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128例临床分析

林涛;侯兰英

关键词: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 重型脑外伤,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改良外伤大骨瓣术应用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徐闻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术治疗,对照组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GOS比对照组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对照组的低(P<0.05).结论:改良外伤大骨瓣术应用重型脑外伤中,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骨科住院部髌骨骨折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采用髌骨爪内固定,对照组(74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8.72%)明显高于对照组(87.84%),并发症发生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17.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治愈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临床疗效肯定,并显著降低并发症.

    作者:岑智聪;黄辉春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手术入路的选择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手术效果及近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医院治疗的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经胸入路作为经胸组,32例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作为经腹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记录患者的生存率及转移复发率.结果:经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为(22.05±0.56)个,较经胸组多,住院时间为(14.11±1.59)d,较经胸组短,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1年生存率及转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入路方式可取得相同的近期疗效,但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较多,可作为优选选择术式.

    作者:古剑锋;韦万程;李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重庆市渝北区妊娠期妇女地中海贫血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与分析妊娠期妇女地中海贫血的流行病学.方法:收集重庆渝北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1500例产前检查并分娩的育龄期妇女,回顾分析育龄期妇女的临床资料,行血常规检查.通过红细胞的6个基本参数: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做血红蛋白成分分析及基因诊断.结果:1500例妊娠期妇女血常规检查中,共335例为阳性,占22.33%.对其335例进行血红蛋白成分分析,怀疑为地中海贫血者为182例,占54.32%.对其182例进行基因诊断.后,1500例妊娠期妇女中,确诊为地中海贫血者共127例,占8.46%.结论:妊娠期妇女地中海贫血发病率较高,加强其筛查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系统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系统护理对改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南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纽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程度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且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卢少芬;覃立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疤痕子宫产妇不同分娩方式临床分析比较

    目的:比较疤痕子宫产妇选取不同分娩的方式分娩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疤痕子宫再妊娠产妇120名,根据产妇情况及分娩方式分成疤痕子宫阴道试产组(研究一组),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组(研究二组),非疤痕子宫顺产组(对照一组),首次剖宫产组(对照二组),各组均为30例,分析比较相关指标.结果:阴道试产组分娩成功率是80%,无子宫破裂与阴道大量出血情况;研究二组和对照二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大,出现产后出血情况及切口愈合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疤痕子宫产妇行再次剖宫产虽然可缩短产程,但会加大术中输血量与延长住院时间,应首选阴道试产.

    作者:黄美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水中分娩及舒适护理对分娩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产程中应用水中分娩及舒适护理模式对产时镇痛效果、产程、及其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在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自愿进行水中待产或水中分娩的产妇300例为水中组,选择同期、低危、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3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分级、产程时间、出血量、会阴侧切率、转剖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水中分娩组的疼痛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组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会阴损侧切率和转剖率低于常规对照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组产妇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产程中,水中分娩及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有效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降低会阴侧切率和剖宫产率,不会增加产后出血,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危害,还关注产妇的心理情感,给产妇提供了个性化的助产服务,从而获得产妇较高的舒适感和满意度,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

    作者:罗抗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精子优选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精子优选方法研究.方法:利用CO2激光仪制作有精子优选功能的微流控芯片,模拟体内生殖微环境,对精子进行优选.结果:成功设计并制作了本研究所用微流控芯片.对精子进行优选,对A+B精子的筛选回收率为50%,方便后续精子受精操作.结论:本项目所开发的微流控芯片能够实现精子优选功能.

    作者:郭文鹏;戎志斌;潘力弢;尚業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胃溃疡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胃溃疡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旨在找出有效的临床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胃溃疡几率.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中山市广济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260例,主要实施了下肢骨折和腰椎手术.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系统化的临床预防和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种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观察研究以及后期随访,在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溃疡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10.0%),护理满意度(96.9%)高于对照组(7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有效预防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可行的,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胃溃疡的几率,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杨玲;何伟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9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与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9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与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重庆市重钢总医院收治的9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并给予蓝光联合药物治疗.结果:9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围生因素38例(38.8%),感染因素28例(28.6%),母乳性黄疸15例(15.3%),新生儿溶血病10例(10.2%),多因素混合5例(5.1%),病因不明2例(2.0%).患儿经综合治疗干预后,痊愈率为88.8%.结论:病理性黄疸病因较为复杂,需加强新生儿围产期保健工作,减少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李凌雪;任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提高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患者舒适度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将舒适护理运用到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高要市蛟塘镇卫生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如制定老年患者舒适护理干预流程,准确进行风险评估,营造心理舒适,提高生理舒适度,协助患者入睡等.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安全意外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出院前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两周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模式融入整体护理工作中,可提升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促进临床的康复.

