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梅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感染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所收治腹泻患儿278例,采集全部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相关病原微生物检测.比较致病菌感染率及病毒感染率,以及分析其季节变化特点.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278例腹泻患儿共检出148例病原微生物,总检出率为53.2%.所检出病原微生物中,共发现致病菌40例(14.4%),病毒108例(3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菌所致腹泻全年均可发生,伴随着气候转暖,婴幼儿急性腹泻发病率呈正相关比例上升,其中以夏季为婴幼儿腹泻致病菌感染高峰期,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毒感染高峰期为冬季,随着气温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多发于冬季;致病菌感染与环境卫生、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多发于夏秋季,可根据季节变化特点实施相关防治措施,降低婴幼儿腹泻发病率.
作者:吴鹰军;何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为今后对这一特殊人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108例肺结核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形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肺结核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季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IA)的磁共振弥散加权(DWI)异常与颈动脉彩超联合诊断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经DWI检查结果分为DWI异常组、正常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三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和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率.结果:DWI异常组、DWI正常组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DWI异常组斑块的检出率高于DWI正常组.DWI异常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的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狭窄程度高于DWI正常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的DWI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斑块或动脉狭窄有关.
作者:徐蓓;王蓓;李洪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评定(ROM)以及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OM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郑根贤;周忠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痛泻要方及防风对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激动剂(胰蛋白酶)诱导Caco-2细胞建立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模型,以跨膜电阻(TEER)和荧光黄透过率为指标,评价其屏障通透性.分别给予含痛泻要方原方、痛泻要方无防风方、防风的血清研究药物对Caco-2细胞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痛泻要方和防风均显著升高Caco-2细胞屏障的TEER值,降低细胞屏障荧光黄透过率(P<0.05),痛泻要方无防风方对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痛泻要方及防风对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起保护作用.
作者:谭许朋;韩宗余;温亚;刘德明;胡旭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后期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评分都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痛苦,保证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作者:谭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滴结合雾化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014年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COPD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滴,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雾化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老年COPD合并感染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滴加雾化,能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程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在始兴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妇康片治疗,实验组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江小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比较单孔与双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孔组和单孔组,每组65例;其中双孔组患者采用常规双孔引流术式治疗;单孔组患者采用改良单孔引流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单孔组和双孔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双孔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单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双孔组(P<0.05).结论:与双孔引流术相比,单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便、术中创伤小,可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刘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室(ICU)焦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焦虑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静脉注射,分析比较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情况.结果:给予右美托咪定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用药后2h、10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心率、平均动脉压较用药前逐渐下降,用药后8 min和15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用药后血氧饱和度各时间观察点无明显变化.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缓解ICU焦虑患者焦虑状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付磊;温建立;王远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评价无张力片修补法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疝气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9例,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手术,对其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56%、21.8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率分别为20.52%、2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治疗疝气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适用于各类疝气患者手术治疗.
作者:周克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胃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性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幽门螺旋杆菌(HP)根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0.6% (P< 0.05).结论:治疗胃炎患儿采取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能够缩短疗程,提高HP清除率,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向金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基层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来院就诊的普外科手术使用抗生素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和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150例普外手术患者中预防性给药77.3%,其余为治疗性给药.手术后切口甲级愈合达到88.3%;切口感染率占3.3%,其中Ⅰ类切口感染率是0.0%,Ⅱ类切口感染率是2.6%,Ⅲ类切口感染率是13.6%,治疗性给药切口感染率和预防性给药切口感染率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用药以及用药时间长的患者,其切口感染率和单一用药以及用药时间短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引起.结论:在基层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把握患者指征,掌握其应用时机,防止多联用药以及长时间大剂量地用药,并降低菌种的耐药性.
作者:姚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克霉唑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WC)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所收治VVC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经治疗后,随访1年,对照组48例患者中,共有18例复发,其复发率为37.5%;观察组48例患者中,共有8例复发,其复发率为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VVC,疗效显著,且可有效防止阴道菌群失调,提升阴道抗感染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党建红;胡电;杨潇;金志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急性眩晕病例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筛选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20例急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静滴,B组: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静滴,C组阿魏酸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静滴.连续治疗3~5d,分析比较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7.5%,B组为65.0%,C组为47.5%,三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A组银杏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小,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兰迅;贾道全;钟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中约有50%并发临床糖尿病肾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上有良好的疗效,不仅能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还可以减缓该疾病的进程,无禁忌证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尽早使用ACEI类药物.
作者:周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比较利用微波、药物以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门诊收治的180例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复方莪术油栓治疗组以及宫颈环形电切治疗组,每组60例,分别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发展归为轻、中、重三种类别,每组中轻、中、重度均为20例.观察每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康复情况.结果:对于轻、中度宫颈糜烂患者,微波治疗、复方莪术油栓治疗以及LEEP刀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重度宫颈糜烂患者,LEEP刀手术治疗效果要优于微波治疗以及复方莪术油栓治疗,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宫颈糜烂的治疗,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轻中度宫颈糜烂可选用物理微波或复方莪术油栓进行治疗;重度宫颈糜烂可选用LEEP刀进行治疗.
作者:陆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前眼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2例(120眼)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眼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和手术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21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眼位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缩短手术治疗时间.
作者:肖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通过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减少中药注射剂输液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通过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制定中药制剂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范,从查对环节、配药与配伍环节、操作环节、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环节等方面做好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旨在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使得中药注射剂输液更为规范、安全,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中药注射剂输液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要尤其重视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问题.
作者:林巧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疗法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保暖、胃肠减压、对症处理等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新生儿抚触疗法,对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胃肠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7.5%,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患儿胎便排净时间、吸允吞咽建立时间、插胃管时间及经口全肠道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能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尽快建立吸允吞咽功能,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阚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