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维钰;高飞霞;巫海旺;林炜娴;杜鑫;郜洁
目的:观察伐昔洛韦联合火针、拔罐及悬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予以伐昔洛韦片、维生素B1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火针、拔罐及悬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局部挑疱及湿敷治疗,2组均治疗10天,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0%,对照组8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疗程结束后1月,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分别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1月后,观察组发生后遗神经痛比例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火针、拔罐及悬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良好,对急性期止痛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何翠英;眭道顺;肖卫棉;刘珍华;李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傅华洲,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杭州市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傅主任熟谙经典,善用经方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在治疗情志疾病上有独特的造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兹将其运用经方从少阳论治不寐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作者:钱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内异性不孕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女性不孕.内异症(EMT)[1]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多侵犯卵巢、盆腔腹膜、输卵管、直肠等部位,是一种具有转移、种植和生长特性的良性肿瘤,由其引起的病症之一就是不孕.由于此病病灶部位多样化,直接导致临床症状的多变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主要累及年龄在25 ~ 45岁之间的育龄期妇女,人工流产次数、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等都是内异症的高危因素[2].研究表明,内异症患者出现不孕的机率高达常人的20倍左右[3].内异性不孕的高发病率及反复难治性对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吴燕平主任中医师就职于浙江省中医院30余年,师从裘笑梅教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且见解独到,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常见疾病.吴老师根据子宫内膜的特异性,运用中医中药周期性治疗内异性不孕,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吴老师治疗该病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丽娜;曾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首选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容易发生内瘘皮下血肿、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如治疗不当,终可能导致内瘘失用.中医外治法在该领域近年的研究有所进展,尤其是中药外敷法在干预内瘘皮下血肿、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方面收到较好疗效.现就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对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应用概况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黎常利;李正胜;谢娟;卢晶晶;张雄峰;杨一楠;王志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经典著作,创立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其注家不下千家.随着目前经方热的出现,经方正日益受到临床各科的重视.但是《伤寒杂病论》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们,比如“六经病欲解时”就是其一,大学老师多略而不谈,而各个注家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令经方学习者头痛不已.今年笔者参加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举办的仲景书院首期仲景国医传人班的学习,有幸聆听到山西的马文辉教授关于“六经病欲解时”的讲解,令我茅塞顿开,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作者:赵金岭;乔新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2组患者均治疗8周.评估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痉挛指数(CSI)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9.31%,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2组CSI、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SI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傅雅萍;季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定痛膏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00例骨科急慢性疼痛患者的病历资料,将采用定痛膏治疗的70例患者纳入治疗组,采用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天,2组VAS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2组VAS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3天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皮肤瘙痒1例,缩短每天敷药时间后自行缓解.结论:定痛膏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孙毅东;陈宝婷;李玲玲;叶凌云;林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后观察患者肩关节功能、焦虑的改善情况,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前屈肌力、前屈角度、功能、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98.11%,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4.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促进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汤联合西药治疗阴虚燥热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阴虚燥热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养阴清肺汤.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咳嗽、咯痰、喘息及肺部啰音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清肺汤联合西药治疗阴虚燥热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葛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证型与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0例CAG患者胃黏膜进行中医微观辨证分型、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比较不同中医微观证型患者癌前病变发生率、免疫组化指标(CD34+、Ki67)的差异,探讨CAG患者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220例CAG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中医微观证型中,胃阴不足型72例,脾胃虚寒型36例,肝郁气滞型34例,胃络瘀阻型31例,肝胃郁热型28例,脾胃湿热型19例.不同中医微观证型CAG患者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与脾胃湿热型患者肠上皮化生率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上皮内瘤变率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CD34+平均光密度值高于肝胃郁热型、胃络瘀阻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P<0.05);脾胃湿热型与脾胃虚寒型高于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P<0.05).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Ki67平均光密度值高于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与胃络瘀阻型(P< 0.05,P< 0.01),且脾胃湿热型高于肝胃郁热型(P<0.01).结论:CAG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有着密切关系,其中肝郁气滞型与脾胃湿热型患者癌前病变发生率更高,应及早予以有效干预,降低胃癌发生率.
