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康复医学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吴姁怿;严定萍;杜春萍

关键词:医护治一体化, 优质护理服务, 工作模式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医学科实施医护治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在康复医学科实施医护治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收集2009年10月至201 1年9月实施前1年的临床数据,对实施前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后,患者满意度从(95.41±3.42)分上升为(98.14±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患者平均住院日从(31.6±1.79)d降低至(29.7±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5).结论 医护治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值得积极推广.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如何科学评价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现代护理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1].护理管理者在考虑提升护理人员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为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品质的改进,应用和借鉴了现代管理方法,将绩效管理融入护理管理中,以不断提高护理管理的水平.一、绩效考核的定义绩效考核:初的定义为绩效评估(performance appraisal),简言之,是指根据计划和目标,对员工工作完成情况等作出合适的评价,并以此作为员工收入、职务变动的依据;其终目的就是改善职工的组织行为,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在能力[2].狭义的护理管理绩效考核的定义是护理行政人员评价其下属护理人员的表现、个人的优缺点以及所设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所执行的成效,并据此实施预防和校正措施、促使工作人员改进的一种方法.绩效考核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础和客观依据[3],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估,使护理人员知道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需要改进[4],因此是完整绩效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作者:何彩娣;任蔚虹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整体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8例CHF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药物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或抑郁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6 min步行距离、代谢当量及生活质量评分等临床指标以及复发入院率.结果 共发放问卷118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100%.入院时两组患者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SAS,SDS得分分别为(37.25±5.57),(41.58±7.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7±5.62),(45.32±7.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3.08;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104.15±45.36),(253.07±75.68)m,代谢当量分别为(3.98±1.19),(5.68±0.78),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8.26±10.65),(18.73±11.5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3.16,3.0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再次住院率明显下降(92.31%/50.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8,P<0.05).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

    作者:孙军霞;许兵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对济南市三级医院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学习型组织建设认知的调查

    目的 比较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学习型组织建设认知差异及特点,为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指导及依据.方法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理学习型组织量表对山东省济南市3所三级医院68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680份,回收649份,有效问卷636份,回收率为95.4%,有效回收率为93.5%.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的学习型组织文化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655,307.027,164.362,4.887,150.052;P<0.01).学习型组织文化得分随着护理人员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工作年限≥21年的护理人员学习型组织文化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评分高[分别为(23.76±3.33),(21.60±1.44),(21.08±1.70),(12.61±1.37),(79.06±5.11)],工作年限在1~10年的护理人员学习型组织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评分低[分别为(21.35±2.51),(17.21±1.44),(17.68±1.62),(11.85±1.84),(68.08±4.91)],工作年限在11 ~20年的护理人员学习型组织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评分居于二者之间.结论 工作年限越短的护理人员有着更为强烈的提升学习型组织文化的愿望,在学习型组织建设过程中可以此为参考,加强培养年轻护理人员的全局意识,提高其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创造持续的学习环境并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注重提高高年资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以促进医院及护理领域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进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封秀萍;吕芳芳;祝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分层培训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及分析分层次培训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对某三甲综合性医院手术室40名护理人员开展为期三年的分层次培训,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比较不同年份考核成绩及变化趋势.结果 4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成绩得分:2008年为(76.07±6.47)分,2009年为(81.05±6.47)分,2010年为(93.68±3.73)分,得分分别较上一年增长6.55%和15.58%.操作成绩得分:2008年为(73.20±6.34)分,2009年为(77.52±3.94)分,2010年为(88.63±5.24)分,得分分别较上一年增长5.90%和14.33%.经过为期三年的分层次培训,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根据手术室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特点进行分层培训,有助于提高学员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孙群峰;胡海燕;冯德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集束化干预在超高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在超高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2011年1-12月采用常规护理的24例超高龄PEG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采用集束化干预的25例超高龄PEG患者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脱管、皮肤感染、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0.00%,4.00%,16%)明显低于对照组(8.33%,12.5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7,5.17,8.92;P <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应用于超高龄PEG患者,可降低患者脱管、皮肤感染、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凌峭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保鲜膜在管理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导联线中的应用

    心电监护仪和心电图机的使用在临床工作中非常普遍,在临床实践中,心电监护仪和心电图机的导联线较多且较长,使用后容易缠绕打结,整理时费力,且患者翻身时造成导线受压,长时间的摩擦、牵拉、挤压、折容易引起导联线折断和患者皮肤受损的可能.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专升本护生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指导方式的改进与实践

