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履华
目的:统计健康体检者血生化分析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西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者1 000例,对其血生化水平进行检测、记录、分析,了解健康人群的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1 000例健康体检者中,143例血糖异常(占14.3%),67例尿酸异常(占6.7%),527例血脂异常(占52.7%),148例肝功能异常(占14.8%),115例肾功能异常(占11.5%);与女性人群相比,男性血糖、尿酸、血脂、肝肾功能异常率较高;50 ~ 59岁的健康体检者的血脂异常为明显,血糖异常发生率、尿酸异常发生率、肾功能异常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部分健康体检者存在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异常,医院应做好体检者的健康指导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以期提高我国人群生活质量,延长人均寿命.
作者:王小芳;赵小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1月弥勒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近端解剖板固定73例,起重机架外固定136例,PFNA固定102例,对3种方法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3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发现外固定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另两内固定组,功能恢复差;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组较之于其它两组具有出血量少,下地活动时间短的显著优势;起重机架外固定治疗虽然创伤较小,但术后感染及固定失效率高;上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选择佳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孔令松;贺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不同方法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对64例肛瘘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同对照组患者的68.7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在治疗肛瘘疾病临床上内口荷包缝合、瘘管刮拔置引流方法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游小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人工显微镜检查患者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含量与采用干化学法检验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讨论采用干化学法导致的结果呈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清远市阳山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新鲜尿液作为标本,共480份,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A组与B组,每组240份,A组采用干化学方法进行检测,B组采用人工显微镜方法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含量.结果:通过对比发现,A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的WBC假阳性率为22.0%,假阴性率为12.7%,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假阳性率为7.9%,假阴性率为14.6%,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化学方法对患者尿液进行检验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但这种方法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过高,无法代替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方式.
作者:陈素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正常分娩的100例新生儿,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脐部护理干预,观察组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记录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情况、是否出现脐炎等,将两组新生儿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有1例新生儿脐部出血、2例出现脐炎,对照组中有7例新生儿脐部出血,9例新生儿出现脐炎,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脐部护理干预会有不同的护理效果,其中,二次断脐能够有效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出血,降低脐炎的发生率.
作者:曾海丽;黄晓霞;黎美莲;禤彩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治疗根尖周炎当中,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常规根管治疗术的疗效对比,为根尖周炎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5月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根尖周炎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90例患者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对照组90例患者实施常规根管治疗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并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后期随访,记录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后疼痛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12个月的后期随访记录,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差距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根尖周炎患者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效果是比较显著的,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发生率,促进患者痊愈,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赵开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分析调查健康体检人群糖尿病的整体发病率,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其流行病学相关结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内科接受健康体检的518位居民,调查其糖尿病流行病学相关结果.结果:研究表明,糖尿病整体患病率是2.70%,空腹血糖损伤发病几率是3.28%.其中,糖尿病病人中有3.32%男性病例,有1.84%女性病例.空腹血糖损伤病人中有3.65%男性病例,有2.76%女性病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年纪不断增长,糖尿病、空腹血糖损伤整体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结论:广州市市民糖尿病、空腹血糖损伤整体发病相对偏高,加强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作者:罗秋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选取临沧市临翔区人民医院2009年-2014年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用药情况,从而明确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上报的123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占32.52%,中药注射剂占8.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多,占92.68%;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52.8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静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为肛肠手术的麻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贵州省毕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肛肠手术肛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麻醉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局麻组、小剂量腰麻组、骶麻组,每组各20例,对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局麻组和骶麻组不良反应30.0%、25.0%相比,小剂量腰麻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且维持时间久,术后无疼痛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 (P<0.05).结论:小剂量腰麻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陈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独活寄生汤内服并局部熏洗治疗髌骨软化症的远期临床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调查.