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人格特征和应付方式对新护士进行分科管理的效果

杨兴华;王海燕;陈柯;蒲霞春;覃蓉;邓春香

关键词:护士, 分科, 人格特征, 应付方式
摘要:目的 通过对新护士采取人格特征和应付方式评估进行分科干预,了解新护士在适应环境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工作环境之问相互关系,找出有利于新护士心理健康的人科分配方法,为促进新护士的管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依据,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2010年分配至某三甲医院的61名护士作为实验组,2009年的6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人格特征、应付方式评估与护士长领导风格结合进行分科干预,对照组随机分科.分别于分科前、分科0.5年、1.5年评价两组护士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结果 对照组护士流失6人,流失率为9%,实验组无一人辞职.实验组护士0.5年时SCL-90敌对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应付方式中退避、合理化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5,3.35;P<0.01);1.5年时SCL-90强迫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P<0.05),EPQL因子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应付方式自责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8,P<0.01).结论 根据护士的个性心理特征、应付方式结合护士长领导风格分科有利于增强新护士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新护士面对压力时能采用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其健康成长.提高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忠诚度,稳定护理队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人格特征和应付方式对新护士进行分科管理的效果

    目的 通过对新护士采取人格特征和应付方式评估进行分科干预,了解新护士在适应环境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工作环境之问相互关系,找出有利于新护士心理健康的人科分配方法,为促进新护士的管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依据,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2010年分配至某三甲医院的61名护士作为实验组,2009年的6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人格特征、应付方式评估与护士长领导风格结合进行分科干预,对照组随机分科.分别于分科前、分科0.5年、1.5年评价两组护士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结果 对照组护士流失6人,流失率为9%,实验组无一人辞职.实验组护士0.5年时SCL-90敌对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应付方式中退避、合理化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5,3.35;P<0.01);1.5年时SCL-90强迫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P<0.05),EPQL因子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应付方式自责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8,P<0.01).结论 根据护士的个性心理特征、应付方式结合护士长领导风格分科有利于增强新护士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新护士面对压力时能采用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其健康成长.提高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忠诚度,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杨兴华;王海燕;陈柯;蒲霞春;覃蓉;邓春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分析

    目的 调查并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及其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分布.方法 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标准,定点连续抽样,对肖化内科住院患者在入院时和住院1周后分别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变化.结果 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显示,383例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5.25%.≥70岁的患者发生率(53.2%)明显高于<70岁患者(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558,P<0.05).胰腺炎患者易发生营养风险(71.43%),其次是重症肝炎(50%)、肝恶性肿瘤(50%)及肝硬化的患者(40.45%).383例患者中有173例进行了住院1周后的再次筛查,患者的营养风险风险发生率为24.86%,较入院时(35.83%)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6,P<0.05).患者住院期间体重、体水分率、肌肉量、骨量、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t/Z值分别为2.407,-2.837,-3.432,-3.029,2.812,-2.181;P<0.05).结论 肝胆胰内科普遍存在营养风险或不合理的营养支持,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胰腺炎、重症肝炎、肝恶性肿瘤及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视,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营养风险并进行营养干预.

    作者:张敏;郭放;付莉;牛俊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度量化评估与护理

    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VTE可发生于任何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见.DVT发病率在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资料,但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采用一种可量化的、客观的评估方法,便于临床早期评估,早期干预,降低DVT的发生风险.四川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改良版本的日本国立医疗机构大阪医疗中心设计的静脉血栓栓塞血症危险评分表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静脉血栓症危险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治疗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勤;贺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剖宫产产妇的个性特征与其术后舒适度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的个性特征与其术后舒适度的关系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修订版(成人卷)和重测信效度的中文版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分别对83例健康剖宫产产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质(N)因子分与舒适度呈负相关(r=-0.721,P=0.028),N因子分高分组和低分组在GCQ8个项目上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2,2.65,3.42,3.42,2.59,2.55,2.73,2.73;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的神经质因子与术后舒适度密切相关,该因子低分组在舒适度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等维度上均优于高分组.

    作者:李鑫;吴心琦;张娟;王娇玲;孙宇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留取痰培养方法的新改进

