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全科团队对老年居民慢性便秘的综合干预治疗作用

孔令强

关键词:全科团队, 老年居民, 慢性便秘, 综合干预,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全科团队对老年居民慢性便秘的综合干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140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为研究主体.分为A组与B组,A组76例,B组64例.A组给予全科团队综合干预,B组给予泻药治疗管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半年内的排便情况.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74%,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1.25%,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治疗3个月后第1周与6个月后第1周的排便次数、排便困难程度与大便性状评分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团队对老年居民慢性便秘的综合干预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增加患者每周的排便次数,控制慢性便秘的病情发展,可在临床中推广.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推广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临床体会

    儿童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病症,是严重影响小儿成长发育的慢性疾病.而且在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发展环境的综合影响下,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有着非常明显的攀升,我国目前存在有约1000万以上儿童哮喘患儿亟待治疗.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会诊经验,联系到当前国内外儿童哮喘诊断治疗的相关研究发展近况,立足于我国医疗条件下实现更好诊断和治疗儿童哮喘的目的,通过本文详细讨论了推广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临床体会,以供今后医疗方面对治疗儿童哮喘研究参考.

    作者:魏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分析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3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肺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氨溴索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78/80),对照组为80.0%(64/80),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应用氨溴索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杨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预防性持续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预防性持续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呼吸暂停的影响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VLBWI患儿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患儿预防性持续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对照组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及时给予机械刺激,效果不佳时加用氨茶碱,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1周内和出生1周后呼吸暂停发生情况、体重变化和肠道喂养情况、平均用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出生后1周内呼吸暂停发生率和出生1周后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重及肠道喂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平均用氧时间和因频繁呼吸暂停需行机械通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持续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可有效降低VLBWI患儿呼吸暂停发生率和机械通气率,缩短患儿用氧时间,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艳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本文通过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国31个省的3~12岁的儿童血清共12000份,并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监测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经对比,城市的乙肝疫苗接种率95.32%显著高于农村66.87%;而接种疫苗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的儿童;此外,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1.8%)显著低于农村儿童(9.2%).两者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我国儿童乙肝病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与1992年比较,有明显下降,且城市效果明显优于农村,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地区乙肝疫苗的防控管理,进而降低农村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

    作者:郭红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加强消毒隔离与降低切口感染率的探讨

    目的:探讨消毒隔离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例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结果:2000例手术中,I类手术766例,占手术总数的38.3%,切口无感染(0%);Ⅱ类手术1200例(60%),其中感染4例.占0.2%.结论:加强手术室的环境、空气、物品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强化无菌操作的观念,是有效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手段,同时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现就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以来2000例手术的感染情况、感染因素和采取的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孙少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院前急诊急救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目的对应用院前急诊急救干预模式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中心救治的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不实施院前急诊急救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急救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急性脑血管疾病救治成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家属对急诊救治方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院前急诊急救干预模式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姚金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对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子宫瘢痕妊娠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疗程结束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式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同时更受到患者认可,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周佳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疗效评估

    目的:观察评估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疗效.方法将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14例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后采用不同材料的核桩进行修复,并对修复后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采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的观察组在修复后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修复满意率均显著优于采用金属核桩修复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达98.3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修复满意率达98.31%,所有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具有修复成功率高、不良反应低、患者满意率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保佑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策略及免疫预防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容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人群的主要特征,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策略及免疫预防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疾控中心防疫科搜集的资料,分析该地区流行性腮泉炎的发病率,发病的主要年龄层次及病因等.结果: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发病例数为6例,幼儿和小学生发病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3.3%和6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至6岁发病患者占发病总数的16.7%,6岁以上小学生占发病总数的83.3%,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占发病总数的83.3%,女性占发病总数的16.7%,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调查研究可知,主要发病年龄层次为青少年,发病原因主要与人群密集型有关,可以采取及时注射疫苗和隔离的方式起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作者:樊章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妇产科的实施及效果研究

    目的:评估基层医院妇产科医护服务中践行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从基层医院的具体工作出发,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妇产科的护理服务病人107例为评估对象,依据调研活动的要求将其划分作实验组55例、对比组52例,分别施行优质护理模式和常规型护理的相应措施,评比两种护理法实施情况.结果:护理以后,实验组病例的健康知识认知率、服务舒适率、服务满意率都超出对比组,比对差异明显(P<0.05).结论:基层妇产科临床中实践优质护理服务,能提升女性病人的舒适程度、满意程度及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值得积极推广以及运用.

