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面瘫46例

肖向辉;王娟

关键词:曼迪森, 半导体激光, 穴位照射, 小儿面瘫
摘要:目的:研究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小儿面瘫的一种新方法.方法:46例患儿采用MDC-1000-31 BP型曼迪森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小头照射完骨穴、下关穴及其周围区域.结果:46例患儿全部治愈,总有效率100%.结论: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小儿面瘫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对于患儿无痛苦,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MSCT、MRI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磁共振成像(MRI)对隐性骨折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X线显示阴性的隐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0例做了MRI、MSCT,MRI 10例,MSCT 16例.结果:X线阴性的病例在MSCT、MRI上均有骨折,3例椎体附件骨折X线及MRI显示阴性,MSCT可见骨折.结论:MSCT、MRI能显示隐性骨折的病变特点和严重程度,是隐性骨折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平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必静注射液在小儿胰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必静注射液治疗小儿胰腺炎(C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胰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分别为40例和30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静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消炎治疗,7d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心率、呼吸、体温(T)、白细胞(WBC)和血淀粉酶(BA)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实验组血清CRP、IL-6、TNF-α以及IL-18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CRP=6.78,tIL-6=4.92,tTNF-α=3.05,tIL-18=6.62,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心率和呼吸得到良好控制,体温、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也缩短,总治疗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静注射液治疗小儿胰腺炎可有效控制炎症、缩短患儿体质恢复时间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关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患者中实行人性化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0例糖尿病人,将这200例病人分成100例对照组和100例观察组,观察组使用的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护理,将这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实验组病人护理的有效率高达97%,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远远比对照组好,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人的护理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应该大力推广在糖尿人中使用人性化服务.

    作者:沈琴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0例晚期早产儿出院早期喂养状况的现状调查

    目的:探讨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晚期早产儿出院早期喂养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晚期早产儿通过回访的方式询问早产儿出院后1月内母乳喂养情况;并在早产儿矫正胎龄达40周后1个月(CA1月)、2个月(CA2月)、3个月(CA3月)时通过健康体格检查收集资料,并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晚期早产儿CA1月、CA2月体格生长明显落后于参考值;CA3月体重与参考值无统计学差异,而身长及头围仍落后于参考值.晚期早产儿出院后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低于参考值.结论:晚期早产儿的喂养问题主要存在于出院早期,主要问题早产儿方面在于吸吮力较弱和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早产儿父母方面主要在于缺乏科学的喂养早产儿的知识和技巧.

    作者:陈燕殉;张静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目的:对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准确性以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经临床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6例,术前患者均接受了MRI与CT检查,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76例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3例,准确率为96.05%,经CT检查确诊69例,准确率为90.79%,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准确性无明显差异,若是两者联合可使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关注.

    作者:谢忠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频发房性早搏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冠心病频发房性早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72例冠心病频发房性早搏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间对比(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头晕,经对症处理好转.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冠心病频发房性早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朱伏虎;刘泉华;张才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内固定术(CIF)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TF)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老年新鲜TF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数字表分组,在行CIF基础上,观察组(n=50)加用中药内服外敷,对照组(n=50)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情况.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并发症也明显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TF,予以CIF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疗法,有效且安全,值得深究应用.

    作者:康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药防治尿石症的研究进展

    尿石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泌尿系统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及术后复发率逐年增高.肾内原始结石、术后结石残留、预防结石复发仍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题.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祖国医学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易于推广.因此,如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寻找“简、验、便、廉”的中药进行排石防石治疗,将是现代防治尿石症的重要课题.现就近年中医药防治尿石症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许旭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综合干预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0例哮喘患儿,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0例病患使用布地奈德/特步他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以及进行穴位外敷操作.疗程为3个月1次,并且对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大呼气流量变化进行观察,对其随访1年.结果:治疗前每年发病的频率约为(8.3±1.7)次,观察组在治疗前每年发病的概率约为(8.4±1.6)次.治疗随访1年后治疗组每年发病次数降至(1.7±1.5)次,观察组变为(3.5±1.3)次,将2组病患进行比对,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的提升肺功能.

