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鹰军;何静
从当前我国开展艾滋病(AIDS)防控工作的具体情况看,虽然近几年我国的AIDS治疗及预防技术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尚未建立控制AIDS扩散的有效防控机制.为了改变这一情况,笔者从创建疾病报告、建立监督站点、开展疾病调研三个方面提出了运用现场流行病监控模式开展AIDS防控工作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增加疾病防控人员对AIDS控制工作的认识.
作者:梁春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植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1年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骨折端均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94.23±11.68)d.术后随访1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90.36±4.52)分,其中1例中(2.7%),3例良(8.1%),33例优(89.18%),并无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畸形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效果明显,操作准确,能维持塌陷骨折复位稳定性.
作者:周传华;秦明富;赵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薇乔网肝包裹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43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薇乔网肝包裹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中,治愈40例,占93.02%,死亡3例,占6.98%.结论: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薇乔网肝包裹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胡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肺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病情不同分为肺癌组和肺部良性病变组,均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检测结果.结果:肺癌组患者的糖类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和癌胚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46.7%、55.6%和46.7%,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的13.3%、15.6%和11.1%(P<0.05);肺癌组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敏感度是55.6%,准确率为77.8%,特异度高达100%.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度为95.6%,准确率为91.1%,特异度高达88.9%,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肺癌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彬阶;胡丽;陈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干细胞移植抗衰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5例年龄在45 ~ 79岁的健康人群作为实验者,术前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先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采用1.0×108的干细胞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完后,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再采用1.0×10 7的干细胞静脉滴注,控制干细胞滴速在20滴/min,整个围手术期常规进行心电监护及血气指标监测,术后留观24 h,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水平,并观察实验者治疗前后皮肤、肌肉、睡眠、食欲等情况.结果:本组35例实验者在干细胞移植治疗3个月后,皮肤变得光滑、有光泽,男性肌肉及女性乳房变得紧实,睡眠、精力及食欲等也均得到显著改善,仅2例无明显疗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4例(11.43%)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发热,2例全身不适,未引起其他严重不良后果.治疗前SOD为(0.4±0.3),治疗后SOD为(0.9±0.4),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细胞移植抗衰老效果确切、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望在抗衰老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维持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维持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术前对比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及苏醒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术时采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刘兴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Ⅲ、Ⅳ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骨伤科治疗的70例肱骨近端Ⅲ、Ⅳ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6~9个月的随访,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5.71%,对照组为68.5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螺钉松动脱落、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Ⅲ、Ⅳ型骨折利于骨折部位的固定及康复,对患者早期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宋晓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疑似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B超或尿路X线平片检查均难以确诊,进而行多层螺旋CT输尿管曲面重建,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确诊,其中37例患者为尿路结石,3例患者为输尿管占位病变,2例患者为阑尾炎;且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可清晰显示患者结石大小、形态及位置.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是一种高效、可靠、便捷的诊断方式,将其应用于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志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接受治疗的肺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行培美曲塞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3.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率为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维持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比较单孔与双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孔组和单孔组,每组65例;其中双孔组患者采用常规双孔引流术式治疗;单孔组患者采用改良单孔引流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单孔组和双孔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双孔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单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双孔组(P<0.05).结论:与双孔引流术相比,单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便、术中创伤小,可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刘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D-二聚体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5例为观察组(处于急症期的患者38例,处于缓解期的患者37例),并选取同一时期的肺部正常者7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验,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研究数据显示,AECOPD患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肺部正常者高,而且急症期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96±0.26)mg/L,缓解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64±0.26)mg/L,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36±0.19] mg/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高,急性期患者比缓解期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值高.因此,D-二聚体在AECOPD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徐爱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技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所收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患者18例,其中16例采用腹壁横切口,2例采用腹壁纵切口,分析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化脓及脂肪液化.结论:该手术方式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疗效明显.
作者:夏步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评定(ROM)以及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OM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郑根贤;周忠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探讨锁定钢板对骨折治疗的价值.方法: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15例、良好13例、不佳0,整体资料有效率为100.0%,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且治疗效果显著15例、良好9例、不佳4例,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5.7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稳定性强、创伤小、愈合效果好.
作者:蒙显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研究病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其中治疗组应用抗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脱水以及中药离子透入的中西医结合辅以关节松动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应用传统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6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愈率84%,有效率96%;对照组75例,治愈47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治愈率63%,有效率83%,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牵引疗法,具有见效快、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显著等优势.
作者:练天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研究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探索寻求一种对老年糖尿病初期患者有效、安全及依从性良好的胰岛素制剂,提高、改善目前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诺和锐30R治疗组和诺和灵30R对照组.在治疗12周以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降血糖效果.结果:治疗组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晚22时血糖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诺和锐30R治疗初诊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发生相应的低血糖等不良情况,疗效较好,且患者未出现抵抗状态,接受情况较好,低血糖反应比例较低.
作者:李军;许业柱;袁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20例患者,对其门诊或住院期间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本院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够合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到58.33%,其中注射剂的使用率为62.8%,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率为8.5%,医生的处方存在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不明确、品种选择不当、用法用量不当、联合使用不当等不合理现象.结论:本院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待提高,临床医生应当加强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及管理.
作者:陈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常规抗菌药物基础上,观察组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而对照组利用传统吸痰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短体温、症状、住院和血常规恢复时间.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对重症肺部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大大缩短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时间,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治愈率.
作者:袁宝斌;王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程度.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某三甲医院医疗、护理、药剂、医技人员进行生活习惯和骨质疏松症知识调查.结果:深圳市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1% ~ 93.8%,但日常生活采取高钙饮食、体育运动、日照等预防骨质疏松症者的比例少.结论:医务工作者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重视程度与规范化预防、诊断和治疗知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柴杰;阎德文;周彩荣;贾爱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规范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以便有效保障PICC置管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5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PICC规范化管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给予PICC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缓解患者痛苦.
作者:鄢文智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