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处理

蒋盈盈;陈荷芳;毛意李

关键词:剖宫产术, 瘢痕妊娠, 诊疗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的临床特点以及处理方法,积极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发生,提高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治经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均在我院获得确诊,其中8例经米非司酮或甲氨蝶呤(MTX)联合中药保守治疗;18例予药物保守治疗后行宫腔镜或B超监测下行清宫术,术后给予双腔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治疗成功;10例予药物保守治疗后行介入治疗.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病情凶险,争取早期明确诊断,采取保守治疗,采用多种治疗方式、个体化治疗,减少不良预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机制及效果.方法:本文作者选取了所在医院眼科于2009年8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280例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320只眼睛进行激光治疗,手术后3、6、12个月进行相应的FFA及彩色眼底像,一旦发现新生血管未消退者和无灌注区尚存者,就追加光凝治疗,并随访3~36个月.结果:在320只视网膜病变眼睛中,在激光治疗后,有45只眼睛水肿减轻或消失,新生血管部分或全部消退的有265只眼睛,视力不变甚至增进的有289只眼睛,有效率都达到了75%以上.结论:根据一定的治疗技术规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激光治疗,效果是较为明显的,也是一种较为规范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陶洪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人际沟通及礼仪在高职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随着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不断应用,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更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专业形象.本文作者通过阐述了人际沟通及礼仪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树立学生良好的专业形象的具体措施,对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爱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本文作者主要研究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成因,并分析了心脑血管疾病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通过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护和医治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作者:蒙钟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研究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运用小组制护理服务模式,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拆线时间以及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疼痛缓解和拆线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运用优质护理模式具有良好效果,有效的降低患者康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MSCT、MRI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磁共振成像(MRI)对隐性骨折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X线显示阴性的隐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0例做了MRI、MSCT,MRI 10例,MSCT 16例.结果:X线阴性的病例在MSCT、MRI上均有骨折,3例椎体附件骨折X线及MRI显示阴性,MSCT可见骨折.结论:MSCT、MRI能显示隐性骨折的病变特点和严重程度,是隐性骨折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平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在整个围产期生殖保健中孕期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能保证母婴健康,提高安全生产率,同时能帮助产妇产后快速恢复[1].为了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2010-2012年就诊的122例孕妇资料进行了研究,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就诊的孕妇122例,其中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61例患者为观察组.孕妇年龄20 ~36岁,平均年龄为(27.6±3.5)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产妇一般性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4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治疗体会

    目的:对48例腹腔镜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6例,分为两组,研究组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对照中,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6.67%,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不仅能够提升治疗疗效,而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较为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战立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主要分析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重建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的38例小儿气道异物患者,对其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儿中有25例在报告部位发现非金属性异物,且纤维支气管镜进一步确认为黄豆粒、饭粒、痰栓等.结论: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于小儿气道异物诊断有着临床推广意义,它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属于一种无创型且安全性高的临床检查手段,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作者:于军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颅脑损伤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规律分析

    目的:对CT、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6例,对其分别采取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经CT检查确诊84例,检出率为97.67%,经MRI检查确诊76例,检出率为88.37%,CT检出率高于MRI检查(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中CT检查的敏感性优于MRI检查,联合应用后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值得关注.

    作者:刘旋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临产妇共5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芪连抑糖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芪连抑糖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进行饮食、运动治疗,治疗组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芪连抑糖颗粒治疗.治疗1年后,复查75 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相关数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中75 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前下降,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芪连抑糖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作者:唐望海;续睿;张李兴;李莉芳;刘立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手术体位用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截石斜卧位及俯卧位两种手术体位在经皮肾镜(PCNL)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确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采用截石斜卧位,对照组49例,采用俯卧位.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患者术后舒适度、巡回护士劳累强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截石斜仰卧位体位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良好体位,并明显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作者:谢菊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足踝扭伤伴骨折的快速诊断

    目的:探讨足踝扭伤的诊断规则.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笔者从本院中选取400例患者,这些患者均为足踝患者,患者的大年龄为75周岁,患者的小年龄为19周岁,这些患者均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并且每位患者都进行了X检查.对该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探讨.

    作者:秦冠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给给予扩血管,强心,利尿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口服,治疗6个月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射血分数改善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倍他乐克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阚立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Apelin-13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Apelin-13水平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史、ECG、头颅CT或MRI、血管彩超检查,分为糖尿病不伴心脑血管疾病组(86例),糖尿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组(78例),并选取同期体检中心8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通过横断面研究评估指标Apelin-13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并分析Apelin-13与糖尿病及其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和T2DM伴大血管病变组血清Apelin-1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2DM伴大血管病变组血清Apelin-13水平低于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P<0.05);以血清Apelin-13为因变量,以BMI和HOMAIR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T2DM伴大血管病变组和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患者中,BMI和HOMAIR是影响血清Apelin-13水平的相关因素.结论:T2DM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有关.血清Apelin-13水平的降低可能是T2DM患者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的预测因子,Apelin-13可能是T2DM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柴杰;陈淑娟;黄少华;陈苑波;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将76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35例),分别给予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腹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标本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中晚期结直肠癌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除目的.

    作者:高绪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必静注射液在小儿胰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必静注射液治疗小儿胰腺炎(C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胰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分别为40例和30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静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消炎治疗,7d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心率、呼吸、体温(T)、白细胞(WBC)和血淀粉酶(BA)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实验组血清CRP、IL-6、TNF-α以及IL-18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CRP=6.78,tIL-6=4.92,tTNF-α=3.05,tIL-18=6.62,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心率和呼吸得到良好控制,体温、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也缩短,总治疗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静注射液治疗小儿胰腺炎可有效控制炎症、缩短患儿体质恢复时间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关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刺结合中药膏敷贴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膏敷贴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膏敷贴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针刺治疗.结果:经2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4%和88.5%,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7.5%和75.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较好.结论:针刺配合中药膏敷贴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阮炳炎;袁敏玲;赖丽钧;周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慢血流慢血流现象与心肌缺血、心绞痛关系密切,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进一步影响预后.因此笔者概括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近年来研究相关情况.指出了目前CSFP可能受到多种病因的影响及多种病机的作用.另外中西医结合干预CSFP有助于有效的改善冠状动脉,对降低心肌缺血、心绞痛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邓修作;严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