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混合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较对照组的75.0%明显提高(P<0.05).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当归和维生素B12混合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刁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西药(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玉屏风滴丸治疗慢性湿疹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防治所接收的90例慢性湿疹,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西药联合玉屏风滴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各指标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病症积分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4.4%、24.4%,均低于对照组的20%和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玉屏风滴丸治疗慢性湿疹,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患者依从性良好.
作者:肖常青;邓景航;罗育武;王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为9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RSI、RFS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方式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咽痛等症状.
作者:叶秋丽;钟志国;罗磊玲;郝林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为相关病症的治疗和救护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需进行腹腔镜行下腹部手术患者,共计90例.将其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气腹建立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下行硬膜外麻醉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志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回顾本院早期的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工作,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应用于药品拆零调配工作中.结果: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拆零后药品滞销,导致部分药品报损、药品拆零调配操作缺乏规范性等,基于上述问题我院制定药房药品拆零调配操作规范、强化拆零药品的包装管理,不断加强对药房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实施上述对策后,本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工作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分析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对策解决问题,是提高药房工作质量,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姚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大肠息肉住院患者整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0例大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大肠息肉住院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物比例、患者满意度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息肉住院患者整体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有助于提高和巩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积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视频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家属的教育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术前术后做常规健康教育:口头教育、发放小册子.观察组在此基础实施视频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技能考核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技能考核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视频健康教育能可以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提高自我护理技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梁晓瑜;谭杏贤;陈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双天宗穴治疗乳痛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60例.观察组予刺血拔罐双天宗穴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乳核散结片,4片/次,3次/d,连续服用3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乳房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乳房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血拔罐双天宗穴治疗乳痛症临床疗效显著,且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映飞;郭智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现状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基础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之后进行适量的胺碘酮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但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压变化上,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药物注射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作者:杨家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早产儿脑病的磁共振(MR)影像学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早产儿脑病患儿3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早产无脑病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早产儿脑病患儿的MR影像学表现及危险因素.结果:经头颅MR检查,对照组36例早产儿结果正常,观察组36例患儿中,单纯的早产儿脑病患儿占91.7%,其他类型的脑损伤患儿占8.33%.早产儿脑病发病以非囊性为主占77.8%,囊性病例占13.9%,脑室周围白质存在损伤患儿占41.7%,脑叶白质发生病变患儿占58.3%.导致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阴道助产、用氧时间、多胎之大、体重、真菌败血症,与早产正常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脑病患儿实施MR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病因,找出危险因素,便于患儿能够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作者:蒋凌燕;张林;刘建双;石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将患者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定(CAT)评分达97.8分高于对照组的78.9分;干预组的PaCO2指标值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PaO2、FEV1和PEF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3%和78.3%(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郭铃苹;罗杨;江珊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5月以来至今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5例患有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123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余2例中转开腹.结论:在临床之中急性阑尾炎是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根据阑尾炎患者自身状况选择自己较为适合的治疗措施进而保证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就目前阶段而言,手术治疗是治愈阑尾炎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闵泽;马浩;陈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107例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平均手术时间为(17.68±9.04)min;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75%,平均手术时间为(31.52±3.17)min.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手术配合效果显著,平均手术时间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彭久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根据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与Barthel指数量表(BI)指数、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与BI得分明显比对照组高,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
作者:吴燕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内科急救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600例内科急救患者均为本院在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对其实施心肺复苏、生命体征检查和静脉通道开放等院前急救措施,评估其院前急救效果,同时对比患者急救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本组600例内科急救患者通过采取院前急救措施,显效292例,有效296例,无效(即死亡)12例.本组急救显效率为48.7%,急救成功率为98.0%;同时,急救后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情况均显著优于急救前,急救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强化内科患者院前急救,有助于维持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提高内科急救成功率,对于改善内科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志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42例患者,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整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4.62±19.6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47±1.67)d,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其完整切除率为95.24%;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67.45±34.5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4.12±3.63)d,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其完整切除率为66.67%.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较高,并发症少,且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
作者:陶爱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采用四妙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活动期RA患者17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90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喋呤片+硫酸羟氯喹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联合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妙汤加减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9%(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DAS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四妙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RA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疾病活动性.
作者:刘冬生;袁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昏迷危重患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护理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110例ICU昏迷危重患者为研究资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普通床护理,观察组给予气垫床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8.18%,优于对照组的78.18%(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9.10%,优于对照组的73.64%(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潮湿感、翻身间隔时间及Ⅰ期压疮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昏迷危重患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护理可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有效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同时可有效预防压疮,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肖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静脉推注胺碘酮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30例,均给予静脉推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压、心律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不良反应发生共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经过适当用药不良发应消失.结论:胺碘酮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
作者:喻福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并治疗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施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30例施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恢复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病情,清除患者体内毒物,促进患者机体恢复.
作者:李达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