作者:赵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伤痛胶囊结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纤维蛋白原(FIB)、神经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复方伤痛胶囊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检测FI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6 (IL-6).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FIB、TNF-α、IL-2、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血FIB、TNF-α、IL-2、IL-6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总有效率观察组94.83%,高于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伤痛胶囊结合后路内固定术可有效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FIB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罗晓;李晶;李毓吉;左可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的疗效.方法:纳入90例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2组均予常规干预,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涤痰汤加味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痰浊蒙窍证症状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水平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评分和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痰浊蒙窍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DL评分和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痰浊蒙窍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血清Hcy和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血清Hcy和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涤痰汤加味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措施干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神经毒作用,促进脑血液循环,进而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曲悦君;刘华锋;高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通过对近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以及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专病专方,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性.
作者:陈志红;卢春键;易无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加味葛根汤联合手法整复治疗肩周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肩周炎寒湿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2组均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加用小活络丸口服,观察组在手法整复的基础上联合加味葛根汤内服.治疗前后采用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疼痛情况,采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评价肩关节功能,观察患者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3.05% (P< 0.05).治疗后,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PRI、VAS、PPI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5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5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ASE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A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葛根汤联合手法整复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达;陈志远;谢陈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杏苏二陈汤联合西医疗法治疗风寒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0例风寒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及对症治疗,常规组予沐舒坦治疗,观察组加用杏苏二陈汤治疗,2组均治疗20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的变化及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总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中医证候(咳嗽、咯痰、喘息、痰色质、鼻塞、恶寒、发热)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2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值[FEV1、FEV1%、FVC、FEV1/FVC]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杏苏二陈汤联合西医疗法治疗风寒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倪敏;杜俊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治疗前后对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退变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多普勒超声记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98%,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CV量表眩晕(程度、频度和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上升,颈椎退变程度均有改善,CASCS评分均升高,PSV及EDV均增加,RI及PI均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观察组ESCV量表各项评分、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V及EDV均快于对照组,RI及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缓解颈源性眩晕患者的头晕及伴随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和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且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内服治疗.
作者:李国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踝关节扭伤中的为常见的损伤方式,其带来的长时间疼痛和反复损伤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姜劲挺教授以“中医明道,西医优术”为宗旨,在中医五体辨证理论指导下,将传统手法治疗踝关节外侧副带扭伤进行改良,将体外冲击波治疗与中医手法正骨理筋相结合,创冲击波经络击打法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祥雨;马喜凤;张伦广;郑吉元;马理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骨关节炎的发病与五脏密切相关,从病因病机看,五脏失调可致骨关节炎的发生.心阳虚则血流不畅,命火虚衰;心肾不交,水火相克,则骨髓枯虚;心主神明失用,运动失控,易致筋失气养,出现关节疼痛.肝血不足,血不濡筋;或肝血亏虚,筋失濡养,则出现四肢倦怠无力,甚至肌肉萎软.脾主四肢肌肉,脾病则四肢肌肉功能障碍;脾之调节水液功能失调,则湿邪留滞于关节则肿胀;阳明虚衰则诸经不足,不能濡养宗筋,出现关节不稳、腿软等;脾主运化,脾病不能为胃行其精液,则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四肢出现酸痛麻之感.肺热伤津,气血精微输布不足,筋失濡润,发为骨痿、骨痹.肾主骨而藏精,肾虚则骨病,肾虚是形成骨关节炎的主要条件.
作者:钟秋生;邵洁琦;谭向东;陆向然;钟翠琼;杨仁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眩晕不同中医证候分型颈椎X线摄片的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眩晕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同时为患者提供颈椎五位X线摄片检查,观察不同证型患者检查结果间的差异性,比较统计从而推断颈椎X线摄片对于眩晕不同中医证候分型的应用价值.结果:200例眩晕患者,痰湿中阻证74例,占37.00%;治肝阳上亢证43例,占21.50%;气血亏虚证35例,占17.50%;肾精不足证29例,占14.50%;瘀血阻窍证19例,占0.95%.其中痰湿中阻证患者经颈椎五位X线摄片检查出现了颈椎生理曲度和稳定性改变、韧带骨化等临床症状,且椎体骨质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出现例数高,且显著高于其余观察指标出现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患者相比较,该类型患者X线特征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中阻型眩晕症患者颈椎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医者诊断眩晕提供帮助.
作者:郭爱菊;高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5,P=0.041).结论: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龚兆阳;金理柜;胡思进;林建南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