    作者:刘华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肝癌细胞系HepG2中侧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目的:分选肝癌细胞系HepG2中侧群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荧光激活分选技术分选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侧群细胞(SP).实验细胞分为SP细胞、非侧群细胞(NSP)以及未分选细胞(Tota1组)3群,分别采用细胞生长曲线法比较3群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观察其体内外成瘤能力.结果:HepG2细胞中分选出的SP细胞比例为(3.1±0.2)%,细胞生长曲线表明SP细胞的增殖速度快于NSP细胞和未分选细胞(P<0.05),SP、NSP和未分选细胞软琼脂平板克隆形成率分别为66%、16%和32%;裸鼠体内成瘤率分别为100% (10/10)、30%(3/10)和70%(7/10),同时3组肿瘤平均质量分别为0.728g、0.185 g及0.452 g(P<0.05).结论:肝癌细胞系HepG2中SP细胞的成瘤性和增殖能力强于非SP细胞和未分选细胞,表明SP细胞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梁浩晖;朱宝和;王成友;张敏杰;倪勇;詹勇强;韩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86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后4、8周SANS、BPRS情况对照中,研究组SANS、BP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分析与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治疗的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因,并对其数据进行整理.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20例患者状况明显好转.结论: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的分析,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切实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

    作者: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声与钼靶BI-RADS分级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

    目的:研究超声与钼靶BI-RADS分级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98例105个术后病理证实的IDC病灶的超声与钼靶BI-RADS 3~5分级影像图,比较两者以及两者联合对IDC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与钼靶分级以及两者联合诊断IDC的准确性分别为85.7% (90/105)、77.1% (81/105)、95.2% (100/105);超声与钼靶BI-RADS分级对IDC的诊断,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钼靶两者联合诊断,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方法(P<0.05).结论:本组研究中,超声和钼靶按BI-RADS分级,均对IDC有较高的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IDC的准确率更高.

    作者:陈艳婷;郭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双极电凝输卵管结扎术80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局麻单孔腹腔镜下进行双极电凝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5月-2013年12月我县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中心接收的800例进行输卵管结扎手术的患者,对其在腹腔镜下进行双极电凝输卵管结扎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0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平均时间为(10.2±2.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12±2.52) mL,术后休息2h顺利离院,无住院病例.术后3个月内随访发现,无切口疼痛和切口感染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局麻单孔进行双极电凝输卵管结扎术,方法安全、简便,创面小、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邹力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在整个围产期生殖保健中孕期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能保证母婴健康,提高安全生产率,同时能帮助产妇产后快速恢复[1].为了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2010-2012年就诊的122例孕妇资料进行了研究,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就诊的孕妇122例,其中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61例患者为观察组.孕妇年龄20 ~36岁,平均年龄为(27.6±3.5)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产妇一般性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颅脑损伤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规律分析

    目的:对CT、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6例,对其分别采取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经CT检查确诊84例,检出率为97.67%,经MRI检查确诊76例,检出率为88.37%,CT检出率高于MRI检查(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中CT检查的敏感性优于MRI检查,联合应用后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值得关注.

    作者:刘旋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于“营卫失调,脾肾亏虚”理论探讨MDS的治疗

    从“营卫失调,脾肾亏虚”入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论治规律进行浅析,旨在加深对“调和营卫,温补脾肾,填精益髓”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运用中医治疗MDS开拓新的思路.

    作者:唐志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62例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儿童前臂桡尺骨双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2例前臂双骨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手法复位结合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28例,用手法复位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判总优良率为94.1%,疗效显著.对比优于对照组的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结论: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内服能显著提高儿童前臂双骨折治疗效果

    作者:刘雄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给给予扩血管,强心,利尿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口服,治疗6个月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射血分数改善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倍他乐克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阚立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发生宫颈病变的妇女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比较分析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就诊的怀疑有宫颈病变的患者656人,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活检及专业的病理诊断,并进行HPV-16和HOV-18的基因学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无宫颈病变组比较,GIN Ⅰ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明显增高(P< 0.05);与CIN Ⅰ组比较,CINⅡ/Ⅲ组、宫颈癌组的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感染HPV-16和HPV-18后,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度均较高,OR分别为48.85和26.00,发生CINⅡ/Ⅲ的危险度也较高,OR分别为11.59和19.36.结论: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建议临床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时注意HPV感染,患者应注意自我保护,避免HPV的感染.

    作者:刘素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