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欣母沛与背带式缝合术联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杨玲

关键词:背带式缝合术, 欣母沛, 剖宫产, 产后出血, 治疗
摘要:目的:对应用背带式缝合术与欣母沛联合对剖宫产手术后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巴南区第二人民医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2例剖宫产手术后发生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单纯背带式缝合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背带式缝合术与欣母沛联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病情治疗有效率为95.6%明显优于对照组78.3% (P<0.05).结论:背带式缝合术与欣母沛联合在剖宫产手术后出血症状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老年保健查体中行动态血压监测者353例,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和脑卒中组;高血压组又分为高血压未治疗组、高血压无效治疗组和高血压有效治疗组;脑卒中组又分为脑卒中未治疗组、脑卒中无效治疗组和脑卒中有效治疗组.应用动态血压仪对各组患者24 h的动态血压和心率进行监测.结果:高血压未治疗组和高血压无效治疗组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与对照组和高血压有效治疗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未治疗组和脑卒中无效治疗组患者的全部或大部分动态血压指标与对照组或脑卒中有效治疗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降压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脑卒中的再发生.

    作者:彭鹏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前列腺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IGFs-Ⅱ和IL-6水平变化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前列腺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和意义.方法:分析2010年5月-2013年8月的50例前列腺综合症患者治疗前后病史资料,并与同期体检健康的男性50例对照.结果:前列腺综合症患者治疗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为(192.4±56.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3±61.4)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s-Ⅱ)含量为(0.83±0.22)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6±0.06)ng/L;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为(2.42±0.4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8±0.04)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672、6.726、4.451,P<0.05).前列腺综合症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为(220.7±52.3)μg/L,仍低于对照组的(262.3±61.4)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为(0.47±0.06)ng/L,与对照组的(0.46±0.06)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6含量为(0.13±0.04)ng/L,仍高于对照组的(0.08±0.0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以及白细胞介素-6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231、-0.5327,P<0.05).结论:前列腺综合症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升高,及时监测上述指标能较为准确的了解病情,为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光豪;曾华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分层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分层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实施护理分层管理的护理人员5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规范化程序实施护理分层管理,观察实施分层管理前以及实施分层管理之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分层管理之后的医院患者护理满意率、医院医生满意率以及医院护理人员的满意率都明显高于实施护理分层管理之前,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护理人员被表扬情况以及投诉情况也明显好于实施护理分层管理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分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医生以及医院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水平提升,效果显著.

    作者:张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T、MRI在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2月于广宁县人民医院60例需要接受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CT组和MRI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分别应用CT和MRI进行分期诊断,观察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低于IB1期的宫颈癌,CT组的诊断准确率为50.0%,MR1组为7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在ⅠB2至ⅡA期的宫颈癌,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6%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ⅡB期的宫颈癌,CT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5.7%,MRI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前,进行CT和MRI检查对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对低于ⅠB1期和在ⅠB2至ⅡA期的宫颈癌行MRI检查的价值高于CT检查,而对高于ⅡB期的宫颈癌行CT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剑云;林伟清;岑中祯;谢学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各项血糖指标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各项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于东莞市虎门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1 200例,均对其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照检测结果将空腹血糖、服糖后1h、2h血糖3项均正常的孕妇分为正常组,任意一项异常或合并两项及多项异常孕妇分为GDM组.GDM组中单纯空腹血糖值异常为GDM甲组,空腹血糖值异常合并任意其他时间点血糖值异常为GDM乙组,空腹血糖正常而任意其他时间点血糖值异常为GDM丙组.参照75 g OGTT检测结果按照血糖值异常的时间点,1项异常血糖值为Ⅰ组,2项为Ⅱ组,3项为Ⅲ组.观察各组血糖指标异常情况对于妊娠结果的影响.结果:(1) GDM组中早产、大于胎龄儿(LGA)及剖宫产发生率与正常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组LGA、巨大儿发生情况与丙组相比,相对较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甲组与丙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Ⅲ组与正常组比较,LGA、剖宫产及巨大儿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中仅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血糖异常指标≥1项或75 g OGTT检测3项时间点血糖值均异常时,不良妊娠率较高,应加强重视并给予干预措施.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以及窒息后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并将新生儿窒息分为轻度窒息组(98例)和重度窒息组(38例),对其多脏器损害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x2检验和回归分析找出新生儿窒息程度与多脏器损害的相关性.结果:羊水混浊为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其次为脐带绕颈.重度窒息组中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为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且窒息后多脏器损害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合理复苏、羊水混浊、脐带绕颈明显相关.结论:找到适于减少新生儿窒息的措施,加强对新生儿窒息病因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一步加强监护及产、儿科的合作,对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防止多脏器损害的发生,提高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和治疗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裕斌;曾虹;李建东;王伟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用于短暂性脑缺血疾病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在短暂性脑缺血疾病中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临床诊断价值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观察组41例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对比两组检出率及观察脑出血直径.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5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缺血直径为(9.7±2.9)mm,对照组为(6.7±1.6)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阳性率高,且脑缺血直径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严梓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新生儿败血症117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布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诊治新生儿败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有精神食欲欠佳、喂养不耐受或腹胀、发热、黄疸、呼吸暂停、硬肿、循环欠佳;血培养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46例(39.31%),主要为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21例(17.95%),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早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本地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以血培养药敏试验选择的抗生素为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吴伟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七台河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12月间经门诊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20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治疗16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有明显好转.其余2例患者病情较重,中医治疗无效,另手术治疗.结论:中医治疗骨质疏松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并从根本上进行治疗,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

