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疗效观察

曾江;张静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 五苓散, 急性踝关节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内服治疗,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内服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57%,治疗组临床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疗效优于桃红四物汤.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梗塞康复期中药烫熨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用中药烫熨治疗对急性脑梗塞康复期的护理展开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中药烫熨治疗护理和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两种护理干预下,观察组护理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预后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烫熨治疗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许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配合精神病专科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1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A、B、C4组,A组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及一般性护理,C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治疗及精神病专科护理.干预2个月,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表(IPROS)、住院精神病患社会功能评定表(SSPI)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比较4组BPRS、IPROS、SSPI结果,差异明显.BPRS比较,B、C两组分别与A组比较,均优于A组(P<0.05),C组与B组比较均优于B组(P<0.05).IPROS比较,C组与A、B两组比较,分别优于A、B两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PI比较,B、C两组均优于A组(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疗法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社会功能,而精神科专科护理足有力保证.

    作者:周丽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探究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取于我院分娩且产后出血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别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以及软产道损伤,其中宫缩乏力为主要因素.而在本次46例产后出血产妇中,其中有2例由于无法控制出血量而行子宫全切除术,14例出现休克现象.结论:一旦产妇产后出现出血情况,则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抢救;同时,也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加强健康宣教、采取避孕措施、正确处理产程等工作,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几率.

    作者:张月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调查并分析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同期再选择7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再观察与分析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总优良率为97.4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优良率87.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老年高血压病96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基层医院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患者96例,其中男6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研究组行厄贝沙坦片治疗,对照组行卡托普利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以及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脉率变化进行比较可知,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比对照组的明显,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两组的脉率治疗前后的变化均不大,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老年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应选取降压效果明显,降压比较持久平稳、不损害患者身体、副作用少的药物,才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戴光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与综合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儿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50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上呼吸道的临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血象检查等,一般比较容易作出诊断.患儿经综合治疗后,治愈率较高,达96.67%(145/150).结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不难,患儿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余为细菌引起.对病情综合分析,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愈率高.

    作者:陈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临产妇共5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使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7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27例患者术后均达骨性愈合.外固定器拆除时间为4~6周.根据Dienst1评分标准,优13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2.6%.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优势明显,不仅简单、安全、微创、持续牵引,而且对骨折端干扰小,对血运破坏小,便于拆除,避免了二次手术.因此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龚平;陈明勇;刘平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头痛宁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原发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头痛宁胶囊对原发性头痛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收治的原发性头痛患者患者90例,随机划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临床应用头痛宁胶囊方案进行治疗,B组应用氟桂利嗪联合吲哚美辛方案进行治疗,治疗3周后对比AB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达97.77%,B组的总有效率达66.66%,经对比AB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明显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头痛患者使用头痛宁胶囊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对血液流变起到改善的作用.

    作者:王启春;吴大鸿;董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低血糖昏迷13例报告

    低血糖昏迷是内科危急重症之一,临床上易被误诊为脑卒中及原发病的意识障碍而延误治疗,因而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及鉴别能力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对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13例中男7例,女6例;年龄48~83岁,平均67岁.入院前昏迷时间短1h,长5h,浅昏迷8例,深昏迷5例.糖尿病低血糖7例,饥饿性低血糖1例,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1例,高血压病史的3例,脑血栓后遗症1例,长期饮酒2例.本组患者入院时均有意识丧失,皮肤苍白,呼吸变浅,脉搏减慢,四肢肌张力减低,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作者:刘继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综合干预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0例哮喘患儿,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0例病患使用布地奈德/特步他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以及进行穴位外敷操作.疗程为3个月1次,并且对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大呼气流量变化进行观察,对其随访1年.结果:治疗前每年发病的频率约为(8.3±1.7)次,观察组在治疗前每年发病的概率约为(8.4±1.6)次.治疗随访1年后治疗组每年发病次数降至(1.7±1.5)次,观察组变为(3.5±1.3)次,将2组病患进行比对,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的提升肺功能.

    作者:刘华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MSCT、MRI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磁共振成像(MRI)对隐性骨折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X线显示阴性的隐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0例做了MRI、MSCT,MRI 10例,MSCT 16例.结果:X线阴性的病例在MSCT、MRI上均有骨折,3例椎体附件骨折X线及MRI显示阴性,MSCT可见骨折.结论:MSCT、MRI能显示隐性骨折的病变特点和严重程度,是隐性骨折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平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中药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3 1例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白头翁汤加地榆、木香、黄芪、甘草保留灌肠,2次/d,2周/疗程.观察病人腹痛、每日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肛门坠胀情况等.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0.3%,随访3~6个月,复发率9.5%.结论: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并辅以综合护理,可有效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作者:陈小琴;祝淑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氯芬酸钠栓治疗60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用双氯芬酸钠栓纳肛治疗FARP患者.方法:将60例FAR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坐浴后用双氯芬酸钠栓纳肛,对照组坐浴后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纳肛,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有效率86.7%,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明双氯芬酸钠栓治疗FARP有较好疗效,优于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

    作者:黄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MS患者按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相同的基本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并以Kupperman指数评分的改变来评价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Kupperman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评分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同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对PMS的恢复有较好的影响,临床当予以关注.

    作者:俞海虹;罗艳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鼠失血性休克早期肠肝组织TNF-α mRNA的动态变化及腹腔复苏的干预影响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后肠和肝组织内TNF-α mRNA表达、肠和肝病理损伤的动态变化,以及分别用复方氯化钠和临床腹膜透析液腹腔复苏后的干预影响,探讨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继发肠和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RT-PCR法检测对照组、休克组、IR1组(腹腔注射复方氯化钠)和IR2组(腹腔注射2.5%葡萄糖腹透液)肝组织TNF-αmRNA表达;观察肠和肝组织病理改变及各组死亡率.结果:休克组肝组织TNF-αmRNA表达在复苏后6h内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其肠组织TNF-αmRNA表达高峰出现于复苏后2h.休克组肠和肝组织各时点TNF-α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IR2组肠和肝TNF-α mRNA表达均比休克组降低,其发生轻度以上病理损伤的大鼠比例要小于休克组及IR1组(P均<0.01).结论:2.5%葡萄糖腹透液腹腔复苏可降低失血性休克死亡率、改善肠和肝组织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mRNA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邓哲;方道奎;王卫东;赵中江;冯永文;刘德红;王雪梅;孙冀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功能锻炼对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行早期功能锻炼的术后康复作用.方法:选择行手术复位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74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每组包括37例患者,观察组37例患者于开始手术之前与手术完成以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6.65±4.18)d(观察组)、(38.20±4.31)d(对照组),前者明显比后者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关节恢复灵敏率以及术后1年弃拐行走率分别对应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在骨折患者行手术之前及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部位关节灵敏度的恢复,使患者实现弃拐行走,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具有积极的护理作用.

    作者:沈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处理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的临床特点以及处理方法,积极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发生,提高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治经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均在我院获得确诊,其中8例经米非司酮或甲氨蝶呤(MTX)联合中药保守治疗;18例予药物保守治疗后行宫腔镜或B超监测下行清宫术,术后给予双腔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治疗成功;10例予药物保守治疗后行介入治疗.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病情凶险,争取早期明确诊断,采取保守治疗,采用多种治疗方式、个体化治疗,减少不良预后.

    作者:蒋盈盈;陈荷芳;毛意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陶洪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芪连抑糖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芪连抑糖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进行饮食、运动治疗,治疗组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芪连抑糖颗粒治疗.治疗1年后,复查75 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相关数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中75 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前下降,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芪连抑糖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作者:唐望海;续睿;张李兴;李莉芳;刘立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