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溴索气管内灌洗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

陈光蓉

关键词: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氨溴索, 肺表面活性物质
摘要:目的:研究氨溴索气管内灌洗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采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哆音消失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上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肺表面活性物质获得良好效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雾化吸入在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单纯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婴幼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憋与咳嗽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上,给予婴幼儿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可短时间内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张昭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街头无偿献血过程中全程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效果

    目的: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街头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实施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血库进行街头无偿献血的研究对象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献血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采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对献血期间的护理干预满意度、抽血操作时间和献血后观察时间、献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献血期间的护理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抽血操作时间和献血后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街头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实施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程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为9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RSI、RFS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方式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咽痛等症状.

    作者:叶秋丽;钟志国;罗磊玲;郝林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采用血管超声的目的,在于针对一些高危人群,发现血管狭窄,选择进一步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法.通过参考实验数据对血管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认识到这种技术具有无创性、重复性以及准确性、经济性的特点.对于相关疾病可以提早发现,准确诊断.

    作者:卢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视频教育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和家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频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家属的教育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术前术后做常规健康教育:口头教育、发放小册子.观察组在此基础实施视频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技能考核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技能考核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视频健康教育能可以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提高自我护理技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梁晓瑜;谭杏贤;陈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160名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名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晓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微创手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妇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在治疗时要根据妇科疾病的特点进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具有切口小、无疤痕、恢复快等特点.本文作者就妇科临床中治疗微创手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当归和维生素B12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混合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较对照组的75.0%明显提高(P<0.05).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当归和维生素B12混合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刁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结果:180例患者中,61岁以上的患者发生ADR较多,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相比第1代和第2代发生ADR的比率高.在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和皮肤损伤ADR发生率高,经过积极处理,不良反应的相关症状得到改善,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多,及时停药处理可改善不良症状,在临床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浅析

    目的:探讨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相应防范措施.方法:本院在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对妇产科采用常规护理,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对妇产科采用预防护理管理,比较预防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预防管理前患者的投诉率为4.7%,不良反应率为5.9%;预防管理后患者的投诉率为0.3%,不良反应率为0.6%,预防管理后患者的投诉率及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预防管理前(P<0.05).结论:预防管理措施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曾小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临床观察

    目的:对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本院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160例初产妇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对其分组,主要分为A、B、C、D4组,每组各40例,4组分别给予0.075%、0.1%、0.125%以及0.15%罗哌卡因复合0.5 μg/mL舒芬太尼镇痛,观察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结果:A组产妇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其中B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0.15%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能够发挥出更好地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饶智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局麻联合术前止痛针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镇痛疗效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联合术前肌注特耐止痛针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镇痛疗效.方法:126例接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3例.观察组术前30 min肌注特耐止痛针,术中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照组术前肌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中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1h、3h3个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第1天和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联合术前肌注特耐止痛针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具有较理想的镇痛效果.

    作者:萧聪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抑郁行为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92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为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玉芯;代淑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对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LS)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例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普拉克索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采取普拉克索,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邓晓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学检测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毒病原谱情况,探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以便于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此病.方法:将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00例进行病毒学检测,同时应用逻辑回归法对患儿的临床病史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博卡病毒(HboV)检出率为2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20%,人轮状病毒(HRV)为18%.结论:HboV感染率高,合并基础疾病是主要危险因素,而月龄则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雷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作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院在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综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比较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人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国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急性胃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急性胃炎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2例急性胃炎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观察组患者对急性胃炎疾病知晓率96.77%优于对照组70.97%,且对护理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胃炎患者护理时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

    作者:朱海英;沈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脑梗死恢复阶段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阶段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患者的恢复阶段,将其划分为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以及慢性恢复期4组,患者分别为24例、17例、13例、26例.分析脑梗死不同恢复期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的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以及慢性恢复期在风证、火热证、瘀证以及气虚证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痰证以及阴虚阳亢证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中期风证以及瘀证中重型高于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络出现率恢复早期以及中期重型高于轻型,大肠出现率恢复中期与慢性恢复期重型高于轻型,肺出现率慢性恢复期重型高于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间的不同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存在密切关系,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揭示出脑梗死的具体发病规律.

    作者:杨江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对比疗效

    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主要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32%,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要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54%,通过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在临床中对急性胃穿孔的治疗主要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这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在治疗中各有各的优势,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陆佳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脑卒中后遗症的家庭病床护理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庭病床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社区的70例脑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瘫痪程度,将其分为3组,轻瘫组17例,重瘫组33例,全瘫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家庭病床护理模式,护理6个月后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感觉、平衡及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的评分情况均有所改善,瘫痪程度越轻者,改善情况越好,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康复护理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家庭病床护理模式,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王美华;赖国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