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进展

陈志红;卢春键;易无庸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 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以及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专病专方,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性.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吴燕平周期性治疗内异性不孕经验介绍

    内异性不孕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女性不孕.内异症(EMT)[1]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多侵犯卵巢、盆腔腹膜、输卵管、直肠等部位,是一种具有转移、种植和生长特性的良性肿瘤,由其引起的病症之一就是不孕.由于此病病灶部位多样化,直接导致临床症状的多变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主要累及年龄在25 ~ 45岁之间的育龄期妇女,人工流产次数、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等都是内异症的高危因素[2].研究表明,内异症患者出现不孕的机率高达常人的20倍左右[3].内异性不孕的高发病率及反复难治性对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吴燕平主任中医师就职于浙江省中医院30余年,师从裘笑梅教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且见解独到,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常见疾病.吴老师根据子宫内膜的特异性,运用中医中药周期性治疗内异性不孕,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吴老师治疗该病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丽娜;曾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血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的恢复时间,观察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低于观察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眩晕不同中医证候分型颈椎X线表现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眩晕不同中医证候分型颈椎X线摄片的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眩晕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同时为患者提供颈椎五位X线摄片检查,观察不同证型患者检查结果间的差异性,比较统计从而推断颈椎X线摄片对于眩晕不同中医证候分型的应用价值.结果:200例眩晕患者,痰湿中阻证74例,占37.00%;治肝阳上亢证43例,占21.50%;气血亏虚证35例,占17.50%;肾精不足证29例,占14.50%;瘀血阻窍证19例,占0.95%.其中痰湿中阻证患者经颈椎五位X线摄片检查出现了颈椎生理曲度和稳定性改变、韧带骨化等临床症状,且椎体骨质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出现例数高,且显著高于其余观察指标出现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患者相比较,该类型患者X线特征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中阻型眩晕症患者颈椎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医者诊断眩晕提供帮助.

    作者:郭爱菊;高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伤寒论》中虚实与八纲辨证中虚实的差异浅析

    《伤寒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其条文中涉及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相关词条.如果仅认为《伤寒论》中的虚实概念等同于与“八纲”中的虚实概,其实就忽略了中医学中相关概念是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必然[1].中医学的相关概念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其意义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八纲辨证中所包含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意思是指疾病的本质,包含了人体一系列的证候群,与《伤寒论》中各相应概念的含义不尽相同.例如《伤寒论》中表里指的是人的躯体内外实体部位,而不是所谓的经络与脏腑[2].同样《伤寒论》中虚实是指人体有形与无形的病邪、人体内阳气与津液的盛衰情况以及寒热状态,而不是“八纲”的虚证和实证.

    作者:刘涛;王中华;李金田;张毅;赖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推拿联合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推拿+中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3组患儿分别予鼻病推拿术联合中药口服、单纯口服中药、口服氯雷他定片联合糠酸莫米松喷雾剂喷鼻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儿治疗结束和随访1月时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时,3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推拿+中药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月,3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提高(P<0.05);推拿+中药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症状体征积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时,推拿+中药组总有效率93.3%,中药组总有效率60.0%,西药组总有效率73.3%.推拿+中药组总有效率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月,推拿+中药组总有效率86.7%,中药组总有效率33.3%,西药组总有效率0.推拿+中药组总有效率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1).结论:推拿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满意,效果维持时间比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长.

    作者:徐慧贤;沈志勇;陈舒;邵傲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六经病欲解时临床应用医案6则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经典著作,创立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其注家不下千家.随着目前经方热的出现,经方正日益受到临床各科的重视.但是《伤寒杂病论》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们,比如“六经病欲解时”就是其一,大学老师多略而不谈,而各个注家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令经方学习者头痛不已.今年笔者参加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举办的仲景书院首期仲景国医传人班的学习,有幸聆听到山西的马文辉教授关于“六经病欲解时”的讲解,令我茅塞顿开,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作者:赵金岭;乔新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从肝郁论治失眠症医案6则

    随着自然环境、生活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失眠日益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代王翘楚教授在失眠症领域潜心研究数十年,根据中医传统理论,提出“从肝论治”失眠症及其相关疾病的新思路,又毫无保留地悉心传授于前去求学的各届学生.俞承烈老师曾拜王翘楚教授为师,从临证用药、科研设计到学术创新,得到了多方的指导.俞承烈主任中医师作为浙东名医范文虎的第三代弟子,秉承“一病之起,必有其因,症形虽多,必有重心”的学术观点,又在学习这一思路的基础上,临证发现失眠症多以肝郁为主,并兼夹其他证候,在临床从肝郁论治多获良效.故特举数例俞承烈老师临证验案,以飨同道.

    作者:朱广亚;黄敏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傅华洲从经方论治不寐经验介绍

    傅华洲,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杭州市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傅主任熟谙经典,善用经方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在治疗情志疾病上有独特的造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兹将其运用经方从少阳论治不寐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作者:钱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TDP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TDP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TDP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月经情况、子宫动脉血流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清β-内啡肽(β-EP)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月经颜色紫暗及月经有血块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月经颜色紫暗及月经有血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动脉PI、RI及A/B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子宫动脉PI、RI及A/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CP-1及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β-EP及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MCP-1、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β-EP、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TDP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和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调节MCP-1、HMGB1等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郭瑞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电针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治疗前后对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退变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多普勒超声记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98%,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CV量表眩晕(程度、频度和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上升,颈椎退变程度均有改善,CASCS评分均升高,PSV及EDV均增加,RI及PI均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观察组ESCV量表各项评分、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V及EDV均快于对照组,RI及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缓解颈源性眩晕患者的头晕及伴随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和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且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内服治疗.