    作者:郭娅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下生物补片法阴道成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目的通过对1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腹腔镜辅助下生物补片法阴道成形术护理经验的总结,体现阴道成形术围术期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对本例患者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进行连续的护理,总结腹腔镜辅助下生物补片法阴道成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与体会.结果本例患者腹腔镜辅助下生物补片法阴道成形术手术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情绪稳定,过程顺利.结论有计划的手术护理配合对腹腔镜辅助下生物补片法阴道成形术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岚;郭阳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分析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中,病案管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医学领域开始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病案管理当中,医院的信息管理水平也因此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病历管理也开始逐渐涉及到医疗、科研、保险等领域,在职能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就目前而言,病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就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希望可以对相关参阅人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李璋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66例出现不安全现象的孕产妇,另选取同期实施护理的16名医护人员,对其问卷调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发生不安全现象的66例孕产妇当中,医护人员不强的责任心占66.67%;医护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占77.27%;缺乏应有业务技术水平而造成母婴意外为69.70%;孕产妇的不安全因素71.21%;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63.64%.此外,产科16名医护人员中,不安全因素防护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为50.0%;工作经验为6.25%;同事之间交流37.5%;院内学习培训68.75%;阅读书籍杂志62.5%.结论:产科医护人员由于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具有较多可引起不安全现象的机会,需对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并对有关防范意识牢固树立与培养,方可对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发展给予有效避免.

    作者:王丹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臭氧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臭氧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臭氧组与冲击组,每组各56例,臭氧组采用臭氧治疗,冲击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疼痛评分.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臭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冲击组,疼痛评分低于冲击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重复利用性较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向道友;叶元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的临床浅析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存在的感染情况进行探究,分析患者内科感染的具体病因及病症,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对2011年到2012年我院在两年内接受的四十例消化内科临床感染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接收的四十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从体内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抗生素抗药性呈现出不断升高的发展状态.结论消化内科患者感染临床治疗当中,需对患者的呼吸系统感染做好预防,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要正确使用抗生菌药物,以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康复的佳成效.

    作者:徐文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贵人药液配合三拐五疗法治疗急慢性腰痛120例观察

    目的:运用中药注射疗法和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术治疗各类腰痛.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来我所治疗腰痛患者总计120例,采用该疗法治疗一疗程观察效果总有效率为94.17%.结论:该疗法经济实惠,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余东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难治性产后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意义探究

    目的:研究难治性产后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65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动脉栓塞组33例和子宫切除组32例.子宫切除组行子宫切除术;动脉栓塞组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就两组患者手术准备和操作时间、平均出血量和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止血效果100%,且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动脉栓塞组患者平均出血量稍少于子宫切除组,但P>0.05.动脉栓塞组患者手术准备和操作时间均少于子宫切除组,P<0.05.结论:难治性产后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止血,且手术准备时间和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可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风险管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60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8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风险管理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2年内再发心梗发生率的2.5%、3.8%、5.0%、3.8%均明显低于A组的11.3%、12.5%、17.5%、13.8%,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状况,运用风险管理加强护理干预,对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惠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如何加强基层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探析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基层卫生监督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希望其能够在保证基本监督质量,改善当前监督现状的基础上也能够紧随时代的进步探索信息化监督方式,促使基层卫生监督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本文基于当前基层卫生监督工作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基层卫生监督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的支持.

    作者:于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目的:探析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发展情况.方法:回顾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7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遮盖疗法;实验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仪器进行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视力恢复情况及预后复发情况.结果: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实验组的临床疗效和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预后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进行依次比较后发现,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后,效果良好,改善了患儿视力,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患儿信赖和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汝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