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GF-β1基因转染修饰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临床研究

何小英;唐发清;田卫华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转染, 腰椎间盘退变, 髓核细胞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转染修饰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方法:选取珠海市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含有TGF-β1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修饰细胞,对照组用EGFP基因(增荧光绿色蛋白基因)转染细胞.观察比较两组相应的编码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细胞中出现了生长因子TGF-β1,转染率约为30%,对照组没有出现生长因子,但是外源基因均转染成功,有绿色荧光表达,且持续了一个月.结论:使用腺病毒载体能将TGF-β1基因转染患者退变的腰椎间盘髓核细胞,使之产生生长因子TGF-β1,这为腰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5例,甲状腺结节431个,根据结节大小不同,分为>1cm组与≤1cm组,均行超声检查诊断,并用ROC曲线评价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结节>1cm时,佳临界值为2,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0.97%、92.6%及90.73%,;当结节≤1cm,佳临界值为3,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0%、93.58%及92.0%.结论: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中,超声诊断的价值较高,可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作者:周佳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在甲状腺术后出血上的应用效果,为甲状腺手术患者提供手术保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分院收治的甲状腺患者30例,对手术相关资料和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结果:临床护理干预之后,30例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改善,患者病情都得到了明显好转,且在健康状态评分、生活能力以及情绪评分上都有明显提升,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症状后,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手段,改善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提升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

    作者:卢桂好;何淑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确诊为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冠心疏通胶囊治疗,观察组使用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情况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下降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患者,采用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黄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局麻药联合阻滞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手外科临床应用不同局麻药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惠东县人民医院手外科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行臂丛神经阻滞用药患者进行抽样,选取20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各50例,其中A组应用0.375%罗哌卡因+1.5%氯普卡因的混合液,B组应用1%利多卡因,C组应用0.5%罗哌卡因,D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各组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较B、C、D组明显延长(P<0.05),阻滞完全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0.375%罗哌卡因+1.5%氯普卡因的混合液阻滞时间长、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温伟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慢性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诊断慢性肾病早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3月-2014年3月乐昌市中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0例,均为临床诊断慢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hs-CRP、PCT、血肌酐(Cr)、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s-CRP、PCT水平均明显上升.hs-CRP与GFR为负相关,即肾功能越差,hs-CRP的水平越高.结论:检测PCT与hs-CRP能更准确地反应出患者的GFR水平,可作为慢性肾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手段.

    作者:唐敬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的临床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实验组采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有效率、术后1年复发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低于对照组(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而言,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缩短治疗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无禁忌可优先选用.

    作者:孙家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30例观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在高血压心脏痛心室早搏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在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血压,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郭虎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肠道间质瘤80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1月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患有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80例,对其临床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病部位包括胃部、小肠、结肠、肠系膜、腹膜后;在显微镜下胃肠道间质瘤大部分呈现为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以及混合型细胞;CD117、CD34以及DOG-1大部分为弥漫强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为局灶阳性或者部分阳性,S-100蛋白阳性表达均为局灶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在临床当中较为少见,以中年和老年人群居多,其病理组织排列结构呈现多样性,细胞形态多样化.然而CD117对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的广泛表达能够作为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谢树瑞;杨宇峰;李镔薇;庾建中;谢艳芳;叶翠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进展分析

    近几年关于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不同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影响上,本文综述了多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在涉及老年患者的手术麻醉中,应重视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在确保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轻麻醉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王家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治疗效果观.方法:选择遵义凤冈县中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住院的5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增加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2.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以及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等均要比对照组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安全且无副作用.

    作者:朱昭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13-2014年牡丹江市神经精神病医院收治的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20例临床症状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痊愈12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心理支持是重要的预防措施.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多次反复进行.

    作者:刘喜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针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modified House-Brackmann,MHBN)和面神经功能临床简易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ouse-Brackmann功能分级和面神经功能临床简易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针法治疗面神经炎患者具有良好效果,能促进面神功能恢复,改善面肌功能.

    作者:豆运香;徐翠英;曹淑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武平县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治疗的3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均经常规氧疗、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不明显,氧饱和度及氧分压仍低,此基础上,将3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实验组应用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一般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对治疗急性左心衰效果显著,对治疗急性左心衰有突破性意义.

    作者:曾清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脊柱结核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畸形矫正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临床治疗效果评分和植骨融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较传统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大,植骨均能有效融合,单纯后路式治疗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中出血量、后凸畸形矫正率均明显优于前后路联合式治疗,是一种简洁、安全、快捷的治疗方式.

    作者:梅向东;熊新富;杨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脊柱减压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脊柱减压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潼南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分别采用脊柱减压系统牵引治疗和常规腰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75.7%,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直腿抬高角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减压牵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功能指标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敬;黄埔;廖春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MIPO技术在治疗股骨中下段楔形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在治疗股骨中下段楔形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间收治的20例股骨中下段楔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MIPO组(10例)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1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IPO组在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上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少于MIPO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O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损伤,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股骨中下段楔形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华杰;孔繁杰;徐剑锋;陈健斌;梁炼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39例儿童孤独症家庭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儿童孤独症的家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9例孤独症患儿,对家长进行培训对其进行家庭治疗分析.结果:39例患儿中35例改善为显著可上幼儿园或上学,3例患儿明显好转,1例患儿轻微好转,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早期发现患儿有语言发育迟缓还存在言语上的交流障碍,应考虑到患儿是否患有孤独症的可能,尽早去医院确诊,对患儿采用家庭治疗是现今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患者家属耐心细致的对患儿进行训练及照顾是使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金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实习护士羞怯量表结果评定及其对求职影响的分析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的社交焦虑与行为抑制状况,分析其对求职是否具有相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羞怯量表对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度实习的5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8名学生的羞怯量表测试得分均处于中间水平(33.84±4.82)分,偏低的羞怯程度对求职成功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而三所学校间的学生及农村与城市间的学生羞怯量表测试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社交能力和行为举止不仅关乎大学生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而且还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生活的幸福.

    作者:郭俊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2013年1-6月164例出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设为对非干预照组,2013年7月-12月179例出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设为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上抗菌药物应用率下降了20.35%,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下降了41.26%,第1代头孢菌素应用率提高了11.67%.初次用药时机在术前0.5~2h的比例提高了36.57%;术后用药时间≤48h的比例提高了38.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通过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确保我院患者合理、安全地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建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开放性喉外伤患者的临床处理

    目的:探讨开放性喉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的开放性喉外伤患者4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2例患者中40例患者愈合良好,2例无明显效果转院治疗.结论:开放性喉外伤应急时治疗,要尽量保留喉部功能,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状态,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董云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