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的初步应用分析

陈琳丽;张红

关键词:初步应用, 肝脏局灶性病变,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8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弹性应变进行弹性成像检查,对病灶组织及其周围肝脏组织的SR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取鉴别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的佳诊断界点,以临床诊断或者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良性病灶组弹性分级为A-C级,恶性病灶组弹性分级为C-E级,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可实现对肝脏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的有效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干休所老年人多重用药情况调查及对策

    目的:调查干休所老年人多重用药情况,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用药处方及问卷方式调查2012年6月-2013年6月蚌埠市空军蚌埠干休所老年人104例用药情况,汇总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平均用药8种,高达18种.用药品种<5种的占10.6%,5~10种的占54.8%,>10种的占34.6%.药品消耗排名前5位为:拜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滴丸、欣康、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结论:离休干部普遍存在多重用药问题,需要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策略.

    作者:章荣华;岳廷;朱艳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经皮肾镜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研究进展

    上尿路结石是临床常见泌尿外科疾病,以往主要采用开放切开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腹腔镜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等手术治疗,但患者并未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随着微创医学领域不断创新,有学者提出在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此法可有效避免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不足之处,显著提高上尿路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有效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庞宽;周泽光;刘成倍;徐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生儿游泳联合开塞露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应用开塞露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9月大埔县妇幼保健院出生足月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两组新生儿情况,观察组进行新生儿游泳联合应用开塞露塞肛,对照组进行常规新生儿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新生儿第一次胎粪排出时间、胎粪排出量、胎粪变黄时间、黄疸指数变化、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速度、睡眠情况等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游泳联合开塞露可促进婴儿体重发育和增长,缩短胎便初排及转黄时间,改善新生儿睡眠质量,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作用.

    作者:赖静波;涂运珍;赵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小切口与常规术式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甲状腺小切口与常规术式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常规组(75例)和小切口组(75例),分别采用常规术式和小切口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同时小切口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术式相比,甲状腺小切口术式治疗甲状腺结节在减少术中创伤,促进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方面具有优势.

    作者:屈文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夹江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吴永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皮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究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术后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监护室行气管切开手术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采取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或常规的气管切开术,总结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情况,再对经皮气管切开组患者进行护理,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特殊护理,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护理应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按照规范的手术程序实施气管切开,经皮气管切开手术与常规气管切开相比,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术式,在进行经皮气管切开手术的26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而常规术式的手术成功率为69.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较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护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恢复效果,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在气管切开术中行经皮气管切开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在患者手术前后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恢复效果,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赖品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后腹膜腔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经后腹膜腔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治疗的适应证选择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行后腹膜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治疗的32例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24例,中段结石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部32例患者手术中,29例均顺利完成,其余3例患者中转为开放性手术;术中及术后患者并未出现大血管损伤、胸膜、气体栓塞、无肠道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时间为(82.3±3.5)min;术中出血量约(50.3±2.1)mL;术后患者有轻微疼痛出现,肠道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2±1.3)d;切口愈合较好;无发现输尿管切开缝合处狭窄及结石复发者.结论:后腹腔膜腹腔镜下取石术可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补充,对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失败,结石较大,伴有严重肾积水或梗阻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替代方案,属微创外科技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后腹膜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具有安全、确切疗效,有望代替大部分输尿管结石的开放性手术.

    作者:陈锐永;李永林;杨煜;杨绍文;李力;周永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胆肠吻合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分析对肝胆结石患者采用但肠吻合术治疗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20例,根据在院期间所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T管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64例,采用胆肠吻合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和住院时间,观察和记录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为93.8%,对照组为7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1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胆肠吻合术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作者:张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助产护理防止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对防止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分娩并出现窒息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助产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复苏情况,计算复苏率.在产妇出院前发放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0例窒息新生儿复苏率为100%,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有28例窒息新生儿成功复苏,有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死亡,复苏率为93.33%,护理总满意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手段相比,助产护理能有效防止新生儿窒息死亡,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并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邓善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4年8月的60例胆囊疾病的患者(包括胆囊息肉、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普通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痛苦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康复更快,术后4~6d出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简单,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的并发症较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如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产后抑郁症(PPD)护理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1月收治的PPD产妇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循证护理,将两组孕产妇入院时和护理后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孕产妇入院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PPD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罗琼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论如何做好外科手术室的麻醉护理