    留取痰培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护理操作,对于一些瘫痪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造成肺部感染.医生为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通常需要留取痰培养以指导用药,对于不能自主咳嗽的患者,则需要护士采用吸引装置留取痰液.现临床使用的吸痰装置多为中心吸引装置,由于中心吸引负压大,在抽取痰液时护士很难掌握痰液进入吸痰管尖端的佳时机,吸出的痰液会遍布整根吸痰管的内壁,这样就很难收集到完整的痰液,致使操作失败,需要再次进行.如此反复,不仅浪费了时间,加大护士的工作量,重要的是吸痰管反复刺激患者的咽喉部使患者不适,严重时甚至引起恶心、呕吐,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此,通过临床实践,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发明一种痰液收集的新方法,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闫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营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案例教学法在《护理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2个年级护理专业449名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法教授《护理营养学》,并采用自设教学质量评估量表评估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结果 89.17%学生认为授课时教师能紧扣知识点,案例内容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加深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的占93.35%.有82.92%认为结合护理专业特点,案例生动的为86.91%.有90.00%以上的学生认为增加了学习《护理营养学》的兴趣,增加了师生互动;87.60%的认为提高了营养知识学习的主动性;80.39%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有较深印象;有75.00%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增进了学生的人际沟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讲授方法比较有96.27%的学生更愿意接受案例教学法授课.结论 案例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作者:郝萍;窦新芝;代亚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智能化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智能化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负压球持续吸引组(n=40)、中心低负压吸引组(n=40)、智能化挤捏引流装置组(n=40),比较三组术后引流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智能化挤捏引流装置组术后24,48,72 h引流液量分别为(190±23),(125±15),(100±10)ml,均高于负压球持续吸引组和中心低负压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0.24,55.36,76.12;P<0.05);每次挤管时间(0.6±0.2)rin、留置引流管时间(12±2)d、皮瓣坏死率(0%)、皮下积血率(0%)、皮下积液率(15%)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智能化引流装置适合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中应用,且挤捏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包秀珠;刘经纬;严栋梁;王芳;丁爱民;孙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膀胱镜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

    膀胱镜室工作中存在许多职业危害因素,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及职业防护意识有待改善和提高.现对膀胱镜室工作中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在临床工作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身防护意识,持续改进操作和完善流程,将防护措施规范化、制度化,是膀胱镜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保障.

    作者:王岩;许多朵;李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哀伤辅导对胎儿丢失产妇焦虑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哀伤辅导对胎儿丢失产妇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322例胎儿丢失自愿参与哀伤辅导的产妇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61例.对照组按责任制产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责任制产科护理模式基础上由哀伤护理小组进行一对一哀伤辅导.入院时及出院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产妇实施焦虑评估.结果 实施哀伤辅导后实验组焦虑评分(49.2±10.2)分较对照组低(42.6±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3;P <0.05);实验组干预后与干预前(51.2±10.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5,P<0.05).实验组哀伤辅导前焦虑程度:无焦虑0例,轻度57例,中度102例,重度2例,实施后分别为98,62,1,0例,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29,P<0.05).结论 对胎儿丢失产妇实施哀伤辅导能帮助消除产妇焦虑,减轻痛苦,走出心理阴影.

    作者:王桂英;吴秀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学龄期哮喘儿童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为制定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2-7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就诊诊断为哮喘的84例6 ~ 14岁儿童,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学龄期哮喘儿童对健康教育知识、方式的需求.结果 学龄期哮喘儿童有一定的健康信息储量,但缺乏较深层次的健康知识指导,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普遍不高,了解率为13.1%~44.4%,其中了解率较低的有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13.1%)、缓解期用药(14.3%)、过敏原检测(17.8%)、药物的正确吸入方法(22.6%)等;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内容需求较多,如急性发作的处理需求得分高(280分),其次是自我病情监测的方法(276分),治疗方法及效果(275分),病情及预后(268分)等;对医护人员讲解示范(84.5%)和哮喘之家举办专题讲座(83.3%)的方式受欢迎.结论 医护人员与家长要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的需求,根据其需求制定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哮喘儿童的健康教育,让哮喘儿童与家庭的哮喘防治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控制哮喘,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陶美伊;刘小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封口机塑封效果简易检测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中要求医用封口机在每日使用前需进行检测,保证热封严密完整,确保物品在有效期内无菌.封口机用于一些独立包装或不常用物品的灭菌包装,如:急救车内备用物品、战备物品等,有效期可由1~2周延长至24周,有效减少反复消毒对器械的损耗,延长了使用期限,为服务科室提供了优质保障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科室工作量.为了确保封口机塑封合格,宁夏银川解放军第五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使用下述方法进行塑封效果检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唐丽萍;邢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进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进食对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按单双月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术后6h开始进食流质、半流质,肛门排气后进食普食;观察组术后2h开始进食,餐间间隔2h,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地过渡到正常饮食.比较两组产妇胃肠功能恢复、乳汁分泌、满意度、舒适度、体力恢复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1)干预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2.56±2.26)h,对照组为(22.66 ±3.1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8,P<0.01).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为(14.65±2.16)h,对照组为(25.33±1.2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83,P<0.01);(2)满意度:干预组评分为(90.00±3.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2.58 ±7.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78,P<0.01);(3)乳汁分泌:干预组泌乳量较对照组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值分别为5.297,5.131,P<0.05);(4)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干预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36,P<0.05);(5)并发症:两组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27,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早期进食可以更好地满足产妇的营养需要,加快产妇的康复.

