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树瑞;谢艳芳;叶翠群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术中出血量为(346±10)mL.骨折愈合时间(14.4±1.4)周;40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为:感染2例,畸形愈合1例,锁钉断裂1例,骨筋膜间隔综合征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调查与分析妊娠期妇女地中海贫血的流行病学.方法:收集重庆渝北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1500例产前检查并分娩的育龄期妇女,回顾分析育龄期妇女的临床资料,行血常规检查.通过红细胞的6个基本参数: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做血红蛋白成分分析及基因诊断.结果:1500例妊娠期妇女血常规检查中,共335例为阳性,占22.33%.对其335例进行血红蛋白成分分析,怀疑为地中海贫血者为182例,占54.32%.对其182例进行基因诊断.后,1500例妊娠期妇女中,确诊为地中海贫血者共127例,占8.46%.结论:妊娠期妇女地中海贫血发病率较高,加强其筛查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匹多莫德联合干扰素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痊愈速度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匀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匹多莫德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作抗病毒或抗炎症处理后使用左旋咪唑,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莫德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见效快,临床疗效确切,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汉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胃溃疡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旨在找出有效的临床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胃溃疡几率.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中山市广济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260例,主要实施了下肢骨折和腰椎手术.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系统化的临床预防和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种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观察研究以及后期随访,在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溃疡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10.0%),护理满意度(96.9%)高于对照组(7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有效预防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可行的,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胃溃疡的几率,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杨玲;何伟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患儿坠床不良事件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比较PDCA循环实施前后患儿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患儿坠床发生率明显下降,引发严重后果率明显下降,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患儿坠床不良事件能有效降低患儿发生坠床的风险.
作者:黄晓燕;翟佩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比较疤痕子宫产妇选取不同分娩的方式分娩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疤痕子宫再妊娠产妇120名,根据产妇情况及分娩方式分成疤痕子宫阴道试产组(研究一组),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组(研究二组),非疤痕子宫顺产组(对照一组),首次剖宫产组(对照二组),各组均为30例,分析比较相关指标.结果:阴道试产组分娩成功率是80%,无子宫破裂与阴道大量出血情况;研究二组和对照二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大,出现产后出血情况及切口愈合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疤痕子宫产妇行再次剖宫产虽然可缩短产程,但会加大术中输血量与延长住院时间,应首选阴道试产.
作者:黄美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患者推拿手法配合磁疗治疗和护理方法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1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咳嗽患儿3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抗生素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行推拿手法配合磁疗治疗和系统化的咳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咳嗽、气喘以及咯痰症状改善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咳嗽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为患儿进行推拿手法配合磁疗治疗,可以大大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张茂桃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临产妇实行精细护理的同时加用心理干预,以提高自然分泌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解放军254医院收治的的220例产妇,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其中110例患者选择了常规的分娩前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另外110例患者在传统的分娩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了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自然分泌率和产后婴儿状况、及产妇产后的心理情绪状况等.结果:实验组产妇由于全面有效的心理干预,自然分娩率较高,产妇产后心态健康,抑郁等心理问题发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措施联合心理干预可增加自然分娩率,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作者:王丽艳;王新新;于晓琴;乔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的失败原因,总结经验与方法,改进措施,避免血液及耗材的浪费.方法:选取肇庆市中心血站2012年-2014血小板采集失败例数4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和血小板采集过程,分析采集失败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41例患者采集失败的大原因在于献血反应,占比(43.9%),其次依次为技术因素(14.6%)、血管因素(12.2%)、冲红因素(12.2%)、耗材质量因素(9.8%)、乳糜血因素(7.3%).结论:影响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因素较多,必须实施改进措施,规范采集操作,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确保采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作者:陈存意;张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中医院接受治疗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病的4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可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与研究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惠东县白盆珠镇卫生院收治的31例老年胃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予以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16例,予以奥美拉唑单独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8例,部分愈合6例,愈合率为93.33%,观察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愈合时间为(22.3±2.6)d,观察组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患者,具有愈合率高、愈合速度快的特点,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国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0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212例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6例,观察组实施临床康复训练护理包括心理康复训练、吞咽康复训练、进食功能康复训练、发声训练等系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受试对象护理前和护理四周后的摄食—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吞咽能力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为67.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蔡莉莉;李志敏;李凤燕;陈雪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下肢手术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广宁县中医院行下肢手术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给予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刺激仪定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神经阻滞术前以及阻滞术后10 min以及30 min,对比两组患者的HR、SBP以及DBP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阻滞手术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成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长,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局部麻醉中毒、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下肢手术患者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够提高定位准确率,缩短神经阻滞时间,临床疗效较好,不失为下肢手术的较好麻醉途径.
作者:杨远明;高祖巨;陈达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交经巨刺的方式进行阐述,并对其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察.方法:选择68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实验组同时采用交经巨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6.5%;对照组为32.4%.实验组患者功能综合评定评分为(95.2±10.4)分,对照组为(72.5±11.6)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经巨刺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刘治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析重症支气管哮喘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救治的5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机械通气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与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50例患者在我院治疗后,4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是88%,治疗有效率高达100%,不存在死亡患者.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支气管哮喘的致死致残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与生活压力,避免支气管哮喘的复发.
作者:付显芬;王绍芳;黄灵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盈江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1年,实验组治愈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治愈有效率为8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恢复肢体功能,可早期活动.
作者:杨明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对比针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和普通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116例呼吸衰竭的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8例,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血气指标、护理效果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护理组显效率为82.8%,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显效率为77.6%,总有效率为82.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组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血气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前与护理后血气分析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与护理后动脉血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应用中的血气指标较对照组好,且临床效果佳,护理满意度较高.
作者:莫丽兰;李玉虎;李巧素;胡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在人工流产过程中,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异丙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秀山县中医院收治的自愿终止早中期妊娠的妇女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序贯应用后在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对照组单纯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异丙酚实施无痛人流术,观察两组流产时间及阴道流血情况.结果:经过观察比较,在人工流产时间及患者术后出血情况上,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异丙酚人工流产方法是可行的,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流产的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还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流血量,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冉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基础护理实施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大埔县中医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50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5例,观察组采用优质的基础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后对护理质量的的满意度为92.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采用全面与优质的基础护理对于临床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张国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防治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珠海市红旗医院住院分娩的1324名产妇,其中发生产后出血41例产妇的出血原因、抢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产妇的产后出血比例高于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人工或自然流产史产妇的产后出血比例高于非流产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比例大,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方式(P<0.05);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远高于胎盘因素及软产道撕裂伤、凝血功能障碍造成的产后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予欣母沛深部肌肉注射或子宫宫腔内填塞后止血效果良好,无产妇行子宫切除术;出血性休克的8例产妇中5例输血治疗.41例产后出血产妇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产妇的孕产史、分娩方式以及子宫收缩状况、胎盘、软产道撕裂伤等均是影响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明确病因,早期识别,有效治疗是成功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
作者:刘素珍;范先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