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张新树

关键词:中医, 内科, 临床研究, 现状, 问题
摘要: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历史悠久,在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较完备的医学理论体系,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深远的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中医内科临床研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与临床研究不相关的或者阻碍临床发展的问题亟需解决.因此,对中医内科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内科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探寻中医内科的发展策略,对中医内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医内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发展对策.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拔罐联合TDP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拔罐联合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3-2013年7月收治的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万花油涂抹联合TDP照射治疗,实验组以万花油为介质进行拔罐治疗,并结合TDP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消除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联合TDP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恢复快.

    作者:刘永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川崎病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提高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会芳;谢林爱;赵素琴;张全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30家医院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重庆市南岸区30家医院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现状.方法:对调查区域内医院的院长、护理部、护士长、护士发放自制调查问卷300份,现场访谈10个院长和10个护理部主任.结果:全面推行护理岗位管理的医院为0,部分开展护理岗位管理的医院为40%.结论:开展岗位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和如何细化开展.

    作者:张小敏;李娟;童家竹;范代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宫血宁胶囊治疗皮下埋植避孕引起阴道流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宫血宁胶囊治疗皮下埋植避孕引起阴道流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宫血宁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流血天数、滴血天数、总流血天数、流血/滴血次数、平均流血/滴血天数、间歇天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流血天数、总流血天数及平均流血/滴血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天数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血宁胶囊治疗皮下埋植避孕引起阴道流血临床效果较佳.

    作者:陈延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肠外营养在高位肠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肠外营养在高位肠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高位肠漏住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65.4%,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高位肠漏中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薛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7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35例,分别进行临床研究.观察组采用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诱导,参考组采用静脉复合全麻诱导.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阻滞完全时间均明显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快速阻滞麻醉,安全性高.

    作者:杨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力衰竭诊断中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应用探析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诊断中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5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者7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胱抑素C(CysC)和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生化指标.结果:心功能越差,cTnT、CysC和NT-ProBNP水平上升越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nT、CysC和NT-ProBNP指标联合检测心力衰竭效果明显,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福生;赵莲;王敏;胡志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术中唤醒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术中唤醒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20例术中唤醒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体位变化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在术中唤醒,唤醒后有3例出现交流障碍,2例患者出现躁动,1例因放弃唤醒麻醉而改为喉罩全麻.患者因体位变化MAP、HR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中唤醒患者安全、可行,有利于保护脑功能,减少并发症.但是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谢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素质及职业安全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素质及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全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及水平.因此,必须提高护士的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确保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健康.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根据供应室工作中心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供应室人员受到伤害,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院内感染.

    作者:张丽春;郎磊;张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实验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良好.

    作者:吴秋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4例、50例,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八个方面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曹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接收的7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手术,研究组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GO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效果明显,提高生存率.

    作者:米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以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护理前后WHOQOL-100以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研究组WHOQOL-100及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354例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进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的术前心理护理及评估,术后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354例患者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无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褥疮、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耀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老年干部保健中医体质分型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老年干部预防保健工作中应用中医体质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中老年干部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预防保健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体质分型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次数,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干部保健预防过程中,应用中医体质分型治疗可有效提高中老年干部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佩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则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率,对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情况及预防猝死、指导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彦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科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不同科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保持各科室护士心理健康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袁(SCL-90)对本院不同科室150名护士进行心理压力问卷调查,观察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妇外科护士比其他科室护士SCL-90各项因子分都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内儿科护士SCL-90除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结论:不同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明显,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疏导不良因素,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黄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就诊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法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其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胆红素变化以及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黎媛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索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治疗的6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非血液灌流,治疗组是采用血液灌流,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胆碱酯酶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实施血液灌流后,血液胆碱酯酶浓度明显升高,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氯磷定总量指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好.

    作者:张琼;阳小灵;周观林;刘先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