    作者:李国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崔玉衡治疗痤疮经验介绍

    痤疮是青春期男、女常见的皮肤病,以面部、背部、前胸多发的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等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重者可出现结节、囊肿和脓肿.据流行病学调查,80% ~ 90%的青少年都患过痤疮[1].本病轻者青春期过后多能自然减轻或痊愈,重者或治疗不当常常遗留瘢痕、色素沉着,影响面部美观.国家级名老中医崔玉衡是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河南中医学院特聘教授,行医70余年,善于治疗妇科及内科杂病,其认为痤疮多发生于人体面部和胸背部,原因是上焦肺经血分有热,兼外受风邪,临床多采用清上焦血分热邪,配以祛风脱敏之药治疗,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出治疗痤疮的常用方药即清上解毒汤和玉颜散,二方一内服,一外用,对大多数痤疮患者均能收到良好疗效.现将崔教授对于痤疮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赵阳;杨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董自安运用调气法治疗便秘医案6则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排便次数每周少于2次;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董自安老中医现就职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门河卫生院,副主任中医师,年逾花甲,扎根基层近四十载,学验俱丰,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擅治脾胃病,对妇科病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在临床上以调气法为主,通过补气、升提、行气、降气、温阳、清气诸法,治疗便秘每每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作者:董姣;董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A、B、C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归龙汤、西药及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比较3组治疗3月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全血还原黏度(WBRV)、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HBV、LBV、PV、WBRV、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BV、LBV、PV、WBRV、HCT均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EPCR、vWF均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疗效确切,较西药治疗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惠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十一味益肾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及肾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十一味益肾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NIDDM)大鼠的降血糖作用以及对肾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养联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达格列净组和十一味益肾降糖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达格列净组每天灌胃达格列净片1 mg/(kg·d),十一味益肾降糖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十一味益肾降糖方水煎液2、4、16 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Wnt4、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HbA1c、FINS水平升高,IRI升高,Wnt4、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达格列净组、十一味益肾降糖方中、高剂量组大鼠FBG、HbA1c、FINS水平显著降低,IRI显著降低,Wnt4、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前比较,达格列净组、十一味益肾降糖方高剂量组大鼠FB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前比较,达格列净组、十一味益肾降糖方中、高剂量组大鼠HbA1c、FINS水平显著降低,IRI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一味益肾降糖方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调节糖代谢,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高表达.

    作者:杨娜;刘丰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伐昔洛韦联合火针拔罐艾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伐昔洛韦联合火针、拔罐及悬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予以伐昔洛韦片、维生素B1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火针、拔罐及悬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局部挑疱及湿敷治疗,2组均治疗10天,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0%,对照组8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疗程结束后1月,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分别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1月后,观察组发生后遗神经痛比例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火针、拔罐及悬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良好,对急性期止痛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何翠英;眭道顺;肖卫棉;刘珍华;李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邓伟民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经验介绍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是发生于绝经后女性的一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无绝经后骨质疏松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归为骨痿、骨痹范畴.2016年由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与美国内分泌学会制定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及生活质量,并涉及医疗、社会及经济等领域.邓伟民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康复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学术带头人之一.

    作者:陈艳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研究进展

    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首选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容易发生内瘘皮下血肿、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如治疗不当,终可能导致内瘘失用.中医外治法在该领域近年的研究有所进展,尤其是中药外敷法在干预内瘘皮下血肿、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方面收到较好疗效.现就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对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应用概况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黎常利;李正胜;谢娟;卢晶晶;张雄峰;杨一楠;王志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青蒿素发明的历史追踪及启示

    青蒿素是国家“523”任务的重要成果,它的发明经历了模糊探索期、单体发现期和适用药物发明期3个阶段.广开思路、发现苗头、全面衡量、确定重点,是青蒿素发明的基本路径;顶层设计、分工明确、协作创新,是青蒿素发明的有效模式;尊重传统医药、相信群众力量、弘扬奉献精神,是青蒿素发明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霁堂;凌子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的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证型与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0例CAG患者胃黏膜进行中医微观辨证分型、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比较不同中医微观证型患者癌前病变发生率、免疫组化指标(CD34+、Ki67)的差异,探讨CAG患者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220例CAG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中医微观证型中,胃阴不足型72例,脾胃虚寒型36例,肝郁气滞型34例,胃络瘀阻型31例,肝胃郁热型28例,脾胃湿热型19例.不同中医微观证型CAG患者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与脾胃湿热型患者肠上皮化生率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上皮内瘤变率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CD34+平均光密度值高于肝胃郁热型、胃络瘀阻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P<0.05);脾胃湿热型与脾胃虚寒型高于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P<0.05).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Ki67平均光密度值高于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与胃络瘀阻型(P< 0.05,P< 0.01),且脾胃湿热型高于肝胃郁热型(P<0.01).结论:CAG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有着密切关系,其中肝郁气滞型与脾胃湿热型患者癌前病变发生率更高,应及早予以有效干预,降低胃癌发生率.

    作者:赵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化痰消瘀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消瘀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28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4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加化痰活血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9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6.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心绞痛发作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胸痛、胸闷、气短、心悸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4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及T波倒置导联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及T波倒置导联数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化痰消瘀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少发作时间,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作者:张华丽;孙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