    作者:冼惠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并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优劣.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胆总管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腹镜缝合组和传统开腹组,各20例.分别行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术后腹腔镜组并发症出现率5%,传统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镜缝合组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与传统开腹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并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较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优势更大.

    作者:王琪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综合医院心内科会诊9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综合医院参与心内科会诊的病例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0-2014年3月黔西县中心医院心内科会诊的90例患者,统计分析我院心内科医师会诊病例的来源以及疾病类型.结果:接受会诊的患者中,急诊患者占总数的28%,其中以心律失常多.非急诊患者占总患者数的72%,其中普外科28例,占31%.出现频率前3位的疾病类型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各类患者都会参与到心内科活动中,综合医院的心内科医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对参与会诊患者的病情全面的了解,而且会诊医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作者:郭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应用探析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过程工作效率,稳定患者情绪,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在8种临床常见肿瘤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的表达,筛选来源于两家公司的甲状腺转录因子-1抗体,8G7G3/1(Dako)及SPT24(Novocastra)分别为其克隆号.结果:①在甲状腺癌及肺腺癌中,8G7G3/1的甲状腺转录因子其阳性率表达率为70.0%、80.0%;SPT24为90.0%、100.0%;②肝细胞性肝癌中,8G7G3/1的阳性率为80.0%,SPT24则呈阴性;③胃腺癌、卵巢癌及结直肠腺癌中,8G7G3/1在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0.0%、10.0%,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质;SPT24阳性率则分别为40.0%、10.0%、10.0%,信号定位于细胞核;④乳腺癌中,8G7G3/1、SPT24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为非特异性表达;⑤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肾细胞癌中不表达;结论:甲状腺转录因子-1(8G7G3/1、SPT24)在细胞核的阳性表达为肺与甲状腺癌的重要特征;8G7G3/1可为肝细胞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标记物,8G7G3/1、SPT24在免疫组化检测中存在不同表达方式,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抗体来源的选择.

    作者:谢树瑞;谢艳芳;叶翠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1754例医院感染的回顾性分析与预防策略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动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医院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2.80%、2.12%、1.13%,3年来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3年总体情况显示,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肿瘤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感染率分别为9.43%、6.48%、4.1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30.27%),呼吸道感染在第1季度和第4季度的发病率较高,分别占34.46%、37.2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泌尿道插管、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有基础性疾病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数据库,针对重点科室、危险因素,易感人群加强管理和目标监测,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周文莉;王旭;朱本淑;李红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实践于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开胸手术的120例食管癌患者均同意接受研究,按时间的前后分对照组和观察组,2014年1月~4月的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将其纳入对照组,2014年5月~8月的60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路径,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实践结果.结果: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观察组的术后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73.33%,远远低于观察组的93.33%.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实践于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余淑贤;袁云;邱洁华;黄少容;许丽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护理安全评价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护理安全评价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来惠州市惠东县黄埠镇卫生院就诊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2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则,将以上患者分为A组(21例)和B组(21例).A组使用整合了护理安全评价的护理路径,B组使用传统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了护理安全评价机制的护理路径更加适用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

    作者:李建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麻杏定喘汤配合清开灵治疗支气管炎哮喘86例

    目的:研究麻杏定喘汤配合清开灵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取样分析我院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4例支气管炎哮喘患者,根据1∶1比例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单独采用清开灵治疗,观察组47例则采用麻杏定喘汤结合清开灵用药治疗,比较分析不同用药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哮喘、咳痰发作平均次数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麻杏定喘汤配合清开灵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效果显著.

    作者:吴成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肺功能检测在89例儿童哮喘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肺功能检测在89例儿童哮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儿童哮喘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归为甲组,选择正常的儿童作为乙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检测前后的确诊率、误差率、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复查结果以及治疗3个月和半年后患者肺功能的指标.结果:甲组患者第一秒末的呼吸容积、肺活量和大呼气的峰流速明显低于乙组患者,而残气量和残气量/肺总量明显高于乙组患者,甲组患者的确诊率为98%,比常规的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临床应用显著,不仅有效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而且还能观察患者的肺功能情况,避免病情的扩大,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黄轶喆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穴位磁疗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指标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磁疗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指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广州市南沙区榄核医院收治的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穴位磁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的整体改善情况以及症状积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穴位磁疗,除了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效率,同时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指标方面也发挥重要价值.

    作者:高小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