    作者:孙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的新模式

    目的:探讨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筛查干预新模式.方法:选取2012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英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1 102对经血红蛋白电泳筛查为阳性的育龄夫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1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检测,观察组使用较为完善的干预新模式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基因类型、基因突变、发病情况和发生频率.结果:观察组受检者中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以及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分别为26.5%、51.9%、21.7%,对照组对应的检出率依次为18.5%、40.7%、40.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育龄人群实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干预新模式能准确判断基因突变类型,对实现优生优育和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吴碧云;许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无创辅助呼吸在COP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创辅助呼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东莞市仁康医院就诊的急性期COPD患者32例,视患者病情分别采用无创辅助自主吸氧法、带有面罩的辅助呼吸法及气管插管配合辅助呼吸机的辅助呼吸法.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案下的抢救成功率,计算无创辅助呼吸的总抢救成功率.结果:无创辅助呼吸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抢救总有效率87.5%.结论:无创辅助呼吸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抢救总有效率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唐荣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妥洛特罗贴剂应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挑选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患者7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哮喘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妥洛特罗贴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血IgE值以及外周血EOS计数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超敏C反应蛋白、血IgE值以及外周血EOS计数减少幅度要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洛特罗贴剂对于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极大地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治疗时间短,见效快.

    作者:谢文锐;吴文红;吴海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症大咯血3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大咯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36例重症大咯血患者,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及对症治疗.结果:36例患者中33例康复出院,3例好转留院继续治疗.结论:患者应该早期正确治疗,可帮助重症大咯血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和炮制减毒的原理探析

    目的:研究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4种常见含毒性成分的中药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各100 g进行称取,平均分为2份,分别称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将药材进行炮制减毒.结果:对照组山慈菇、草乌、吕宋果、白花曼陀罗中毒性成分的含量(μg/g)分别为:0.57、0.72、0.76、0.64;观察组经过炮制减毒后各成分对应下降为:0.22、0.37、0.28、0.34.观察组山慈菇、草乌、吕宋果、白花曼陀罗中毒性成分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炮制减毒法能有效减少药物毒性.结论:依据中药内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给予针对性的炮制减毒法效果非常显著,可有效减少中药内毒性成分.

    作者:赖日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MSCT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VR成像(3D)后处理功能在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13例骨关节损伤患者行MSCT螺旋扫描后采用MPR和VR后处理并与平片进行比较.结果:MSCT横断位可发现细微骨折,MPR、VR能准确显示骨关节损伤部位、类型、严重程度、骨折和脱位的空间位置关系,MPR能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结论:MSCT横断位结合MPR、VR可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帮助.

    作者:龙平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术后避孕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流产妇女在知情选择的基础上及时落实适宜的避孕措施,避免发生非意愿性再次妊娠,以降低重复流产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9月290例在我院做普通流产术的女性为对照组,选取同期410名做人流术且接受流产后关爱(PAC)服务的女性为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避孕效果.结果:观察组92.1%妇女能够正确掌握避孕方法;对照组50.3%妇女能够正确掌握避孕方法.结论:PAC服务对指导妇女术后避孕起到很有效的作用,明显降低再次怀孕率,为女性的生殖健康和身心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作者:崔雪梅;黄铭儿;钟樱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扁桃体炎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14年2月-5月大庆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7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慢性扁桃体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均痊愈.结论:针对患者病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痛苦小,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董云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不全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涪陵协和医院心内科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结果:两组血压值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LVEDD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不全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效果肯定,患者心室重构得到改善.

    作者:李权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26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哈尔滨市胸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及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全部完成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22例,显著有效或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2.3%.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应二者兼顾综合治疗.

    作者:车道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对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对于骨密度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连州市人民医院于2012年3月-2014年10月间所收治的90例OVCF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成3组,保守治疗组(保守组)、椎体成形手术组(PVP组)、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手术组(PKP组)各30例.对比3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3、6、12及18个月的骨密度情况.结果:PVP组与PKP组在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治疗3个月与6个月后有明显骨量丢失(P< 0.05) PKP组与PVP组治疗3个月与6个月骨密度比保守组高(P<0.05)治疗12个月与18个月3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组与PVP组对OVCF治疗效果明显,可减少骨量的丢失与避免骨折加重,值得临床普及.

    作者:安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