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桂利嗪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陈小敏

关键词:润燥止痒胶囊, 桂利嗪, 老年皮肤瘙痒症
摘要:目的:探讨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12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口服润燥止痒胶囊4粒/次,3次/d,及桂利嗪25 mg,3次/d,同时嘱其外用润肤乳.对照组63例口服桂利嗪25 mg,3次/d,同时嘱其外用润肤乳,两周为1疗程. 结果: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润燥止瘁胶囊联合桂利嗪可有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双极电凝输卵管结扎术80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局麻单孔腹腔镜下进行双极电凝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5月-2013年12月我县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中心接收的800例进行输卵管结扎手术的患者,对其在腹腔镜下进行双极电凝输卵管结扎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0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平均时间为(10.2±2.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12±2.52) mL,术后休息2h顺利离院,无住院病例.术后3个月内随访发现,无切口疼痛和切口感染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局麻单孔进行双极电凝输卵管结扎术,方法安全、简便,创面小、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邹力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0例晚期早产儿出院早期喂养状况的现状调查

    目的:探讨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晚期早产儿出院早期喂养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晚期早产儿通过回访的方式询问早产儿出院后1月内母乳喂养情况;并在早产儿矫正胎龄达40周后1个月(CA1月)、2个月(CA2月)、3个月(CA3月)时通过健康体格检查收集资料,并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晚期早产儿CA1月、CA2月体格生长明显落后于参考值;CA3月体重与参考值无统计学差异,而身长及头围仍落后于参考值.晚期早产儿出院后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低于参考值.结论:晚期早产儿的喂养问题主要存在于出院早期,主要问题早产儿方面在于吸吮力较弱和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早产儿父母方面主要在于缺乏科学的喂养早产儿的知识和技巧.

    作者:陈燕殉;张静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视网膜疾病中应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为医院提高视网膜疾病的整体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128例(132眼)视网膜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结合其手术效果、裸眼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本组1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1d患者的平均裸眼视力、眼压分别为(0.46±0.13)、(2.53±0.79) kPa[(19.2±5.7) mmHg],与治疗前的(0.11±0.07)和(1.53±0.62) kPa[(11.4±3.7)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本组患者未有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仅10例(10眼)于拔管期间出现轻微结膜下出血,占7.81%,术后3d自行恢复正常.结论:给予视网膜疾病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视力,并且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作者:谢洪涛;张慧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患者中实行人性化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0例糖尿病人,将这200例病人分成100例对照组和100例观察组,观察组使用的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护理,将这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实验组病人护理的有效率高达97%,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远远比对照组好,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人的护理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应该大力推广在糖尿人中使用人性化服务.

    作者:沈琴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性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96例带状性疱疹患者,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使用中药汤剂治疗,配合针刺以及西医药物结合使用;观察组使用纯粹的西药口服、静脉注射以及相关的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性疱疹显著效果.

    作者:颜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人际沟通及礼仪在高职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随着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不断应用,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更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专业形象.本文作者通过阐述了人际沟通及礼仪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树立学生良好的专业形象的具体措施,对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爱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与综合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儿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50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上呼吸道的临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血象检查等,一般比较容易作出诊断.患儿经综合治疗后,治愈率较高,达96.67%(145/150).结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不难,患儿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余为细菌引起.对病情综合分析,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愈率高.

    作者:陈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清四汤加双氯芬酸钠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清四汤加双氯芬酸钠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痛风急性发作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清四汤加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清四汤加双氯芬酸钠对患有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黄华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手术体位用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截石斜卧位及俯卧位两种手术体位在经皮肾镜(PCNL)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确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采用截石斜卧位,对照组49例,采用俯卧位.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患者术后舒适度、巡回护士劳累强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截石斜仰卧位体位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良好体位,并明显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作者:谢菊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综合干预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0例哮喘患儿,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0例病患使用布地奈德/特步他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以及进行穴位外敷操作.疗程为3个月1次,并且对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大呼气流量变化进行观察,对其随访1年.结果:治疗前每年发病的频率约为(8.3±1.7)次,观察组在治疗前每年发病的概率约为(8.4±1.6)次.治疗随访1年后治疗组每年发病次数降至(1.7±1.5)次,观察组变为(3.5±1.3)次,将2组病患进行比对,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的提升肺功能.

    作者:刘华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TA、MRA、DSA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差异

    目的:对CTA、MRA、DSA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DSA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34例,对其分别行CTA、MRA、DSA三维重建,对三种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4例患者经DSA三维重建技术共检出动脉瘤41个,经CTA检出37个,符合率为90.24%;经MRA检出36个,符合率为87.80%.显然CTA与MR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A、MRA、DSA三维重建技术各具优势,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关注.

    作者:吴泽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必静注射液在小儿胰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必静注射液治疗小儿胰腺炎(C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胰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分别为40例和30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静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消炎治疗,7d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心率、呼吸、体温(T)、白细胞(WBC)和血淀粉酶(BA)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实验组血清CRP、IL-6、TNF-α以及IL-18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CRP=6.78,tIL-6=4.92,tTNF-α=3.05,tIL-18=6.62,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心率和呼吸得到良好控制,体温、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也缩短,总治疗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静注射液治疗小儿胰腺炎可有效控制炎症、缩短患儿体质恢复时间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关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主要分析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重建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的38例小儿气道异物患者,对其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儿中有25例在报告部位发现非金属性异物,且纤维支气管镜进一步确认为黄豆粒、饭粒、痰栓等.结论: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于小儿气道异物诊断有着临床推广意义,它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属于一种无创型且安全性高的临床检查手段,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作者:于军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氯芬酸钠栓治疗60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用双氯芬酸钠栓纳肛治疗FARP患者.方法:将60例FAR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坐浴后用双氯芬酸钠栓纳肛,对照组坐浴后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纳肛,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有效率86.7%,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明双氯芬酸钠栓治疗FARP有较好疗效,优于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

    作者:黄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头痛宁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原发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头痛宁胶囊对原发性头痛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收治的原发性头痛患者患者90例,随机划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临床应用头痛宁胶囊方案进行治疗,B组应用氟桂利嗪联合吲哚美辛方案进行治疗,治疗3周后对比AB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达97.77%,B组的总有效率达66.66%,经对比AB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明显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头痛患者使用头痛宁胶囊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对血液流变起到改善的作用.

    作者:王启春;吴大鸿;董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临产妇共5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给给予扩血管,强心,利尿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口服,治疗6个月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射血分数改善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倍他乐克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阚立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痰浊中阻型眩晕与血浆渗透压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治疗前血浆渗透压水平,以明确痰浊中阻型眩晕与血浆渗透压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痰浊中阻型眩晕病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我院做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间血浆渗透压水平,对比分析两组间血浆渗透压水平及血钠浓度差别.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浆渗透压水平为273.1 mmol/L,血钠浓度为130.5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8.5 mmol/L和139.3 mmol/L(P<0.05).结论:痰浊中阻型眩晕发病机制与血浆渗透压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陈佩宣;朱中贵;金伟勋;黄俊河;郭万兵;张智;徐国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颈动脉、椎动脉狭窄2例报告

    颈、椎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颈动脉粥样硬化现象日益加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本文作者就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血管内支架术治疗效果进行探究,现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耿亚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本文作者主要研究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成因,并分析了心脑血管疾病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通过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护和医治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作者:蒙钟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