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患者输血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吕定;刘碧健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输血, 凝血4项
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ICU患者进行分析,通过输血治疗后,分析其治疗后好转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血小板、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60例ICU患者通过输血治疗后好转率为78.3%,死亡率为21.7%;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血小板、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治疗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治疗可有效改善ICU患者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补充危急重症患者血容量,改善其循环状况,保障患者安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RIG-Ⅰ样受体在H5N1型禽流感病毒和LPS介导的急性肺损伤机制中的意义

    目的:急性肺损伤(ALI)是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SARS和人禽流感的重要临床表现形式.RIG-Ⅰ样受体(RLR)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但其在AL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方法:我们复制急性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和内毒素)引起ALI的大鼠模型和相应的体外细胞培养(人肺上皮细胞株A549)实验,用实时荧光RT-PCR法观察RLR基因表达变化,留取培养细胞上清用ELESA法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β(IFN-β)的变化.结果:发现HsN1型禽流感病毒能诱导RLR的大量表达,且能增加A549培养液上清IFN-β的大量生成.结论:RLR参与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诱发的急性肺损伤过程,并可能起到抗病毒的保护效应.

    作者:肖锐;陈婉华;李彦;李寅环;植荣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冠心痛心肌缺血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4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两组的应变率(SR)、应变(S)、心肌速度(Vs),找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的价值.结果:纵向的缺血节段速度平均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 0.05),非缺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的缺血节段应变平均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但是应变率平均值仅在基底段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 0.05),而应变率平均值在心尖段、中间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径向应变率平均值、应变、缺血节段速度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非缺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以成为无创的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有效指标,准确性较高、稳定性较强,检查结果正确,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黄李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针刺结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112例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为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8%,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21.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西药联合中医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12-2014年重庆璧山区VCT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2012-2014年璧山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情况,为璧山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笔者选取了2012-2014年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对VCT门诊求询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64名VCT求询者中,21 ~ 50岁的求询者占主要部分,占53.0%;已婚者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占55.8%,农民和学生求询者人数,分别占26.7%和22.4%.441例接受HIV检测的VCT求询者中,有30例检测为HIV阳性,HIV阳性率为6.8%,其中男性HIV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女性的3.4%;配偶为HIV阳性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为17.1%,有同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为13.3%,明显高于有输血/献血史及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结论:璧山区VCT求询者以农民、学生、家政服务业的求询者为主,且HIV检测阳性以配偶为HIV阳性、有同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为主.应广泛开展VCT工作,加强对HIV感染的综合防治.

    作者:刘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失眠患者中医从肝论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中医科门诊38例患者运用疏肝中药后的疗效评价,以及运用中药后血脂的改变情况,评估从肝论治对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从肝论治失眠对患者血脂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改善情况.结果:38例失眠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使用龙胆泻肝汤组治疗有效率84.6%,使用柴胡疏肝散组治疗有效率91.6%,患者血脂较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从肝论治失眠症理论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

    作者:汪园园;张丽娜;黄颖娟;刘琛;金明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为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短肌腱移位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骨膜移位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4%,较对照组的71.4%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骨膜移位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风险管理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风险管理对于医疗领域而言是管理程序,主要功能是对现有的以及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科学识别和相应评价并进行合理的处理.1 医院实施院前风险管理工作相关的方法1.1 相关法风险识别情况从实践角度看,在院前急救的工作中护理风险的主要隐患有急救环境现场条件差、急救相关的技术知识水平不足、责任心不强等几个方面.1.2 相关法风险评价情况1.2.1 环境条件差是急救现场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在实际急救工作中一些现场环境较差,特别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时,受到现场围观者的喧哗,伤者的呻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场局面混乱,严重影响抢救工作的开展.

    作者:文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佳分娩方式,统计并对比不同分娩方式结局.结果:再次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62.5%、37.5%,阴道分娩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分娩如无试产禁忌或明显剖宫产指征应当首选阴道分娩.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早肾方联合通络宝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出一种新的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中医外治疗法.方法:将90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为通络宝联合早肾方外治组,B组30例为口服早肾方组,C组30例为常规西药治疗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相关指标,观察3组疗效.结果:3组患者临床症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微量蛋白定量、中医症候积分等相关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3.3%优于B组76.6%和C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络宝联合早肾方是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中医外治疗法.

