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杨维秀

关键词:康复新液, 手足口病,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为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率高,效果良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的产妇168例,随机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1.2%,对照组的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窒息、肩难产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对助产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自然分娩的产妇护理中,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

    作者:曾彩贤;伍小妍;彭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43例

    目的 探讨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43例.结果 术后随访7~30个月,平均12个月,43例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其中优31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93%.结论 采用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具有适应证广、损伤小、固定牢、易调整、易取出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森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两年后的探诊出血情况、牙周袋探诊实际深度、前牙覆牙合情况、前牙覆盖情况以及牙槽骨高度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及两年后复查的探诊出血情况、牙周袋探诊实际深度、前牙覆牙合情况、前牙覆盖情况以及牙槽骨高度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取口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探诊出血情况、牙周袋探诊实际深度、前牙覆牙合情况、前牙覆盖情况以及牙槽骨高度情况.

    作者:张义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脑梗死模式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的脑梗死模式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3例,通过头颅影像学及颅内外血管评估,分析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的脑梗死模式.结果:在123例入组病例中,与单纯颅内或颅外脑血管狭窄者相比,颅内外脑血管狭窄共存者中深穿支+皮层支,深穿支+皮层支+分水岭脑梗死多见(P<0.05),大脑中动脉皮层支脑梗死亦较多见(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动脉-动脉栓子形成为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并存者发生脑梗死可能的机制.

    作者:李雯;庄伟端;杨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髋关节置换术中多重血栓预防方案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重血栓预防方案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中所有患者采取多重血栓预防方案,探讨其应用效果.结果:100例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1例肺栓塞,3例为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4.0%;华法林血栓发生率为8.5%,明显高于阿司匹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血栓位置1例为小腿,1例为股静脉,1例为腘静脉.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多重血栓预防方案,可减少血栓事件发生率,同时口服抗凝药物后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倪泽遂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宫颈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预后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采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Ⅰ a~Ⅱb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术后4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第6、12、24、36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开腹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率低,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好的优点,同时患者的远期预后与开腹手术相当.

    作者:叶旭彬;唐莉;叶建明;罗沛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病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旨在降低二次手术风险,促进病情痊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相关资料以及临床手术治疗情况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并行4年左右的后期随访,选择单因素研究方法对术后复发患者进行评估,找出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后期病情复发11例,通过单因素研究方法分析得出,其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性别、肿瘤大小、包膜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比较多,肿瘤直径的不断增大、体内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手术切除范围的局限性,都会导致术后病情复发,降低后期病情复发率,必须消除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张宗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专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切口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切口Ⅰ期约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加速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万清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外痔切剥辅助PPH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痔切剥辅助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外痔切剥辅助PPH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PPH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显34.48%均优于对照组的55.17%:6.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痔切剥辅助PPH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混合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徐苏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方法:从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抽取同期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部位以及溃疡的直径,对消化道症状及不良反应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胃溃疡以及复合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溃疡直径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方面,实验组多出现腹胀及食欲减退等症状,对照组易出现腹痛反酸及嗳气等情况.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溃疡率较高,应对糖尿病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引起重视,进行有效的胃镜检查,及早诊断出患者的溃疡情况并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赖日辉;刘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白细胞计数联合CRP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1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血白细胞计数(WBC)与CRP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其中CRP>10 mg/L 25例,WBC>12×109/L为28例,CRP、WBC同时升高8例(6.78%);CRP正常,白细胞升高20例(16.95%);CRP升高,白细胞正常17例(14.41%);CRP、WBC均正常73例(61.86%).CRP水平、WBC分别为(9.82±11.60)mg/L,(10.0±3.38)×109/L.统计分析显示,白细胞升高与CRP高度相关(P<0.01).结论:儿童在未明确病原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CRP联合WBC操作简便易行,对于指导早期是否使用抗生素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作者:杨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分析护理干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及一些配套的护理措施,不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并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检测评定.结果:护理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改善,且生活质量评估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评定方面,护理组的评定结果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改善肺部功能下降的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映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Cervista检测中各HPV型组对不同级别宫颈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Cervista检测中各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对不同级别宫颈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就诊女性8984例为初筛对象,进行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活检,检测HPV.比较HPV各型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阳性检出率,分析HPV各型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筛检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指标.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2+级别中,A9型组HPV感染率高于A5/A6和A7型组.在CIN3+级别中,A9型组HPV感染率高于A5/A6和A7型组.结论:Cervista检测中的A9型组阳性对诊断CIN2+及CIN3+级别宫颈病变的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陈新妹;王楚华;刘露晖;王栾玲;郭晓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非瓣膜性房颤抗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抗栓治疗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128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8例患者分为低危组(64例)和中危组(64例).将低危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Ⅰ组,32例)和阿司匹林组(Ⅱ组,32例).将中危组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ⅡⅢ组,32例)和华法林组(Ⅳ组,32例).评价4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Ⅰ组、Ⅱ组病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病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心功能以非瓣膜性房颤(NYHA)Ⅰ级为主,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心功能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药物副作用及出血时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血栓栓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脑卒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和血栓栓塞发生率均高于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对预防低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无明显影响.华法林可减少中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且并未明显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作者:许军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儿童尺桡中下1/3骨折29例分析

