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氯芬酸钠栓治疗60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晓静

关键词: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双氯芬酸钠栓, 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用双氯芬酸钠栓纳肛治疗FARP患者.方法:将60例FAR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坐浴后用双氯芬酸钠栓纳肛,对照组坐浴后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纳肛,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有效率86.7%,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明双氯芬酸钠栓治疗FARP有较好疗效,优于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配合精神病专科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1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A、B、C4组,A组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及一般性护理,C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治疗及精神病专科护理.干预2个月,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表(IPROS)、住院精神病患社会功能评定表(SSPI)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比较4组BPRS、IPROS、SSPI结果,差异明显.BPRS比较,B、C两组分别与A组比较,均优于A组(P<0.05),C组与B组比较均优于B组(P<0.05).IPROS比较,C组与A、B两组比较,分别优于A、B两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PI比较,B、C两组均优于A组(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疗法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社会功能,而精神科专科护理足有力保证.

    作者:周丽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探究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取于我院分娩且产后出血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别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以及软产道损伤,其中宫缩乏力为主要因素.而在本次46例产后出血产妇中,其中有2例由于无法控制出血量而行子宫全切除术,14例出现休克现象.结论:一旦产妇产后出现出血情况,则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抢救;同时,也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加强健康宣教、采取避孕措施、正确处理产程等工作,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几率.

    作者:张月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86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后4、8周SANS、BPRS情况对照中,研究组SANS、BP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低血糖昏迷13例报告

    低血糖昏迷是内科危急重症之一,临床上易被误诊为脑卒中及原发病的意识障碍而延误治疗,因而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及鉴别能力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对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13例中男7例,女6例;年龄48~83岁,平均67岁.入院前昏迷时间短1h,长5h,浅昏迷8例,深昏迷5例.糖尿病低血糖7例,饥饿性低血糖1例,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1例,高血压病史的3例,脑血栓后遗症1例,长期饮酒2例.本组患者入院时均有意识丧失,皮肤苍白,呼吸变浅,脉搏减慢,四肢肌张力减低,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作者:刘继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42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院临床分离的不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来源、患者临床特点、科室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临床共分离到425株不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创口分泌物44株,穿刺液23株,血液19株,以上3类标本来源临床分布首位科室分别是手显微外科、甲乳外科、重症医学科.临床特点分析显示创口分泌物来源和血液来源患者有慢性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者分别占38.6%和73.7%.临床分布前3位分别是儿科、新生儿科及神经外科.所分离菌株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8.0%,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77.1%,抗生素敏感性分析中显示青霉素耐药率高(99.8%),暂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我院金葡菌感染是临床呼吸道、创口及血流感染分离的重要病原菌,尤其有基础疾病人群易感,目前该类细菌β-内酰胺耐药严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作者:杨唯枝;陈重;余治健;潘伟光;邓启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对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门诊输液组和住院患者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要低于住院患者;同时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的差错率要高于住院患者.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医院硬件设施和管理因素.结论: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水平、树立为患者、合理分配资源、加强安全管理和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来提高门诊输液护理质量.

    作者: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0例晚期早产儿出院早期喂养状况的现状调查

    目的:探讨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晚期早产儿出院早期喂养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晚期早产儿通过回访的方式询问早产儿出院后1月内母乳喂养情况;并在早产儿矫正胎龄达40周后1个月(CA1月)、2个月(CA2月)、3个月(CA3月)时通过健康体格检查收集资料,并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晚期早产儿CA1月、CA2月体格生长明显落后于参考值;CA3月体重与参考值无统计学差异,而身长及头围仍落后于参考值.晚期早产儿出院后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低于参考值.结论:晚期早产儿的喂养问题主要存在于出院早期,主要问题早产儿方面在于吸吮力较弱和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早产儿父母方面主要在于缺乏科学的喂养早产儿的知识和技巧.