方法:选择贵州省骨科医院骨2013年1月-2014年8月进行研究的86例髌骨软化症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独活寄生汤内服与局部熏洗治疗;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口服氨基葡萄糖与膝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对两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6个月后的远期疗效随访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38例,失联6例,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29例,失联3例,总随访人数为58人.观察组患者IL-1表达水平平均为(70.24±25.22)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2.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内服加局部熏洗治疗髌骨软化症具有非常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冯小波;戴志慧;朱思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检查手段,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红河州弥勒县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10例体检者,对其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检查者均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同时检查血脂状况、尿常规状况、血糖状况以及血常规状况等,观察其肝肾功能等是否存在异常,对所有人的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使用ELISA法实施乙肝两对半检查,研究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属于阳性反应的有36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属于阳性的有156例,其余218例接受检查者所有标志物检查结果均显示为阴性.针对HBsAg阳性的36例受检者实施血清标记,36例中属于大三阳的有17例,属于小三阳的有14例,其余5例属于小二阳.结论:针对乙肝两对半检查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以便为乙肝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达到良好的乙肝预防效果,在实施临床检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提高乙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作者:任爱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讨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血清降钙素原的应用价值,为日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实施血清降钙素原检查,对比两组儿童在入院1d,入院3d的临床指标.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儿当中,细菌性肺炎患儿入院1d的指标为(3.55±1.57)ng/mL,入院3d的指标为(3.32±1.06)ng/mL;病毒性肺炎患儿入院1d的指标为(0.13±0.15)ng/mL,入院3d的指标为(0.13±0.04)ng/mL;支原体肺炎患儿入院1d的指标为(0.22±0.14)ng/mL,入院3d的指标为(0.20±0.07)ng/mL.对照组儿童入院1d的指标为(0.10±0.06)ng/mL,入院3d的指标为(0.10±0.06)ng/mL,两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儿童来说,对其给予血清降钙素原的检验,可对儿童重症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等提供帮助,并且为临床药物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赵季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磁圆针治疗哺乳期乳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哺乳期乳痈症患者,均采用磁圆针逆经叩击乳房1~5次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45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结论:磁圆针叩击乳房治疗哺乳期乳痈症,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操作性强,见效快.
作者:邱京;梁颖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0年10-2014年10月陆川县乌石镇月垌卫生院住院治疗的腹泻患儿24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56例与对照组86例.对照组使用的是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西方疗法和中医疗法同时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腹泻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3.26%,观察组的疗效比对照组的疗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状,不仅仅疗程短、疗效佳,而且安全有效.
作者:吕优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4年8月在丽江市人民医院行子宫切除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病率1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以其微创,且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董立玉;张艳梅;和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是目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佳手术方式.
作者:杨太生;郑开达;冯仕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中,采用骨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保山市腾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68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骨髓内钉固定方案,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膝关节、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9%)低于对照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中,骨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对于膝关节、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均有良效,其中后者治疗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如无禁忌优先选用.
作者:王占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1 病例资料女,22岁.因孕36+4周,突发右下腹疼痛11h急诊入院.孕1产0,既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3年4月27日,孕前1月超声发现右侧附件区小囊肿(大小未作记录),妊娠后多次B超未再提示囊肿,10d前外院超声提示盆腔巨大囊性包块(大直径9.8 cm),查血清癌胚抗原12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125,CA-125)结果正常.1周前首次就诊我院,建议住院,拟行CA199、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及腹盆腔MRI检查等,告知需及时手术终止妊娠,但患者考虑胎儿未足月,未同意住院,故未处理.
作者:付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肌松药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对血气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麻醉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应用肌松药组(Ⅰ组)与未应用肌松药组(Ⅱ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儿入室时(T1)、异物取出时(T2)、出室时(T3)动脉血气中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分压(PO2),碱剩余(BE)等指标进行比较,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室时间;术中发生呛咳、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的次数;术中出现SpO2低于90%并持续无改善,需终止手术的例数.结果:Ⅰ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呛咳、支气管痉挛、SpO2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pH值、BE均明显高于Ⅱ组,PCO2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2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肌松药可明显改善患儿因二氧化碳蓄积引发的呼吸性酸中毒及缺氧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程度,更利于术中气道的管理.
作者:王向东;张少卿;周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临床实践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途径.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 3年6月,上饶市江铜集团(德兴)医院红洲卫生所收治的3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病例经手术及优质护理干预后,术后康复阶段未出现因护理引起的不良后果,患者骨折愈合效果良好.结论:通过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或者减少并发症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姚震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