    作者:黄金重;滕惠兰;黄文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DCA管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非内分泌专科糖尿病患者中实施PDCA管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实施PDCA管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前的10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的124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患者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实施PDCA管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后,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专科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知识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实施PDCA管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促进了糖尿病护理质量,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朱肖;彭淑华;孙爱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鼻咽癌侵犯颅底对肿瘤复发转移及后遗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咽癌侵犯颅底对肿瘤复发转移以及放疗后后遗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分析鼻咽癌颅底受侵发生的情况、对放疗的反应、放疗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情况以及放疗后后遗症的发生.结果:入组鼻咽癌277例,按照肿瘤转移情况分为两组,侵犯颅底组149例,未侵犯颅底组128例.两组患者初治时即发生远处转移者分别为15例和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放射治疗后颅底未受侵组鼻咽肿瘤均完全消失,而颅底受侵组有8例患者鼻咽肿瘤磁共振(MRI)提示有残留(P<0.01).经过定期随访,颅底受侵组鼻咽局部复发38例,颅底未受侵组鼻咽局部复发5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那些初治时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颅底受侵组和颅底未受侵组发生远处转移分别为37和28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鼻咽癌放疗后颅底受侵组放射性脑病的发生较未受侵组为高(P<0.05),而两组间炎性水肿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侵犯颅底患者治疗后局部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病发生均升高,但是治疗后远处转移发生的几率并没有增加.

    作者:刘琦;赖庆君;朱介宾;张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社区护士实施健康宣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观察分析社区护士在实施健康宣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方法以本中心50名在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社区护士在健康教育实施方面的问题展开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表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详细统计与记录,总结社区护士在实施健康宣教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宣教时间不充分的构成比为40.00%(20/50),明显高于其他问题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宣教内容单一、宣教频次不恰当、宣教环境嘈杂、以及宣教形式不具体均是导致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结论:当前在社区护士展开健康宣教工作中,在宣教内容,宣教时间,宣教形式,宣教频率,以及宣教环境这几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为应对上述问题,需要从保护护理人员资源,加强管理,健全社区护理管理体系,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完善宣教形式与内容的方式,提高健康宣教在社区医院中的落实水平.

    作者:王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对供应室降低待灭菌包缺陷的实践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供应室降低待灭菌包缺陷的应用.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供应室待灭菌包的缺陷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待灭菌包不合格率为5.5%,品管圈活动后,不合格率下降为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供应室待灭菌包的缺陷及不合格率.

    作者:代淑玲;李玉芯;徐红霞;姚李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某社区选取9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用药依从性行为评分与护理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及用药依从性.

    作者:粟冬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精神分裂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分裂药物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对照组为9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分裂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病症,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躯体功能与心理功能,帮助患者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者:秦承花;王定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CT定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对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位穿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2例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患者并按照定位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CT定位穿刺,对照组B超定位穿刺.结果:不同组别患者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损失、血流速度、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定位穿刺为经皮肾镜取石术提供精密准确的穿刺路径,便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提高结石清除率.

    作者:滕欢章;陈雪军;韦海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在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和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和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胆囊受损情况、胆心反射、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病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开腹组35.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明显.

    作者:宋劲辉;刘碧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参芪雪花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参芪雪花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对象,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参芪雪花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肾炎康平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尿蛋白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雪花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潘记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ICU患者输血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ICU患者进行分析,通过输血治疗后,分析其治疗后好转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血小板、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60例ICU患者通过输血治疗后好转率为78.3%,死亡率为21.7%;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血小板、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治疗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治疗可有效改善ICU患者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补充危急重症患者血容量,改善其循环状况,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吕定;刘碧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术后18~24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失败患者,椎间植骨获得良好的融合,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值相对于术前发生明显的改善,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使正常椎体序列得到早期的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得到重建,使脊髓以及神经的压迫得到明显的解除,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