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科护士职业暴露调查与分析

袁肖玲

关键词:职业暴露, 口腔科护士, 防范意识
摘要:目的:对门诊口腔科不同护龄护士职业暴露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口腔科护士自身安全防范.方法:2014年4月至6月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法,对两所三级甲等医院45位门诊口腔科护士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职业暴露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45位门诊口腔科护士均有参加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及上报流程的培训,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是48.89%.其中,护龄1~5年职业暴露的发生率54.17%,护龄5~ 10年45.45%,护龄10年以上40%.发生职业暴露后按[卫医发(2004) 108号]要求处理暴露的黏膜或伤口的,护龄1~5年76.9%,护龄5~10年和10年的均为100%;发生职业暴露后按医院要求上报的,护龄1~5年的均未上报,护龄5~ 10年60%,护龄10年100%.结论:低年资的护士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人群,但自身防范意识不高,少部分人发生职业暴露没有及时处理暴露的黏膜或伤口且未上报,提高口腔科护士自身防范意识刻不容缓.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消旋卡多曲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联合无乳糖奶粉对患有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秋季腹泻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消旋卡多曲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无乳糖奶粉与消旋卡多曲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小儿腹泻疾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1.1%,对照组为7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时间、消化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临床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乳糖奶粉与消旋卡多曲联合对患有秋季腹泻疾病的患儿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夏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2001-2014年璧山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01一2014年璧山区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壁山区艾滋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 ~ 2014年璧山区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AIDS)病例870例,死亡165例;男女之比为2.23:1;发病主要集中在20 ~ 49岁的青壮年(73.45%),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70.46%);经性途径感染占90.11%,男男性行为者感染(MSM]占性途径感染总数的12.76%.结论:璧山区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态势,性传播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严格控制艾滋病病毒通过性传播所带来的风险因素,对有效遏制艾滋病病毒的进一步蔓延发挥着积极意义.

    作者:刘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哮喘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哮喘的疗效,比较其与纯西药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收治顽固性哮喘患者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孟鲁斯特口服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连续用药2个月,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大呼气流速(PEF)%.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控制+显效)分别为92.3%、7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FEV1%和PEF%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FEV1%和PEF%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哮喘在改善哮喘急性发作症状,改善气道通畅性方面优于西医组.

    作者:欧健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尿液镜检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尿液检查中尿液镜检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临床上800例合格的尿液标本,分别使用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和尿液镜,比较结两组方法检测结果.结果:800例中尿液镜检与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结果有着一定差别,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结果具有假阴性,假阳性的重要缺陷,必须配合尿液镜检才能避免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结论:尿液镜检在检测尿液中各类有形成分优于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作者:康晓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门诊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7月精神科门诊确诊的精神病患家属10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与自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调查问卷评分与国内常模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评分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实施干预,避免家属产生焦虑抑郁等症状.

    作者:周莉;邓屏;宋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降钙素原和VEGF变化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和脑脊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在早期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BM)中的意义.方法:细菌性脑膜炎组36例实验组入院初及恢复期取脑脊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采静脉血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对照组30例一次性测定脑脊液VEGF及血PCT.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VEGF水平为(144.21±98.08)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4±12.88)pg/mL(P<0.01);细菌性脑膜炎组血PCT水平为(5.26±9.2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7±0.13)μg/L (P<0.01);以脑脊液VEGF≥85.56 pg/L、血PCT≥0.46 μg/L为阳性标准,二项指标对提示细菌性脑炎的敏感度分别为80.6%、97.2%,特异度为90%、96.7%.结论:脑脊液VEGF、血P CT水平变化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BM,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蔡丽燕;陈全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树突状细胞在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DCs)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桥梁,负责感受和巡视外界环境,发动宿主免疫反应并指导适当的抗病原体适应性免疫反应的进行.时代的推移使得人类疾病谱随之而变,肿瘤、免疫缺陷病等日益增多,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带来了更多重症和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新手段,如器官移植、化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增加,但同时也引起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导致威胁人类生命的真菌物种的产生.其中3种机会致病真菌构成对免疫缺陷宿主大程度的威胁:烟曲霉、白念和新生隐球菌.而在这3种机会致病真菌当中,白念珠菌又是为常见的.白念珠菌入侵人体的第1道防线即是DCs,后者可将其吞噬并提呈抗原至适应性免疫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下游反应.在此,我们将对DCs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及带来的结果作一文献综述.

    作者:尹清欣;廉翠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总结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手术治疗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分析失效原因.结果:62例均得到随访,其中11例内固定失效,失效率17.7%.失效类型:髋内翻、股骨颈短缩、固定物松动断裂导致骨折畸形.结论:对有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术后过早负重的患者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的失败率较高.

    作者:于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刃针、火针联合隔姜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比较刃针、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用刃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用火针联合隔姜灸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两组疗效,收集临床不良反应事件评估两组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疗效,观察组优良率为86.00%;对照组优良率为6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4人出现膝部皮下瘀斑,经热敷后治愈,无硬结、肌肉萎缩等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时,无论是刃针联合隔姜炙还是火针联合隔姜灸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前者比后者更有优势.