    外科手术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对高龄、小儿患者,在用药和手术方面要格外精准,因此,在外科手术中做好麻醉护理配合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护理不仅要在麻醉前、中、后做好护理和准备,同时还要知晓麻醉原理和进展,这样才能优秀的完成麻醉以及有效的应对突发状况.

    作者:孙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与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其中护理组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护理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组所有患者对护理服务均表现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0%.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同时实施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

    作者:李福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对影响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60例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低血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在空腹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探究影响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以及血清肌酐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患者自身年龄以及患者体重指数.结论: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糖是因为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为了有效降低低血糖出现概率需要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向患者宣传发生低血糖的特点以及预防的措施,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黄英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酒精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率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LT、ALB、AST以及TBIL生化指标方面,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进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治疗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马成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筛查Ⅲ级系统对产前胎儿畸形诊断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Ⅲ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对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产前超声诊断的产妇5590例,对其超声结果进行分组监测,观察组用超声Ⅲ级系统对2335例产妇进行检查.对照组3255例产妇接受Ⅰ级、Ⅱ级产前超声筛查.对比两组不同超声系统检查胎儿畸形的阳性情况,评价超声检查Ⅲ级系统的临床有效性.结果:统计数据发现观察组中确诊为阳性的产妇有235例,其中超声Ⅲ级系统检出阳性结果228例,阳性检出比率为97.02%,对照组中确诊为阳性的产妇有271例,其中超声阳性检出211例,畸形胎儿阳性检出比率为77.86%,明显低于观察组阳性检出比率.两组胎儿畸形阳性检出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级超声检查系统检测范围广,筛查结果的有效性强,能准确有效对畸形胎儿进行筛查.

    作者:潘锐柯;于明;张淑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咳嗽临床常见病因分析与药物治疗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及药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33例慢性咳嗽的病例,综合分析慢性咳嗽的各种常见病因及相关治疗.结果:133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终确定病因的有131例,2例病因未明.造成慢性咳嗽的病因中,以咳嗽变异型哮喘为主要病因,占39.1%,其次分别是鼻后滴漏综合症22.6%、胃食道反流15.8%、慢性咽喉炎13.5%,该四种病因相对其他病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据病因针对性治疗后,有效128例,5例无效,有效率为96.2%.结论:慢性咳嗽的病因较多,其中以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漏综合症、胃食道反流和慢性咽喉炎居多,该四种病因可作为独立病因,简化诊断思路,能快速有效确定病因类型,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韩德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β-榄香烯乳在放射增敏中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研究抗肿瘤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过程中,发现β-榄香烯乳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如人非小细胞肺癌、脑瘤、直肠癌等;因此,作为放射增敏剂,β-榄香烯乳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已经报道的作用机制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周期,影响肿瘤细胞中DNA双链损伤修复和抑制肿瘤细胞血管形成等.本文就放射增敏机制方面,对β-榄香烯乳在放射增敏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名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情绪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手术前1d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李芳;欧添英;关玉杯;罗明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居住在广东省鹤山市沙坪镇2011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活动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3组,A组为系统管理治疗组240例,B组为间歇规范治疗组130例,C组为完全不规范治疗组130例.本次研究活动对A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指导与教育,社区卫生治疗与自我管理相互结合的防治方式.对B组患者实施间歇性的健康指导与教育,社区卫生治疗与自我管理相互结合的防治方式.对C组患者采取完全不规范的健康指导与教育,社区卫生治疗与自我管理相互结合的防治方式.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转归和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判定.结果:本次研究活动经过长时间的跟踪随访,发现A组慢性病控制情况明显优于B组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服务方式不仅操作简单方便,且经济有效.

    作者:陈恩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