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琴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并针对其产后出血原因实施相应护理对策,评估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102例产妇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出血72例(70.59%),由于软产道裂伤所致出血21例(20.59%),由于胎盘因素所致出血6例(5.88%),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3例(2.94%);102例产妇出血症状全部改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6.09%(98/102)。结论:准确评估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原因,并针对其原因实施科学护理的临床护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保证产妇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曾勇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诊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患者的死亡率作为判断的依据,对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统计。结果:在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成功进行抢救并转入其他病房进行下一步救治,存活的患者为97例,死亡率为3.00%。结论:本次对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病例以及救治结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为:救治成功的存活患者为97例,死亡为3例,死亡率为3.00%,此结果证实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急救对于提升救治存活率具有显著的作用。所以,需要充分的掌握紧急救治的各种措施,以及对紧急发生时间的应急能力,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能够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早期急救,为患者争取到佳的救治时间,提升此类疾病患者的救治存活率。
作者:陈忠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关系到人们健康和国家民生的药品安全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药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本文笔者从农村现存药品安全问题、农村药品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建立的必要性、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的建设目标和整体功能框架、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药品的流通监管、检查管理、药品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实现,进一步确保农村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便捷性。
作者:朱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刀在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局部麻醉后用针刀纵向切开粘连增厚狭窄的屈指肌腱腱鞘,使肌腱能顺利通过狭窄的腱鞘而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手术区域疼痛感完全消失及患指功能完全恢复时间7-15天,平均10.2天,同时对52位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疗效评定[1]治愈45例,好转5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针刀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治愈率高,痛苦小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姜基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住院治疗的妇科急腹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疼痛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疼痛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住院治疗的妇科急腹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快速地缓解其疼痛的症状,缩短其治疗的时间,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钱双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鼓楼区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现状,进一步分析原因和探索防控对策,为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疾控中心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全区20所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调查的20所中小学中,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的、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的均占95%,有传染病报告制度的占85%;建立学生晨检制度的占85%,有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记录的占75%,及时规范开展网络直报的占80%;设有传染病登记本的占85%,建立传染病疫情档案、痊愈证明齐全的占65%,疫情处理记录完整的占20%;20所学校全部设有卫生室或保健室,学校配备有专职校医的有3所,占15%,其他17所学校均设有兼职保健老师。结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总体情况较好,但在个别方面依然现存在问题。建议教育、卫生部门加强协调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校传染病综合管理及防控水平。
作者:张建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系统化心理护理对梅毒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梅毒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疗效。结果:护理4周后,干预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心理护理应用于梅毒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不良情绪,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崔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孕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90例,分为A、B、C三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100、200及300mg/d黄体酮口服治疗,对三组患者撤退性出血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与出血率间均无显著差异,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结论:三组剂量孕酮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均可实现撤退性出血效果,而200mg/d剂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不规则子宫出血。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给予孕酮类药物—黄体酮,且该药对乳腺的影响较小,因而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分析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应用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收集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CT与核磁共振的检查效果。结果:核磁共振阳性检出率为95.5%,明显比CT的77.8%高,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相较于CT,核磁共振的阳性检出率与确诊率较高,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林仕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眼表局部麻醉在门诊眼外伤处理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接受眼外伤处理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处理后在做针对性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眼表安慰剂(生理盐水)进行处理,观察组给予眼表局部麻醉处理。以处理后36—48h后患者眼部症状与体征情况,及处理治疗后患者治愈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处理后,观察组患者眼部症状与体征情况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相应处理,及相同治疗方法后,观察患者治愈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且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轻度角膜擦伤、异物、电光性眼炎等眼外伤患者,给予眼表麻醉药物处理后无功能性损害安全性高,减少患者疼痛感,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细菌感染中应用降钙素原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细菌感染病例,分为实验组(细菌、病毒感染)与对照组,实验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行PCT检测,观察检测水平。结果:实验组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细菌感染患者与病毒感染患者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感染者PCT比轻度感染者高(P<0.05)。结论:应用降钙素原检测细菌感染,作用明显,诊断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选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12月—2016年5月这段期间内,以我院呼吸内科病房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治疗期间风险出现的原因、采取的相应的风险措施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前后的病房管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结果:实施护理风险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及满意度都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达到100.0%,比实施护理风险前的患者满意度90.0%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提高了护理基础质量,减少了风险发生率,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所以,护理风险管理值得推广。
作者:申屠晓艳;王冯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妇产科实施的效果,总结实施体会。方法:选取72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式子宫切除术,而观察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但是观察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开腹式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可以取得更高的治疗效果,并且阴式子宫切除术还具有微创、操作便捷以及安全经济的优越性,在妇产科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利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牙周炎患者接受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展开分析与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6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2例,給予A组口服甲硝唑片治疗,B组接受口服替硝唑片治疗,C组接受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经过为期一周的药物治疗,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与其他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牙周炎患者展开替硝唑局部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靖;王家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伴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检验技术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也频繁。包括医院内部的纠纷和医院外部的纠纷,现将此两类纠纷提出其原因与防范处理。
作者:姜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于孕产妇助产效果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12月收治的96例孕产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采取传统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助产效果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产程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孕产妇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方式,能有效减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国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传染科护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分析进行探讨,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传染科科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其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模式,实验组给予护患沟通模式。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传染科当中运用护患沟通的模式,能够有助于促进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患之间的矛盾。
作者:肖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老年骨折患者便秘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措施,把6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骨折患者住院期间便秘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占10%,对照组便秘发生率占53.3%,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便秘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3,应用开放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观察组(n=43,应用TEP),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与参照组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作者:郑赟;林斌;肖吓鹏;李翰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髌骨粉碎性骨折张力带加髌骨爪内固定。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88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44例。常规组采用张力带治疗,而治疗组给予张力带加髌骨爪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效果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5%(35/4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42/44)。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张力带加髌骨爪内固定能够使患者关节功能良好复位,效果优于单纯的张力带治疗,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王文五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