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晗;杜洋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腹腔镜腹腔内网片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此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时间段内收治的77例行腹腔镜腹腔内网片植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之后,77例患者中出现2例神经痛的患者,血清肿以及阴囊血肿分别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5.19%.对患者随访1年,发现1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1.30%.结论:腹腔镜腹腔内网片植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陶汝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60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8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风险管理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2年内再发心梗发生率的2.5%、3.8%、5.0%、3.8%均明显低于A组的11.3%、12.5%、17.5%、13.8%,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状况,运用风险管理加强护理干预,对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惠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的超声学影像特征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62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患者临床超声学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肿瘤大直径、回升高低、外周声晕、回声均匀性等影像特征.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发现,女性、年龄≤40岁群体发病率较高;超声检查可见患者临床体征为:甲状腺局限性增大,出现椭圆形或者圆形肿块,边界清楚且包膜完整,多数患者晕环内部回声较均匀,多见高回声、等回声.结论: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的超声学影像特征明显且清晰,可为临床医师诊断和选择合理治疗方法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胡曼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将从2013年1月到2016年4月之间在我院各科室治疗中出现的89例临床不合理用药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询出现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对原有的药学服务进行整改.结果:89例出现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中其中用药时间不合理占有比例高,达38.20%,其次是药物选择不合理,占25.84%.结论:药学服务在基层医院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健全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管理措施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可靠、安全的治疗药物.
作者:丁美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并掌握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共计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756例与传统手术比较.结果: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强调术前用物准备要齐全,术中护理配合熟练和规范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结论:积极正确的做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全程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
作者:刘雪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葡萄胎清宫前侵蚀性葡萄胎肺转移患者的治疗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入院的侵蚀性葡萄胎肺转移患者2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本组患者均予以长春新碱+甲氨蝶呤+卡铂方案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96.43%(27例)患者缓解,在1年的随访观察中未见复发病例,其中1例呈进展,肺内病灶扩散,终因颅内转移死亡;此外,存活的27例患者中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研究表明,采用介入治疗方案对葡萄胎清宫前侵蚀性葡萄胎肺转移患者实时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其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何映霞;王博;陈荣;冯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4.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LVEF、LVESd、LVEDd等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昝学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HIPC)方式在胃肠肿瘤治疗中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了我院收治的胃肠肿瘤进展期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腹腔化疗+静脉化疗(IPC+IVC),观察组予以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静脉化疗(HIPC+IVC),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肺HIPC+IVC组的治疗有效率(71.4%)高于IPC+IVC组(39.3%),差异具有统计下意义(P<0.05);两组不良发应发生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IPC相较于IPC方式对胃肠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石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本文就微创去腐技术应用于龋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龋齿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微创去腐技术和传统高速牙钻机去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复查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换术后复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微创去腐技术应用于龋齿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了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呼斯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痉挛型脑瘫患儿穴位药物注射配合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以优化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7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局部穴位注射配合物理治疗方法,对照组36例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各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44.4%,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结论:肯定了局部穴位药物注射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中的临床疗效,尤以局部穴位注射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局部穴位注射能显著增加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功能的部分代偿或完全代偿,对脑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早期局部穴位注射配合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智力、语言及运动发育,减轻残障程度,改善患肢功能,效果满意.
作者:冯军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变化情况.结果:本次选取的50例患者,治愈33例,占66%;好转15例,占30%;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相较治疗前,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经检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方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对保障患者获取良好预后价值显著.
作者:吕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辅助行腹腔镜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4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7例.甲组患者应用常规经腹超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乙组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辅助行腹腔镜剔除术.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子宫肌瘤残留率、复发情况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甲组和乙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差异小,结果无显著性(P>0.05);乙组患者肌瘤残留率更小,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乙组患者复发率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辅助行腹腔镜剔除术的疗效好、术后残留率与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腹腔镜手术,值得推广.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小儿支气管炎患者时使用小儿肺咳颗粒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共382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191例)和观察组(191例),对照组接受头孢噻肟钠静滴,观察组则联合小儿肺咳颗粒,将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症状消失时间而言,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性小儿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儿肺咳颗粒能够使患儿获得更佳疗效,且缓解症状更加迅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孔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对产后出血产妇实施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产后出血产妇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对产妇实施护理,观察组选择综合临床护理方式对产妇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为96.67%、6.67%,对照组为80%、20%.结论:临床护理用于产后出血产妇中能够缓解产妇症状,促进产妇恢复,综合临床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天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腰椎滑脱症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72例,并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之后随访影像学资料表示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其中优的患者有45例,良的患者有28例,可的患者3例,差患者0例,总优良率为96.05%.结论:腰椎滑脱症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吾斯曼·艾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宫颈钳钳夹宫颈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产科行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患者中选取48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数字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24例,采用宫颈钳钳夹宫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以及治疗效果.结果:①经比较,观察组2h、24h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颈钳钳夹宫颈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可以迅速止血,降低出血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HDL-C、α-HBDH、LDH、血生化BIL检测及细胞形态学变化在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5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另选取同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所选取患者临床资料及HDL-C、α-HBDH、LDH、血生化BIL检测.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三系血细胞在巨幼程度方面相比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更为明显,HDL-C、α-HBDH、LDH和血生化BIL明显升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除巨幼样出现变化之外,还存有形态异常状况.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细胞形态上,除具有诸多相似性之外,彼此间还具有各自特性,二者所具有的不同点在HDL-C、α-HBDH、LDH、血生化BIL检测及细胞形态上表现为突出.
作者:吕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联合侧隐窝阻滞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侧隐窝阻滞术结合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与对照组(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侧隐窝阻滞术结合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关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9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45例患者.行护理干预处理时,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终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更为理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较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各项手术指标,促进患者的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罗洪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对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膝关节腔臭氧熏洗配合注射透明质酸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关节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单纯臭氧组和单纯透明质酸钠组,三组均为45例,比较联合治疗组、单纯臭氧组和单纯透明质酸钠组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WOMAC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WOMAC评分显著高于单纯臭氧组和单纯透明质酸钠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97.78%)显著优于单纯臭氧组(86.67%)和单纯透明质酸钠组(77.78%),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膝关节腔臭氧熏洗配合注射透明质酸钠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叶元海;马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