    作者:陈燕殉;张静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颈动脉、椎动脉狭窄2例报告

    颈、椎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颈动脉粥样硬化现象日益加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本文作者就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血管内支架术治疗效果进行探究,现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耿亚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桂利嗪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12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口服润燥止痒胶囊4粒/次,3次/d,及桂利嗪25 mg,3次/d,同时嘱其外用润肤乳.对照组63例口服桂利嗪25 mg,3次/d,同时嘱其外用润肤乳,两周为1疗程. 结果: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润燥止瘁胶囊联合桂利嗪可有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

    作者:陈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Apelin-13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Apelin-13水平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史、ECG、头颅CT或MRI、血管彩超检查,分为糖尿病不伴心脑血管疾病组(86例),糖尿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组(78例),并选取同期体检中心8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通过横断面研究评估指标Apelin-13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并分析Apelin-13与糖尿病及其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和T2DM伴大血管病变组血清Apelin-1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2DM伴大血管病变组血清Apelin-13水平低于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P<0.05);以血清Apelin-13为因变量,以BMI和HOMAIR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T2DM伴大血管病变组和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患者中,BMI和HOMAIR是影响血清Apelin-13水平的相关因素.结论:T2DM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有关.血清Apelin-13水平的降低可能是T2DM患者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的预测因子,Apelin-13可能是T2DM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柴杰;陈淑娟;黄少华;陈苑波;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左肝外叶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近期效果优良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再手术率、胆道感染率及残石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近期效果好、结石清除率高,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作者:陈功华;夏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简单分析阑尾炎切除的佳外科手术方式,以减少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方法:将2009年1月-2013年12月前来就诊的单纯性阑尾炎共计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分析,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可以下床活动的时间、拆线天数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的80例患者全部痊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切口分别为(1.7±0.6) cm和(5.6±1.5) cm,该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时间、拆线天数和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的数据,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较传统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而言,疗效确切,对病患造成的创伤较小,病患恢复较快,从而可以减轻病患及家属的负担.

    作者:洪清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痰浊中阻型眩晕与血浆渗透压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治疗前血浆渗透压水平,以明确痰浊中阻型眩晕与血浆渗透压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痰浊中阻型眩晕病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我院做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间血浆渗透压水平,对比分析两组间血浆渗透压水平及血钠浓度差别.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浆渗透压水平为273.1 mmol/L,血钠浓度为130.5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8.5 mmol/L和139.3 mmol/L(P<0.05).结论:痰浊中阻型眩晕发病机制与血浆渗透压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陈佩宣;朱中贵;金伟勋;黄俊河;郭万兵;张智;徐国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足踝扭伤伴骨折的快速诊断

    目的:探讨足踝扭伤的诊断规则.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笔者从本院中选取400例患者,这些患者均为足踝患者,患者的大年龄为75周岁,患者的小年龄为19周岁,这些患者均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并且每位患者都进行了X检查.对该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探讨.

    作者:秦冠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于“营卫失调,脾肾亏虚”理论探讨MDS的治疗

    从“营卫失调,脾肾亏虚”入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论治规律进行浅析,旨在加深对“调和营卫,温补脾肾,填精益髓”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运用中医治疗MDS开拓新的思路.

    作者:唐志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我国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的运营模式

    探讨我国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的运营模式,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医疗急救水平,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通过文献分析,对我国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的运营模式的趋势.要实现高校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保障院前急救顺利完成,必须重视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和院前急救运营模式管理及药物、器械设备的管理.

    作者:莫海燕;陈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分析与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治疗的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因,并对其数据进行整理.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20例患者状况明显好转.结论: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的分析,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切实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

    作者: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内固定术(CIF)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TF)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老年新鲜TF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数字表分组,在行CIF基础上,观察组(n=50)加用中药内服外敷,对照组(n=50)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情况.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并发症也明显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TF,予以CIF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疗法,有效且安全,值得深究应用.

    作者:康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研究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运用小组制护理服务模式,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拆线时间以及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疼痛缓解和拆线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运用优质护理模式具有良好效果,有效的降低患者康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功能锻炼对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行早期功能锻炼的术后康复作用.方法:选择行手术复位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74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每组包括37例患者,观察组37例患者于开始手术之前与手术完成以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6.65±4.18)d(观察组)、(38.20±4.31)d(对照组),前者明显比后者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关节恢复灵敏率以及术后1年弃拐行走率分别对应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在骨折患者行手术之前及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部位关节灵敏度的恢复,使患者实现弃拐行走,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具有积极的护理作用.

    作者:沈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