    科研训练与撰写毕业论文是成人专升本护生重要的学习内容,本文介绍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升本的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进的实践,学院根据学生的需要,从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指导的方式、指导教师的选择和课程的安排几方面入手,进行了指导方式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许岩;何仲;梁涛;郭爱敏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一体化多功能治疗盘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治疗盘是护士在工作中常用的用具,在输液、注射等操作中必不可少.近年来,随着钢针零容忍的静脉治疗理念的推行,护理行为操作规范化的要求,目前治疗盘在临床使用中的弊端也日益凸显.目前治疗盘使用存在的弊端:(1)治疗盘未分区,物品摆放散乱,空间利用度不够,存物少.(2)抽吸好药液的注射器直接放置在治疗盘内,易造成污染,不符合操作规范的要求.(3)虽然留置针的使用已普遍开展,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某些特殊原因仍使用钢针,静脉治疗完毕时,有的患者需拔针处理,有的则需要做留置针封管.护士需往返治疗室抽吸封管液,浪费了护理工作时间及人力.(4)治疗车上通常会放有利器盒,护士执行单个治疗及拔针时因嫌麻烦及推车噪音问题,不习惯使用治疗车,将针头分离在弯盘内易发生针刺伤危险.(5)医疗废物放在弯盘内易造成污染,每次操作完毕需清洗弯盘.(6)临床上每天都有许多输液器包装袋被作为废物扔掉,未得到有效利用.

    作者:刘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充气式鞍形弹性气垫的研制与应用

    膀胱截石位是行直肠癌根治术必须采用的一种手术体位.行直肠癌根治术摆放膀胱截石位时要求在骶尾部垫一个软垫,使骶尾部抬高,以充分暴露会阴部手术野而便于术中操作.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传统的正方形海绵体位垫,因患者的重力会逐渐塌陷而失去抬高作用;正方形的设计,使臀部总体抬高,而肛门未得到有效抬高.另外Dixon手术在吻合完毕,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Miles)在肿瘤切除后需行腹腔止血、冲洗,护士需伸至无菌单下面撤除体位垫,既不方便又不符合无菌原则.为克服上述缺陷,遵循科学、有效、舒适、方便的原则,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充气式鞍形弹性气垫,应用效果良好,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荣花;顾梅;尹恩静;陆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全扩张法耳郭再造术的护理

    目的 总结全扩张法外耳再造手术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24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扩张法外耳再造术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完善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观察术后的负压引流,预防胸部术区、再造耳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23例外耳再造成活,形态基本满意;1例出现软骨外露,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全扩张法外耳再造是较好的小耳畸形矫正术,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姜海霞;陈威威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护患互动自护教育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患互动自护教育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11例晚期肿瘤合并恶性胸水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述方式进行自护知识教育,观察组通过互动讲堂进行自护教育.患者胸腔置管后1周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评价其自护能力,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胸腔置管后1周ESCA评分,对照组患者自护技能总分为(78.5 ±9.2)分;观察组患者自护技能总分为(118.6±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0.401,P<0.01);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观察组仅1例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P<0.01).结论 互动讲堂可提高胸腔置管患者自护能力,降低胸腔置管并发症.

    作者:谷小燕;罗向红;陈艳;谢华琴;陈嘉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区域化管理模式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区域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手术室进行区域划分,定人定岗,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对比分析区域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及物品器械供应及时性.结果 实施后手术室整体环境整洁、无尘,物品放置有序,物品添置及时,环境质量符合标准,药品、设备处于应急状态,实施前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医生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评分分别为(89.82±5.01),(82.75±5.82)分,实施后分别为(96.03±3.11),(93.21±4.19)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07,21.056;P<0.05).实施区域化管理模式前物品器械供应及时性评分为(7.85±7.11)分,实施后为(9.26±3.69)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67,P<0.05).结论 手术室实行区域化模式管理,手术室护士人人参与管理,有利于提高手术室全面护理质量,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邵亚莉;毛雅琴;李胜琴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康复医学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康复医学科实施医护治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在康复医学科实施医护治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收集2009年10月至201 1年9月实施前1年的临床数据,对实施前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后,患者满意度从(95.41±3.42)分上升为(98.14±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患者平均住院日从(31.6±1.79)d降低至(29.7±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5).结论 医护治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吴姁怿;严定萍;杜春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心理干预改善晚期血吸虫病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的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晚期血吸虫病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76例晚期血吸虫病手术患者,入院后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存质量测评量表(WHOQOL-100)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患者HAMD评分由(21.98 ±3.56)分下降至(15.88±3.49)分;WHOQOL ± 100评分由(58.78 ±9.42)上升至(71.26±8.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89,-5.740;P<0.05).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晚期血吸虫病围手术期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柳;刘娟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妇科医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病情告知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妇科医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病情告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寻找合适的妇科肿瘤告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对61例妇科医护人员进行有关肿瘤告知态度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妇科医护人员对肿瘤告知持肯定态度,妇科医护人员中赞同“真实病情应该告诉患者本人”的得分为(4.08±1.11)分.文化程度是影响妇科医护人员告知态度的主要因素(x2=11.46,P<0.05).结论 妇科医护人员对肿瘤告知持肯定态度,认为告知病情既能满足患者的知情需要,亦可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符合当今医疗环境的需要.

