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华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74.4%,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加强应用。
作者:陈艳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对脑性瘫痪儿童的语言发育影响进行研究观察。方法:选择30例患儿,并随机分成各15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是在常规的基础上再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这一治疗方式。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以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的语言表达商和语言理解商都有着显著差异(P<0.05);经过12个月治疗以后,显著提高了两组患儿的语言理解商,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的语言发育能力能够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治疗下得到促进。
作者:郑富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应用在宫外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宫外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结果: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的临床总有些率为72.97%,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应用在宫外孕患者治疗中,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确保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作者:邱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联合疗法的44例作为研究组,实施二甲双胍疗法的44例作为对照组,统计疾病治疗结束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好转42例,对照组疾病好转35例,两组疾病效果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联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血糖指标,增强疾病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罗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探讨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应用措施和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整体护理,实验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探讨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身心舒适度、求生欲望度、患者对疾病本身知识的认知度、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患者的身心舒适度、求生欲望度、患者对疾病本身知识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可以使患者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对疾病有了教全面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了求生的欲望,提高了生命的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杨海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做好三早对母乳喂养成功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自然分娩的产妇360例进行分析,将这360例产妇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观察组的产妇在其分娩后运用母婴裸体皮肤接触,同时吮吸乳头,迟不能超过1小时,对照组按照产妇的意愿让婴儿进行吸吮和开奶,时间在2-24小时不等。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接触、早吮吸、早开奶可以提高母乳的喂养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匡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相同药物进行治疗,且都采纳综合护理模式,详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通过研究显示,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达100%,且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没有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采纳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席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联合采用拜唐平和中医辩证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拜唐平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无效14例,共治疗有效32例;治疗组治疗无效5例,共治疗有效41例,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1%)相对于对照组(69.6%)显著偏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陶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家庭保健相关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及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相关基线资料选自于2013年-2015年期间本院诊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设其中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患儿40例为对照组,另40例除对症治疗外联合家庭保健护理干预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措施方案对患儿临床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并发症概率为2.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15.0%,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两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患儿疼痛程度用FLACC量表进行评估,观察组患儿重度疼痛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两者间有差异(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患儿应重视家庭为中心模式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但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同时可控制相关并发症概率,缓解疼痛程度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重视。
作者:陆和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经治疗后患者肺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西医基础上联合中医予以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状态,有利于患者健康,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更好的了解我区麻风病生存状况,以此针对性制定有效的救助措施。结果:本次调查病人84人,失访4人,外迁21人(因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存活病人59人,治愈存活病人52人,在治愈存活病人中Ⅱ级畸残9人。生活能完全自理47人,劳动能力未丧失的45人,有医保52人,有低保10人,有残疾者3人。结论:我区的麻风病人生存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在边远的少数民族村寨歧视麻风病人仍然严重,实现麻风病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向进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1980年非手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被介绍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近30年来,PEG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该项技术已在欧美、日本等国家替代外科胃造瘘,目前PEG已经成为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首选方法[1]。
作者:张振英;孙丽娟;张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选取132例高热惊厥的患儿,并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予以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长于观察组;且其护理满意度(77.05%)低于观察组(96.72%)。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效果显著,且能够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信赖和推广。
作者:王芝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本着提升产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防范与未然的目的,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产科护理安全的常见隐患,解析了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进而针对性提出防范对策,以期优化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
作者:付雅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给鼻子安装一个装置,使得人类呼吸时能吸入干净的,保湿的空气;方法:结合鼻子结构,设计出能隔绝空气污染物,保持空气的湿度装置;结论:鼻套能使得人体有效的吸入干净的,湿润的空气。
作者:李耐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阿托品不同给药方式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注阿托品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持续微量泵入阿托品方法治疗。结果:有机磷中毒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阿托品使用时间以及阿托品使用剂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阿托品使用时间以及阿托品使用剂量等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微量泵入阿托品方法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对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显效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用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作者:李彦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四肢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除手术时间外其他手术指标完全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45%vs22.5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对治疗四肢骨折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国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5年12月心绞痛住院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静点参麦注射液,对照组给予静点灯盏花注射液。心绞痛发作时均给予含服硝酸甘油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97%,对照组有效率85.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孙仲艳;张胜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受静脉输液14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观察两组患儿的静脉输液效果。结果:观察组经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的口腔疼痛缓解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以及恢复饮食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具有很多优点,不仅使用方便,且能有效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液体渗漏和导管脱出的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小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本文论述了中医养生理论中的治未病思想与药膳食疗法对养生的作用,并从一些中医古籍中找出理论依据。
作者:吕玮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