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人群血生化分析的结果及意义

王小芳;赵小兰

关键词:健康体检者, 血生化分析,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统计健康体检者血生化分析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西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者1 000例,对其血生化水平进行检测、记录、分析,了解健康人群的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1 000例健康体检者中,143例血糖异常(占14.3%),67例尿酸异常(占6.7%),527例血脂异常(占52.7%),148例肝功能异常(占14.8%),115例肾功能异常(占11.5%);与女性人群相比,男性血糖、尿酸、血脂、肝肾功能异常率较高;50 ~ 59岁的健康体检者的血脂异常为明显,血糖异常发生率、尿酸异常发生率、肾功能异常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部分健康体检者存在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异常,医院应做好体检者的健康指导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以期提高我国人群生活质量,延长人均寿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疣原皮损区埋植法治疗成人跖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体疣原皮损区埋植法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州市越秀区人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20例跖疣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自体疣原皮损区埋植法,对照组采用上肢三角肌下缘内侧皮下组织疣体种植法,术后1~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6个月~3年进行随访观察疣体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跖疣疣体自行消退,不留痕迹,疣体消失后随访6个月~3年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疣体消失后随访6个月~3年总有效率7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疣原皮损区埋植术治疗跖疣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

    作者:余国豪;林永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3例尖锐湿疣伴包皮过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包皮环切术结合中药外洗对尖锐湿疣伴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合并包皮过长的男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予包皮环切术结合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予包皮环切术结合局部肌注α-2a型干扰素治疗,分别在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8.26%,复发率为21.74%;对照组治愈率为73.91%,复发率为26.09%,两组疗效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红斑,1例出现水肿,8例出现轻度头晕、乏力症状,而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环切术结合中药外洗治疗尖锐湿疣伴包皮过长可以取得与包皮环切术结合肌注α-2a型干扰素治疗的相似疗效,但前者具有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郭志伟;李志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肿瘤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肿瘤患者拒绝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綦江区人民医院从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有PICC置管适应症但拒绝置管的患者245例进行调查,寻找基层医院肿瘤患者拒绝置管的原因,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245例患者拒绝置管的主要原因有害怕各种并发症;费用过高;对人体有害;影响生活、工作,疼痛等.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可提高基层医院肿瘤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

    作者:吴大芝;蒋莉;田会斌;李如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对综合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进行相关的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广州市老人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 12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和住院所需要的时间,并对患者的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所需时间、焦虑状态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心绞痛发生的几率,缩短住院所用的时间,排解患者的负面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廖淑莉;盘秀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早期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科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入住后均进行常规治疗,且观察组患者在视情况,在出院入住家庭病床科病情稳定48 h后即开始康复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在入住家庭病床科后确定病情各方面都稳定的2周后再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30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值;并用上田敏法评价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程度、步行能力.结果:护理干预30 d满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值与上下肢功能恢复程度,得出观察组各项数据都全面优于对照组的结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87.5%,对照组好转率为5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杜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临床检验在急性盆腔炎诊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在急性盆腔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云南省普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沉、CRP、PCT平均值.结果:患者治疗前的血沉、CRP、PCT平均值分别为(25.8±3.7)mm/h、(17.1±5.6) mg/L、(2.69±0.85)ng/mL,治疗后分别为(16.7±4.3)mm/h、(11.1±2.7)mg/L、(1.13±0.71)ng/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能为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普雪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温度冲洗液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中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冲洗液对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的影响,总结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入选病例均于我院接受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术中为观察组患者应用37℃冲洗液,为对照组应用22 ~ 24℃冲洗液,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结束时体温为(36.01±0.11)℃,心率为(80.21±5.21)次/rnin,此外,观察组寒战、术中低体温、心动过缓、血压异常、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0%、8.0%、4.0%、24.0%、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7℃冲洗液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影响较小,术中配以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可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PDCA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在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中,人们对院方的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让患者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护理服务,许多医院纷纷将PDCA质量管理模式应用到了日常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探析PDCA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并终阐述个人总结性的观点,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张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评分和健康常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药师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中的作用