    作者:王毅;丛云凤;褚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DC联合CIK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护理

    目的 总结DC联合CIK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收治3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38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DC联合CIK免疫治疗,通过采血前护理、采血护理、DC和CIK回输护理等措施,患者顺利完成治疗,2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轻度皮疹,1例出现头晕、乏力.经过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DC联合CIK免疫疗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手段,治疗中全程需要精心的护理,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杨茂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岗位系数参与绩效考核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卫生部强调护理改革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结合护士分层管理,建立与绩效考核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是护理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以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上岗条件,完善与护理服务的质量、数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1].因此,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及绩效分配问题尤为重要.结合护理工作特点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体现工效挂钩的考核及分配体系,才能有效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护士队伍,规范护理岗位绩效考核与分配,实现与国家绩效工资政策的对接,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2].本文针对岗位管理的临床护理岗位评价及岗位系数,绩效考核的相关概念,就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展望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姜改英;石贞仙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巧用网状弹力帽制作新生儿NCPAP头部固定架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无创辅助通气方式,广泛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湿肺、新生儿肺炎、呼吸暂停及拔管撤离呼吸机后的过渡等[1].NCPAP有鼻塞式及插管式两种方式,临床上较常使用鼻塞式.传统的NCPAP固定方法较复杂,鼻塞质地较硬.应用后患儿鼻部损伤的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压疮、皮肤发红、溃烂甚至坏死,少数患儿甚至发生鼻孔变形.由于新生儿尚无自主意识,不能按需制动,使用传统鼻塞式NCPAP治疗时易烦躁哭闹,引起鼻塞移位,影响临床通气效果;新生儿皮肤柔嫩,如使用传统NCPAP头部固定架(如图1)、鼻塞等长时间压迫头面部、鼻梁、鼻中隔前部皮肤,易导致鼻部皮肤破损,严重时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影响NCPAP治疗效果.为防止头部固定架、鼻塞压迫皮肤导致皮肤破损及坏死,减轻患儿痛苦,提高NCPAP治疗效果,我院新生儿科对使用鼻塞式NCPAP头部固定架进行了改良.现将改进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魏春兰;唐淑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1例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后妊娠患者的围产期护理

    患者,女,31岁,孕1产1.出生体重3 100 g,母乳喂养至1岁,3岁参加体校训练,5岁中断后体重增加,8岁乳房发育,阴毛腋毛生长,10岁月经来潮,规律6 ~7 d/28~30 d,16岁体重90 kg,身高173 cm,月经紊乱30 ~90 d/60 ~ 120 d,曾采用针灸、中药、减肥药物减肥,均有反弹,体重高时达140 kg.27岁诊断为糖尿病,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早8U,晚8U治疗,血糖控制好.29岁结膜充血,眼底血管变细,有出血,30岁诊断为高血压病,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Qd,氯沙坦钾片50 mg Qd,血压控制在140~ 170/90~110 mm Hg(1 mm Hg =0.133 kPa).睡眠呼吸试验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重度睡眠低氧.甲状腺功能提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减(亚甲减),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腹部超声提示脂肪肝.心理医学科会诊否认暴饮暴食情况,情绪无明显低落及高涨,无精神合并症.既往史:12岁患季节性皮炎.婚后未避孕,不孕,可疑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家族史:母系亲属有5人患糖尿病.

    作者:张丽霞;李蕊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晨练活动及护理干预改善绝经期冠心病妇女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观察晨练活动及相关护理干预改善绝经期冠心病妇女普适性和特异性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1年3-5月将沈阳市南湖街道某社区35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冠心病妇女纳入调查.由医护人员设计个体晨练活动处方,进行晨练活动,内容为晨起平路匀速步行,50 ~ 80 m/min,1次/d,30 ~ 50 min/次,3~5次/周,12周为1疗程,晨练期间参照社区护理模式进行相关护理干预.以32例居住在相同社区、同龄未参加健身锻炼的冠心病妇女作为对照.入选后3d内和12周时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西雅图心绞痛症状调查量表(SAQ),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症状自评量表(Kupperman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调查对象首次SF-36量表评估中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晨练活动组的各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首次评估及对照组同期评估结果(P<0.05).12周时晨练活动组SAQ总分为(87.02±16.4)分,明显高于首次评估和对照组同期评估结果的(64.59±10.87),(68.24±9.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83,2.290;P<0.01).两组对象首次Kupperman自评量表评估中各条目分和Kupperman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周后晨练活动组的多数条目评分及Kupperman总分(24.62±4.10)均明显低于首次检查的(31.24±5.89)分和对照组同期结果(29.95±5.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4,2.218;P<0.01).结论 晨练活动及相关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社区绝经期冠心病妇女普适性和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

    作者:李萍;李安娜;庞琳;刘冰;赵雪;李春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