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向阳
目的:了解儿童乳牙龋齿患病情况.方法:对遵义市汇川区3所幼儿院2536例儿童龋齿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536例儿童患龋率为34.66%,儿童乳牙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乳牙早期护理、定期体检、合理膳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乳牙龋病.
作者:黄家琴;张艳玲;肖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准确性以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经临床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6例,术前患者均接受了MRI与CT检查,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76例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3例,准确率为96.05%,经CT检查确诊69例,准确率为90.79%,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准确性无明显差异,若是两者联合可使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关注.
作者:谢忠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左肝外叶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近期效果优良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再手术率、胆道感染率及残石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近期效果好、结石清除率高,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作者:陈功华;夏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ECG)对低钾血症的快速评价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具有低血钾ECG特征患者,对照同步12导联ECG以及当时的血清K+,观察不同的血清K+患者的ECG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选取的80例有低血钾ECG特征表现的患者,其中68例患者血清K+下降,其中ECG诊断敏感度为85.0%.结论:心电图可快速有效地筛查出低钾血症,同时可对低钾血症进行明确诊断,在临床急诊治疗低钾血症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和中青年糖尿病的并发症对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280例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依据初诊时患者的血糖值进行分型,同时对患者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重型患者的人数明显多于中青年组重型患者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与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老年患者需加强并发症筛查,及时指导早期干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黎茂尧;周文英;毛冰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后肠和肝组织内TNF-α mRNA表达、肠和肝病理损伤的动态变化,以及分别用复方氯化钠和临床腹膜透析液腹腔复苏后的干预影响,探讨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继发肠和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RT-PCR法检测对照组、休克组、IR1组(腹腔注射复方氯化钠)和IR2组(腹腔注射2.5%葡萄糖腹透液)肝组织TNF-αmRNA表达;观察肠和肝组织病理改变及各组死亡率.结果:休克组肝组织TNF-αmRNA表达在复苏后6h内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其肠组织TNF-αmRNA表达高峰出现于复苏后2h.休克组肠和肝组织各时点TNF-α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IR2组肠和肝TNF-α mRNA表达均比休克组降低,其发生轻度以上病理损伤的大鼠比例要小于休克组及IR1组(P均<0.01).结论:2.5%葡萄糖腹透液腹腔复苏可降低失血性休克死亡率、改善肠和肝组织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mRNA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邓哲;方道奎;王卫东;赵中江;冯永文;刘德红;王雪梅;孙冀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小儿面瘫的一种新方法.方法:46例患儿采用MDC-1000-31 BP型曼迪森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小头照射完骨穴、下关穴及其周围区域.结果:46例患儿全部治愈,总有效率100%.结论: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小儿面瘫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对于患儿无痛苦,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向辉;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48例高血压患者,对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本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显效25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临床治疗,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之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院临床分离的不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来源、患者临床特点、科室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临床共分离到425株不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创口分泌物44株,穿刺液23株,血液19株,以上3类标本来源临床分布首位科室分别是手显微外科、甲乳外科、重症医学科.临床特点分析显示创口分泌物来源和血液来源患者有慢性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者分别占38.6%和73.7%.临床分布前3位分别是儿科、新生儿科及神经外科.所分离菌株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8.0%,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77.1%,抗生素敏感性分析中显示青霉素耐药率高(99.8%),暂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我院金葡菌感染是临床呼吸道、创口及血流感染分离的重要病原菌,尤其有基础疾病人群易感,目前该类细菌β-内酰胺耐药严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作者:杨唯枝;陈重;余治健;潘伟光;邓启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脑血管疾病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以及脑血管病和继发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4例脑血管疾病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病率约6.73%,发作类型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发生率高,在发作时间方面,早发性多于迟发性,脑出血比脑梗死多,皮质病变继发癫痫的发生率高于皮质下病变,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都能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继发性癫痫通常发生在脑血管病的初期,脑血管病的类型及病灶部位都会对其发病率产生重要影响.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治疗,通常都可取得较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整个围产期生殖保健中孕期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能保证母婴健康,提高安全生产率,同时能帮助产妇产后快速恢复[1].为了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2010-2012年就诊的122例孕妇资料进行了研究,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就诊的孕妇122例,其中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61例患者为观察组.孕妇年龄20 ~36岁,平均年龄为(27.6±3.5)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产妇一般性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从“营卫失调,脾肾亏虚”入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论治规律进行浅析,旨在加深对“调和营卫,温补脾肾,填精益髓”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运用中医治疗MDS开拓新的思路.
作者:唐志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关节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朱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门诊输液组和住院患者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要低于住院患者;同时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的差错率要高于住院患者.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医院硬件设施和管理因素.结论: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水平、树立为患者、合理分配资源、加强安全管理和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来提高门诊输液护理质量.
作者: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机制及效果.方法:本文作者选取了所在医院眼科于2009年8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280例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320只眼睛进行激光治疗,手术后3、6、12个月进行相应的FFA及彩色眼底像,一旦发现新生血管未消退者和无灌注区尚存者,就追加光凝治疗,并随访3~36个月.结果:在320只视网膜病变眼睛中,在激光治疗后,有45只眼睛水肿减轻或消失,新生血管部分或全部消退的有265只眼睛,视力不变甚至增进的有289只眼睛,有效率都达到了75%以上.结论:根据一定的治疗技术规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激光治疗,效果是较为明显的,也是一种较为规范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行早期功能锻炼的术后康复作用.方法:选择行手术复位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74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每组包括37例患者,观察组37例患者于开始手术之前与手术完成以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6.65±4.18)d(观察组)、(38.20±4.31)d(对照组),前者明显比后者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关节恢复灵敏率以及术后1年弃拐行走率分别对应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在骨折患者行手术之前及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部位关节灵敏度的恢复,使患者实现弃拐行走,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具有积极的护理作用.
作者:沈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用双氯芬酸钠栓纳肛治疗FARP患者.方法:将60例FAR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坐浴后用双氯芬酸钠栓纳肛,对照组坐浴后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纳肛,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有效率86.7%,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明双氯芬酸钠栓治疗FARP有较好疗效,优于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
作者:黄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3 1例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白头翁汤加地榆、木香、黄芪、甘草保留灌肠,2次/d,2周/疗程.观察病人腹痛、每日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肛门坠胀情况等.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0.3%,随访3~6个月,复发率9.5%.结论: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并辅以综合护理,可有效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作者:陈小琴;祝淑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截石斜卧位及俯卧位两种手术体位在经皮肾镜(PCNL)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确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采用截石斜卧位,对照组49例,采用俯卧位.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患者术后舒适度、巡回护士劳累强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截石斜仰卧位体位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良好体位,并明显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作者:谢菊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用中药烫熨治疗对急性脑梗塞康复期的护理展开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中药烫熨治疗护理和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两种护理干预下,观察组护理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预后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烫熨治疗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许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