    作者:黄敏;王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氧饱和度探头保护方法的改进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时需要心电监护仪进行床旁监护,监护仪各导联线中较贵重且较易损坏的是血氧饱和度探头.有报道将血氧饱和度探头的导联线从血压计袖带捆绑的中间层穿过,再夹住指(趾)端,此方法在不影响测得结果的同时有效保护了探头,但仍有不足之处:(1)袖带与指(趾)端距离较大,如果血氧饱和度探头脱离指(趾)端,仍有损毁的危险.(2)长时间持续袖带捆绑给患者造成许多不便,并且影响测量肢体的血液循环.(3)在持续监测有创血压时不用袖带,此方法不适用.为了消除上述弊端,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眼科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550例患者采取如下改进方法.

    作者:李敏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巧用废弃呼吸气囊替代静脉穿刺止血带

    在日常的采血、静脉输液或动脉造影等护理工作中,都需要使用止血带.以往止血带通常采用乳胶管制成,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使用,并反复利用.然而乳胶管在反复浸泡消毒后,由于腐蚀造成脆性增加,容易产生断裂,且浸泡后止血带表面湿滑使用不便,同时反复浸泡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频繁更换使成本增加.废弃的麻醉用呼吸气囊张力弹性良好,且取材容易,为二次利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2011年10月起开始使用废弃的麻醉呼吸气囊修剪为静脉穿刺止血带替代以往使用的乳胶管止血带,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东红;李嫚;王爱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面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面神经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2天至出院日焦虑、抑郁程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等主要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路径组出院日焦虑、抑郁程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降低[(43.60±9.32)分,(32.91 ±4.04)分,(18.9 ±3.9)d,(4325.12 ±706.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57,22.320,8.569,3.253;P<0.01);路径组患者满意度及治疗效果、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94.59%,97.30%,(92.1±6.4)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32,16.207,t=13.068;P <0.05).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模式加强面神经炎患者的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可促进疾病恢复,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等.通过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工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让患者获得佳的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效果,同时有利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层次和职业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谭晓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丁卡因在正颌术后患者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0.1%丁卡因表面麻醉用于正颌术后患者胃管置入过程中,对置管不适的效果和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双颌接受正颌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干预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采用半卧位经鼻留置胃管,对照组用传统方法留置胃管,干预组置管前3 min应用0.1%的丁卡因给予咽腔喷雾表面麻醉,分别测量置管时间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对置管不适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7 ±0.8 min vs 4.2±1.1 min),一次性置管率高于对照组(97.5%vs 85.0%),置管疼痛不适程度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892,x2=3.914,Z =2.660;P <0.05).结论 胃管置管时应用0.1%丁卡因表面麻醉可有效减轻患者置管痛苦,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作者:雍琪;魏建华;马婕;陈欢;何英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期痴呆住院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护理特点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期痴呆患者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和护理特点.方法 使用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总体衰退量表(GDS)对252例住院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总体衰退情况进行评定,同时对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及护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252例老年期痴呆住院患者以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多见,分别占39.7%,28.6%,37.3%,38.9%.32.1%患者有幻觉、妄想、激惹等精神症状.视力、听力中度下降分别为47.62%,68.65%.84.5%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总体衰退5级以上占95%,其中7级占46%,6级占38.5%.结论 住院老年期痴呆患者总体衰退严重,日常生活基本依赖他人照护.患者除疾病护理外,需要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

    作者:李华;邓丽丽;常亭玲;倪芸;陈洁;廖秋菊;袁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眼科头低位提示牌的设计与应用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眼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也日益增加.眼内硅油或气体填充术作为一种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方法,利用填充物比水轻的特性,作为玻璃体腔替代物长期支撑视网膜,可使起皱的视网膜展平和起到封闭裂孔的作用.为了保持视网膜的良好复位,患者均需长期采取头低位.临床上均口头告之患者,但配合效果不明显.为此根据实际需要,鼓励患者参与诊疗活动,确保护理安全,笔者制作了温馨提示牌并悬挂于床头,以方便此类患者更好的理解和配合特殊的体位要求,临床效果满意,深受患者及护士的欢迎,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丹;吴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我国术中压疮的研究进展

    压疮被列为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的5大常见问题之一[1],由于手术的特殊性,手术患者已成为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其发生率高达4.7%~66%,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开始关注术中压疮.因此,本文对术中压疮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术中压疮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刘英;高兴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脏介入术穿刺途径的研究进展

    近20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也随之上升,21世纪我国AMI的住院病死率已达9.57%[1].因此,尽早、持久、充分开放梗死的相关动脉(IRA)是挽救更多的成活心肌,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治疗方法.心脏介入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应用于诊断、治疗AMI已被证明有较高的梗塞动脉再通率[2],降低了AMI的死亡率.而且手术日臻成熟,能从多途径进行插管,拓宽了手术的适应证,为更多的AMI患者带来了福音.现就心脏介入穿刺途径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秀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