    目的:观察儿童尺桡中下1/3骨折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夹缚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9例儿童尺桡骨中下1/3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夹缚固定,早期患处外敷凡士林加大黄粉,内服云南红药,指导适当的功能锻练,中期调整夹板松紧度,皮肤涂凡士林,定期X光片检查配合功能锻炼,后期骨折外洗中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期治疗后,骨折愈合良好,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儿童尺桡中下1/3骨折经手法整复、小夹板夹缚固定治疗,骨折全部达临床愈合标准,功能活动良好,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郭润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食管静脉曲张的不同内镜治疗方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的不同内镜治疗方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需要接受内镜治疗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套扎组和硬化组,每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结果:治疗3周和3个月后套扎组新增门脉高压性胃病数和严重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组治疗后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套扎组(P<0.05).结论:在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时,内镜下套扎治疗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比内镜下硬化组更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重点预防.

    作者:何国敏;张双喜;梁谋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芬太尼联合曲马多在腰椎间盘切吸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腰椎间盘切吸手术中应用芬太尼联合曲马多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1月间在韶关粤北人民医院行腰椎间盘切吸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芬太尼组:芬太尼0.05 mg;复合组:芬太尼0.05 mg+曲马多100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mL在局麻开始前20 min开始注射.两组均采用1%利多卡因作为局麻药.结果:T2~T5时点复合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低于芬太尼组(P<0.05);复合组中芬太尼的追加剂量少于芬太尼组(P<0.05);T6时点两组的MAP、HR及VAS无差异(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曲马多应用于腰椎间盘切吸术中镇痛的效果较好,并可减少术中芬太尼的用量.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前列地尔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及前列地尔对改善MHD患者PAH发生率的效果分析.方法:MHD患者120例,采用超声心电图进行肺动脉收缩压(SPAP)及左室舒张末压测定,将SPAP>35 mmHg且左室舒张末压<15 mmHg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降压、纠正贫血和酸中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透析后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2个月后比较两组间肺动脉收缩压(SPAP)、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50例MHD合并PAH患者中,左室舒张末压<15 mm Hg者为36例,治疗前两组的SPAP、BNP、ET-1、hs-CRP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治疗组的SPAP、BNP、ET-1、hs-CRP均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有效改善MHD患者的肺动脉压,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降低血浆ET-1与hs-CRP即改善肺血管收缩和炎症相关.

    作者:钟馨;李朝晖;陈瑞娟;邓春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球囊扩张宫颈用于产科病人引产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应用在产科患者中的引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60例产科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缩宫素和宫颈扩张球囊进行引产,观察两组患者的引产效果,以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72.5%)高于对照组(51.3%);剖宫产率(21.3%)低于对照组(36.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6.3%)(P<0.05);患者引产至分娩时间短,宫颈评分、新生儿Apger评分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患者应用宫颈扩张球囊具有良好的引产效果,能够改善分娩结局,减少母婴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凤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易黄止带汤联合外洗方治疗脾虚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易黄止带汤联合外洗方治疗脾虚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脾虚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成易黄止带汤联合外洗方观察组(50例)和保妇康栓对照组(50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整体中医症候治愈率54.00%明显高于对照组24.00%(P<0.05),而观察组有效率94.00%与对照组84.00%比较没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 (P< 0.05).结论:易黄止带汤联合外洗方为脾虚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的有效疗法.

    作者:陈旭;杨国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