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施方法与效果观察

吴晖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示范病房, 实施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施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4月以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方法,并与开展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后患者对基础护理、照顾和关怀、护理知识和技术以及安全感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对和谐护患关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为今后对这一特殊人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108例肺结核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形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肺结核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季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早发型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早发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2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16例早发型(年龄低于4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早发型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6例普通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普通组,年龄高于4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特征与病理类型.结果:①早发组与普通组在贫血方面对比存在较大差异,早发组贫血情况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附件累及、宫颈累及、与腹水细胞学检查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发组G1分化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在病理分期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子宫内膜癌的产生与患者月经生育史、年龄有着较大关联,未绝经的患者分期早,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李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维持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维持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术前对比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及苏醒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术时采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刘兴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孕妇女卵巢血供彩色多普勒特点与卵泡发育及卵巢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不孕妇女卵巢血供彩色多普勒特点与卵泡发育及卵巢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0名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优势卵泡及卵巢动脉血流情况.结果:对照组70名研究对象均排卵,且卵巢动脉随月经周期大速度及小速度逐渐增高,主要表现为高振幅低阻抗,波动指数及阻力指数逐渐降低;观察组未排卵患者卵巢动脉的主要表现为持续性低振幅高阻抗,波动指数及阻力指数较高,且血流改变和月经周期无关.结论:不孕和卵巢供血明显降低有较大的相关性,通过对不孕妇女卵巢血供情况的观察可对其卵巢功能状态进行预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张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早期功能练习配合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功能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对肢体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功能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及日常生活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其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例、18例、16例及60.0%,观察组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早期功能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关节功能活动,提高预后生存质量,有效降低致残率.

    作者:林上清;谢春雷;李春霞;肖晓梅;陈兴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两种防治方法对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防治方法对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单纯添加维生素D3组)和对照组(添加维生素D3和钙剂组),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佝偻病患病情况以及6个月时血清25-羟维生素D及血钙水平.结果:两组婴儿在发育指标、佝偻病患病率、血清25-羟维生素D及血钙水平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在婴儿期只要保证摄入维生素D3 400 IU,即能达到预防佝偻病的目的,无需额外补充钙剂.

    作者:孟晶;焦喜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研究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胃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性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幽门螺旋杆菌(HP)根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0.6% (P< 0.05).结论:治疗胃炎患儿采取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能够缩短疗程,提高HP清除率,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向金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危儿纵向监测与早期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模式对高危儿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来院就诊的高危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采用常规儿童保健指导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干预;用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早期综合干预前后新生婴儿行为评定(NBNA)评分和Gesell量表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高危儿的临床预后.

    作者:代惠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指导体会

    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危重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护理与健康指导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作者就此结合临床工作体会做一简要探讨.1 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①心前区疼痛:大部分患者出现压榨性、烧灼样疼痛症状,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减轻.

    作者:孙姣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重庆开县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开县新生儿听力缺陷的流行病学概况及新生儿听力缺陷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耳声发射分析仪(OAE)与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对开县的13 86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正常新生儿和高危组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患病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所有新生婴儿应常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加强宣教,增加复筛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刘及江;刘艳;苟华;王锋;汪祖益;王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心理健康咨询在截瘫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心理健康咨询在截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截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健康咨询.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健康状态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与护理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截瘫患者护理中采用心理健康咨询,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双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运用PDCA缩短门诊患者输液等候时间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循环体系(PDCA)法在缩短门诊患者输液等候时间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门诊患者输液等候时间长的问题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检查执行计划的效果.结果:统计显示改进后的输液患者平均等候时间从15 mm缩短至7 min,较前缩短了8 min.结论:实施PDCA循环法能有效缩短患者的输液等候时间,显著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刘敏;肖美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急危重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急危重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急危重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抗感染治疗,实验组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急危重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病灶的缩小以及临床症状改善.

    作者:张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升降散联合西药治疗肺热病邪犯肺卫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升降散联合西药治疗肺热病邪犯肺卫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间肺热病邪犯肺卫证的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基础上联合升降散治疗,疗程均为1周,观察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3.7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联合西药治疗肺热病邪犯肺卫证具有良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黄权;王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在始兴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妇康片治疗,实验组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江小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成人哮喘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成人哮喘的长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和地塞米松静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成人哮喘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孙青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痛泻要方及防风对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痛泻要方及防风对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激动剂(胰蛋白酶)诱导Caco-2细胞建立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模型,以跨膜电阻(TEER)和荧光黄透过率为指标,评价其屏障通透性.分别给予含痛泻要方原方、痛泻要方无防风方、防风的血清研究药物对Caco-2细胞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痛泻要方和防风均显著升高Caco-2细胞屏障的TEER值,降低细胞屏障荧光黄透过率(P<0.05),痛泻要方无防风方对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痛泻要方及防风对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起保护作用.

    作者:谭许朋;韩宗余;温亚;刘德明;胡旭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护理探讨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记录一级基本资料,探讨对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施以临床护理干预的优势.研究发现,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明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表达

    目的:了解D-二聚体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5例为观察组(处于急症期的患者38例,处于缓解期的患者37例),并选取同一时期的肺部正常者7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验,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研究数据显示,AECOPD患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肺部正常者高,而且急症期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96±0.26)mg/L,缓解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64±0.26)mg/L,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36±0.19] mg/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高,急性期患者比缓解期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值高.因此,D-二聚体在AECOPD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徐爱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康莱特注射液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应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6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静脉滴注200 mL康莱特注射液,1次/d,21 d为1个周期,两个周期后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为62.18%,治疗进展时间平均为(2.34±0.78)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陈娇玲;杨钰贤;陈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