    目的:对临床药师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长寿区云集镇卫生院实际工作中,药师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实施监测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药师在医院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应该通过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收集药学情报资料、药物咨询等方式进行.结论:在医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药师是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吴章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100例儿童口腔内科疾病的病例分析

    目的:探析儿童口腔内科疾病,以做好预防儿童口腔内科疾病的工作.方法:选择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00例儿童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0例儿童口腔内科疾病患儿的男女之比为2.125∶1;4~7岁群体的发病率高;2~4岁32例,占32%;4~7岁49例,占49%;7~12岁19例,占19%.患儿疾病种类依次是根尖周病、龋病、牙髓病、牙周疾病,30例龋病,20例牙髓病,5例牙周疾病,45例根尖周病.结论:儿童口腔内科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我国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需实行医院与家长共同监督的模式,儿童除定期到院进行检查外,还需家长进行督促,减少儿童吃甜食与零食,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封履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2012年10月-2013年9月仁寿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高菊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探析小夹板固定术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安全性

    目的:对小夹板固定术患者实施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进行小夹板固定术的100例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观察患者出现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固定术患者在术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制定护理方案,尽大可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优质护理作为一种较为科学的护理干预模式,在护理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正常分娩的100例新生儿,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脐部护理干预,观察组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记录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情况、是否出现脐炎等,将两组新生儿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有1例新生儿脐部出血、2例出现脐炎,对照组中有7例新生儿脐部出血,9例新生儿出现脐炎,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脐部护理干预会有不同的护理效果,其中,二次断脐能够有效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出血,降低脐炎的发生率.

    作者:曾海丽;黄晓霞;黎美莲;禤彩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重点探索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年初-2014年年底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胃镜诊断,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总共有106例患者.病例诊断结果为:83例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3例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45例患者伴肠上皮化生,11例患者伴异性增生.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到78.30%.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AB与ABC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和胃镜检查有相关性,病理诊断结合胃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宗逸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磁圆针治疗60例哺乳期乳痈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磁圆针治疗哺乳期乳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哺乳期乳痈症患者,均采用磁圆针逆经叩击乳房1~5次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45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结论:磁圆针叩击乳房治疗哺乳期乳痈症,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操作性强,见效快.

    作者:邱京;梁颖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肝硬化合并胆道结石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采用手术方案为肝硬化并发胆道结石患者实施救治的效用.方法:任意抽选2013年12月-2014年9月到遂溪县城月镇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并发胆道结石患者12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将其中60例患者归纳为观察组,并通过手术方案为本组实施治疗;将其余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运用药物治疗方案为本组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救治后取得的康复概率.结果:观察组康复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并发症发生概率5.0%低于对照组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提升救治肝硬化并发胆道结石疾病的康复概率,降低并发症状的发生概率,基层医院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体质选择手术方案实施治疗.

    作者:陈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老年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肝胆管结石手术临床护理结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5月文山州广南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自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好转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胆瘘等并发症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临床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可加快康复进度、减少并发症.

    作者:侬丽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疼痛护理措施对降低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疼痛护理措施对降低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患者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护理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例数为50例,护理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例数为45例,护理总满意率为9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护理加以疼痛护理的方法干预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邓育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独活寄生汤内服与熏洗治疗髌骨软化症的远期临床观察

    目的:对独活寄生汤内服并局部熏洗治疗髌骨软化症的远期临床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调查.方法:选择贵州省骨科医院骨2013年1月-2014年8月进行研究的86例髌骨软化症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独活寄生汤内服与局部熏洗治疗;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口服氨基葡萄糖与膝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对两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6个月后的远期疗效随访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38例,失联6例,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29例,失联3例,总随访人数为58人.观察组患者IL-1表达水平平均为(70.24±25.22)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2.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内服加局部熏洗治疗髌骨软化症具有非常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冯小波;戴志慧;朱思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