    作者:吴健放;李飞;郑智;何学武;叶碧霞;李亚坤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太极拳运动预防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预防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效果,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社区的126名健康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未进行太极拳运动的65名老年人作为对照组,61名老年人进行太极拳运动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对照组训练前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训练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训练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训练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训练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9.2%(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对预防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刁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清CA242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价值的评价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242对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阳性参考值的选定对临床诊断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临床确诊直肠癌并无其他合并症患者72例,同时收集77例良性消化道疾病病例,2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人群组,比较各组血清CA242检测结果.结果:良性消化道疾病组的血清CA242值与健康人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与健康人群组、良性消化道疾病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健康人群组与结直肠癌组中,Cut-off值为12.3555μ/mL,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效率分别为65.3%、79.3%及69.32%;在性消化道疾病组与结直肠癌组中,Cut off值为28.7400μ/mL,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效率分别为47.2%、96.1%、72.47%.结论:血清CA242是一项能协助诊断结直肠癌较为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指标,针对不同人群及不同检测目的,选择不同的临界值将有助于提高CA242的诊断效率.

    作者:吕海峰;张珍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妇科子宫内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总结护理经验并观察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无1例出血和感染症状发生,治疗有效率高达97.4%,护理满意度为98.7%.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病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出血、感染,降低痛经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蒋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与P-选择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评价MPO及p-选择素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心血管危险事件中的预测性及其二者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入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81例为观察组,从门诊体检时随机选取健康人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MPO,p-选择素水平及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p-选择素,MPO浓度高于对照组,当冠状动脉斑块稳定的时候,二者水平均轻度升高,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时,即心肌梗死即将出现或心肌梗死发生早期血浆MPO,P-选择素明显升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P/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中MPO与p-选择素之间有相关性.结论:血浆MPO及p-选择素的相关性分析明确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初期血栓形成及存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的患者的炎症标志物分析,早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起到诊断性帮助.

    作者:张琳;董智强;岳乐;李蓓蓓;王百鹤;赵晓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氨溴特罗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和氨溴特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止咳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冯宏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应用.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诊断,观察组予以心血管超声诊断,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有4例经过诊断Tei指数值正常,24例发现左心室Tei指数值偏高.经过诊断有4例未发现异常,24例被诊断出冠心病,诊断效率为85.71%,对照组经过诊断有1 1例未发现异常,有17例被诊断出冠心病,诊断效率为60.71%,观察组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诊断方法相比,心血管超声诊断在诊断效果、诊断时间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作者:徐丽琼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骨肿瘤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骨肿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病灶进行扫查,分析超声诊断结果,比较良、恶性肿瘤的血流分级情况、超声表现、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35例患者超声诊断出32例,准确率为91.4%,其中良性肿瘤17例(53.1%),恶性肿瘤15例(46.9%).良性组与恶性组相比,患者肿瘤血流分级0级比例高、Ⅲ级比例低;骨皮质以未破坏、连续居多,周围软组织以无浸润为主;肿瘤血流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流速(EDV)指标低,和恶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肿瘤患者而言,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明确肿瘤的类型、血流情况、周围软组织浸润情况.

    作者:张璘;赵正莲;许家顺;杨化;宋宏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捏脊在儿童保健体弱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捏脊在体弱儿管理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体弱儿健康管理寻找一种高效的管理或服务模式.方法:对庙溪社区和牛湖社区240例体弱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增加捏脊治疗,干预治疗为期12个月,观察两个量表体弱儿综合管理指标以及家庭满意度指标改变.结果:在体弱儿管理指标中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能够有效的提高儿童保健体弱儿管理的管理质量.

    作者:侯斌;贺卫权;袁红艳;何能清;叶永秀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青光眼降低眼压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对青光眼降低眼压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方法:将62例62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31眼,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后眼压均小于治疗护理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同对照组治疗护理后和同组治疗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在青光眼降低眼压药物治疗临床上具有良好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眼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血管病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血管病的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将我院接收的200例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血管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血管病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病窦等;误诊原因为患者因心脏症状而就诊,缺乏对房颤为主的心律失常的正确认识;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结论: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血管病较为常见,因而对患者应行全面、系统的问诊与查体,对其病情正确分析,联合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以避免误诊.

    作者:陈永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精神科患者住院药物治疗情况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所使用的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老年精神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所使用的药物进行调查统计,观察常用的药物及使用剂量.结果:90例患者的精神疾病药物应用情况为:以奥氮平为主,占43.3%;其次为喹硫平,占36.7%,然后是阿立哌唑及氟西汀等;76例患者为单一用药(84.4%),14例患者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15.6%).90例患者的其他药物应用情况为:降糖药以二甲双胍、格列本脲为主,分别占32.2%,36.0%;降压药以卡托普利、心可舒为主,分别占43.3%,23.3%.结论:我院老年精神科患者以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且在抗精神病药合理使用的同时以降糖药及降压药应用为主,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不仅要注重精神疾病的治疗,而且要注重其它疾病的治疗.

    作者:张辉祥;李永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