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辉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疗法对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惠州市博罗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诊治的60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分及盆底肌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3%,与对照组的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评分、尿垫试验漏尿量、FSF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及性功能,疗效明显,可作为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钟燕珍;曾雪芳;曾文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湛江市赤坎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分别给予常规止血方法、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8%、77.2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36%、20.4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对割宫产产后出血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叶彩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重度宫颈糜烂超高频电波(LEEP)刀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博罗县园洲镇卫生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护理的84例重度宫颈糜烂LEEP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通过进行患者的回访和复查,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而不良反应率则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显著的提高了重度宫颈糜烂LEEP刀手术患者的恢复效果.
作者:黄静仪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系统护理对改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南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纽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程度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且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卢少芬;覃立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对硬脊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穿刺操作技术分析进行分析.穿刺操作技术有腰段正中入路、腰段旁正中入路、颈段和胸段正中入路、胸段旁正中入路.对于腰部以下各部位的手术,包括下肢和髋关节手术、下腹部和盆腔手术,常选用腰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剖宫产亦适合选用腰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胸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通常是用于腹部和胸部手术,并常常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全身麻醉可抑制迷走神经反射,消除硬脊膜外间隙阻滞无法阻断的伤害感受性刺激.颈段或颈胸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目前已较少采用,仅偶尔用于双上肢手术和颈部手术.
作者:岳秋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在人工流产过程中,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异丙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秀山县中医院收治的自愿终止早中期妊娠的妇女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序贯应用后在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对照组单纯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异丙酚实施无痛人流术,观察两组流产时间及阴道流血情况.结果:经过观察比较,在人工流产时间及患者术后出血情况上,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异丙酚人工流产方法是可行的,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流产的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还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流血量,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冉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术中出血量为(346±10)mL.骨折愈合时间(14.4±1.4)周;40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为:感染2例,畸形愈合1例,锁钉断裂1例,骨筋膜间隔综合征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护理主管负责制在骨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重庆煤炭职业病医院内设立护理工作三主管制度,即两位业务主管及一位总务主管制度,根据主管工作范围及职责,进行适度分权、或业务授权,并严格定期考评,对护理主管负责制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护士考核成绩、科室开支进行比较.结果:护理主管负责制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97.46%与实施前的88.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士的考核成绩提高、收入水平提高,开支节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科病房管理中制定护理主管负责制,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脂肪清除技术对结肠癌病理分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标本获取淋巴结,观察组采用脂肪清除技术后对标本获取淋巴结.结果:观察组共检测出1200枚淋巴结,平均淋巴结检出数为35.5枚;对照组共检测出688枚淋巴结,平均淋巴结检出数为16.5枚;观察组检查出的阳性淋巴结总数为130枚,平均为阳性淋巴结数为3.1枚,对照组检查出的阳性淋巴结总数为85枚,平均为阳性淋巴结数为1.9枚.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前的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病理分期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Ⅲ期病例较手术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在病理分期时应用脂肪清除技术能有效增加阳性淋巴结数量并显著增加淋巴结检出数量,有效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黄楚卿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骨科住院部髌骨骨折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采用髌骨爪内固定,对照组(74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8.72%)明显高于对照组(87.84%),并发症发生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17.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治愈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临床疗效肯定,并显著降低并发症.
作者:岑智聪;黄辉春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手术效果及近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医院治疗的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经胸入路作为经胸组,32例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作为经腹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记录患者的生存率及转移复发率.结果:经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为(22.05±0.56)个,较经胸组多,住院时间为(14.11±1.59)d,较经胸组短,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1年生存率及转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入路方式可取得相同的近期疗效,但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较多,可作为优选选择术式.
作者:古剑锋;韦万程;李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当前在国内医疗环境相对较不和谐的时代,我们医务人员和管理者不得不在提高医疗救治水平的前提下,注意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并积极的在临床工作中做好防范工作和措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是急救成功的两大基础,我们提到的院内急救包括了急诊科以及院内临床科室的急救.而院前急救相对来说对很多基层医疗单位均是薄弱环节.它是由患者或他人呼救、现场救治、途中转运、安全交接等环节紧凑而有序组成.随着医疗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或家属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往往只看结果,而不知医疗程序,在目前临床急救中存在很大的医疗纠纷隐患.现将院前院内急救过程中纠纷及隐患的易发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李兵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与研究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惠东县白盆珠镇卫生院收治的31例老年胃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予以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16例,予以奥美拉唑单独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8例,部分愈合6例,愈合率为93.33%,观察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愈合时间为(22.3±2.6)d,观察组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患者,具有愈合率高、愈合速度快的特点,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国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肺功能检测在89例儿童哮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儿童哮喘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归为甲组,选择正常的儿童作为乙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检测前后的确诊率、误差率、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复查结果以及治疗3个月和半年后患者肺功能的指标.结果:甲组患者第一秒末的呼吸容积、肺活量和大呼气的峰流速明显低于乙组患者,而残气量和残气量/肺总量明显高于乙组患者,甲组患者的确诊率为98%,比常规的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临床应用显著,不仅有效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而且还能观察患者的肺功能情况,避免病情的扩大,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黄轶喆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患儿坠床不良事件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比较PDCA循环实施前后患儿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患儿坠床发生率明显下降,引发严重后果率明显下降,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患儿坠床不良事件能有效降低患儿发生坠床的风险.
作者:黄晓燕;翟佩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ICU高血糖重症患者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市三乡医院接收的使用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进行治疗100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痘患者高血糖护理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蓝桂美;罗春梅;郑翠环;韦雅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临产妇实行精细护理的同时加用心理干预,以提高自然分泌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解放军254医院收治的的220例产妇,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其中110例患者选择了常规的分娩前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另外110例患者在传统的分娩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了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自然分泌率和产后婴儿状况、及产妇产后的心理情绪状况等.结果:实验组产妇由于全面有效的心理干预,自然分娩率较高,产妇产后心态健康,抑郁等心理问题发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措施联合心理干预可增加自然分娩率,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作者:王丽艳;王新新;于晓琴;乔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的失败原因,总结经验与方法,改进措施,避免血液及耗材的浪费.方法:选取肇庆市中心血站2012年-2014血小板采集失败例数4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和血小板采集过程,分析采集失败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41例患者采集失败的大原因在于献血反应,占比(43.9%),其次依次为技术因素(14.6%)、血管因素(12.2%)、冲红因素(12.2%)、耗材质量因素(9.8%)、乳糜血因素(7.3%).结论:影响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因素较多,必须实施改进措施,规范采集操作,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确保采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作者:陈存意;张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9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与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重庆市重钢总医院收治的9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并给予蓝光联合药物治疗.结果:9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围生因素38例(38.8%),感染因素28例(28.6%),母乳性黄疸15例(15.3%),新生儿溶血病10例(10.2%),多因素混合5例(5.1%),病因不明2例(2.0%).患儿经综合治疗干预后,痊愈率为88.8%.结论:病理性黄疸病因较为复杂,需加强新生儿围产期保健工作,减少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李凌雪;任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结合胃镜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梅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00例胃癌患者术前行胃镜联合MSCT检查,评估患者手术前肿瘤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比较.结果:胃镜联合MSCT检查对胃癌患者TNM分期符合率达到96%.结论:MSCT同胃镜相结合,能够在治疗前明确判断胃癌的分期,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为患者争取较高的生活质量和较长的生存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连永伟;颜显杰;邓晋郁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