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测定及性别、年龄差异分析

    目的:用酶联免疫放大法测定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血药浓度,分析性别、年龄差异性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8日-2014年7月20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急性白血病治疗的儿童34例,均静滴5 g/m2甲氨蝶呤持续24 h,结合四氢叶酸解救,分别在给药结束后0h、24 h、48 h后采血,样本均采用酶联免疫放大法.结果:MTX血药浓度有着较明显的年龄及性别差异,男童和女童在7~8岁中高,在给药结束后24 h后女童的血药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结论:在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根据年龄和性别的差异随时调整用药方案,能够有效保证用药安全,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章雅萱;余定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化系统药物联用现状分析及不合理使用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系统药物联用现状分析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2010年8到2013年5月共抽查6857张门诊处方并整理分析,明确消化系统药物治疗中用药不合理处方以及医嘱,并参阅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分析评价以及总结.结果:抽查分析的处方中,点评统计其中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处方380张,其中消化系统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处方30张,占全部不合理处方的7.9%.结论:分析不合理用药现状以及原因,提出相应改善措施.医生、药师以及护理人员共同协作改善消化系统药物联用不合理现状,规范消化系统药物情况,有利于提高用药治疗效果.

    作者:左来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4年8月的60例胆囊疾病的患者(包括胆囊息肉、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普通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痛苦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康复更快,术后4~6d出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简单,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的并发症较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如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3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3节段以上脊柱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4年铜仁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3例3节段以上腰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手术时长、失血量、治疗前后椎间隙高度及椎间隙高度丢失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bb角等.结果:经CT复查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情况良好,脊髓受压情况解除,未有明显椎管狭窄,后凸畸形及内固定物松动、断棒、断钉及弯曲现象产生.患者治疗前后椎间隙高度及椎间隙高度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在治疗后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3节段以上脊柱损伤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太品;刘奇;何阶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酒精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率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LT、ALB、AST以及TBIL生化指标方面,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进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治疗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马成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时机的的选择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期行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外伤后颅骨修补患者进行分组,根据颅骨修补时机不同分为三组,A组(去骨瓣术后5~8周)、B组(去骨瓣术后9~12周)、C组(去骨瓣术后13周以后).比较各组之间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12周内行颅骨修补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作者:纪涛;蒙剑锋;吴丹丹;林恒洲;张秋生;何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滋阴清热补气养血法治疗阴虚型内伤发热证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反复发热,以低热为主,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高热者较少,无外感发热现象.常伴随心烦失眠,自汗盗汗、手足心热,面部烘热,头晕头痛,神疲乏力等症出现,也常伴随其它疾病出现.治疗要虚实兼顾,针对病因从根本上治疗.

    作者:高树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及对月经的影响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及对月经的影响.方法:将要求紧急避孕的140例妇女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各70例.对照组口服左炔诺孕酮片,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片,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对比用药后对月经的影响.结果: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用药后对月经的影响对比,观察组妇女的月经延迟率及月经过多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进行紧急避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对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影响小.

    作者:李裕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综合干预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中西医综合干预治疗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吴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8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根据患儿所选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8例(采用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阿奇霉素抗感染常规西医疗法)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和心理干预疗法,即中西医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理指标及其肺功能情况.结果:据调查结果显示,以上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观察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78.95%(30/38);在心理指标上,以焦虑、忧郁、激惹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得出,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在肺功能上,对照组患儿在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及其用力呼出量上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患儿在以上多个评级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综合干预疗法疗效显著.

    作者:李彦甫;吴康莲;黎日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统计分析

    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在不同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其临床输血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通过用抗人球蛋白法,筛查与鉴定预备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分析该抗体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结果:6780例临床患者阳性率0.41%(28/6780),男性的阳性率0.33%(9/2740),女性的阳性率0.47%(19/4040),其中孕妇阳性率0.60%(12/2000),非孕妇女性阳性率为0.35%(7/2020).28例阳性中,Rh血型系统比例高67.86%(19/28).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血液,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作者:张赟;张劲;李建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鼻内镜术治疗非侵性真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点以及鼻内镜手术诊疗过程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以及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42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3个月~2年,治愈35例,好转7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便于随访观察,能及时清除手术遗漏或复发的病变组织等特点.

    作者:曹文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0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芒宽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例为观察组,临床期间给予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临床期间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临床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明显.

    作者:陶自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夹江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吴永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胆肠吻合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分析对肝胆结石患者采用但肠吻合术治疗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20例,根据在院期间所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T管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64例,采用胆肠吻合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和住院时间,观察和记录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为93.8%,对照组为7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1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胆肠吻合术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作者:张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不同微创手术式剥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手术式剥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湛江久和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0例行阴式子宫肌瘤剥除组,B组40例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组.结果:两组分别采用不同微创手术式剥离子宫肌瘤后,病情均得到改善,其中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都能促进病情改善,但采取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疗效更为显著,且具备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较轻,较快恢复肠功能,住院时间短,恢复后体表不留疤痕等优点.

    作者:周颖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