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咳颗粒辅助治疗急性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

孔静

关键词:急性小儿支气管炎, 小儿肺咳颗粒,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小儿支气管炎患者时使用小儿肺咳颗粒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共382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191例)和观察组(191例),对照组接受头孢噻肟钠静滴,观察组则联合小儿肺咳颗粒,将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症状消失时间而言,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性小儿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儿肺咳颗粒能够使患儿获得更佳疗效,且缓解症状更加迅速,值得推广应用.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探析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90%、74.54%,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PEF、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治疗,具有安全性高、见效快等优势,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罗忠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辛伐他汀在心律失常方面临床治疗上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随机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为别为30例心律失常患者.对于研究组的患者在采用美托洛尔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于常规组的患者只采用美托洛尔药物治疗.通过对这6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哪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更高.结果: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患者心律失常状况得到改善的有22例,占比为73.33%;常规组的患者心律失常状况得到改善的仅有14例,占比为46.67%,说明研究组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患者通过治疗,心律失常症状得到改善的时间也比常规组的患者来得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从此次研究中,我们可以明确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上,辛伐他汀的治疗有效性非常高,而且安全性有保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熊银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炎症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滴注头孢他啶的方式来对炎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方式来对炎症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能有效治疗炎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惠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绩效计分考核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经验,探讨计分绩效管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影响及作用.方法:从服务质量、技术质量、工作数量、专业考核、业务学习等要素对手术室各级护士进行计分考核.结果:通过计分绩效管理的应用有效的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改进,提高了护士的素质.结论:通过计分绩效考核可以改善护士的服务理念,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态度.

    作者:秦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谈如何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护士质量与效果

    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实习护士的素质与水平,为提高儿科的整体服务水平提供了人才质量保障.儿科临床实习教学对于实习护士来讲,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方式.如何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护士的质量,不仅是临床实习教学研究的重点同样也临床带教老师重点研究的内容.采用更适合临床更贴合实习护士本身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实习护士的质量.

    作者:何成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需要院内转运的危急重症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干预下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实施综合合理干预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意外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转运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可有效减少意外发生机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DCA循环模式在对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质量环(PDCA)护理管理措施在对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现状调查,发现护士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措施,并按计划实施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经过PDCA循环,护士对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上升,有效减少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PDCA循环模式在对行PICC治疗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减少并发症以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蔡奕宏;文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康复护理在骨关节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在骨关节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关节疾病患者83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42例,采用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4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9%和80.5%,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关节疾病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的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蕾;冷佳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第五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第五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分析第五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学特点.结果与结论:头孢洛林是新第五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作者:秦延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43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分析

    目前结核病依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特别是耐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加,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耐多药结核病是指痰结核病菌阳性患者,对异烟肼(H)、利福平(R)两药以及其他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耐多药结核病是引人注目也是多活跃的一种耐药结核病.自1990年美国发现MDR-TB以来至今已经26年,在我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耐多药患者大约已经达到了50万人.根据WHO新完成的《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2010年全球监测与反应》中的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也已达到10万人.而MDR-TB的危害不言而喻,DR-TB防治困难重重.MDR-TB的治疗还是存在着疗程长、治愈率低、不良反应大、费用高等问题.目前,WHO推荐的MDR-TB治疗强化期包含至少4种可能有效的二线抗结核药品及吡嗪酰胺,强化期疗程至少6个月.

    作者:朱海娟;陈海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盆腔炎治疗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究盆腔炎治疗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青霉素钠,观察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17%显著高于对照组77.3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6.60%明显低于对照组24.53%(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可改善星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韩翠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产妇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予以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产妇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妇的产后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的泌乳分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母乳喂养率以及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产后母乳量的分泌和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且促进了产妇和护理人员的良好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蒙立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66例出现不安全现象的孕产妇,另选取同期实施护理的16名医护人员,对其问卷调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发生不安全现象的66例孕产妇当中,医护人员不强的责任心占66.67%;医护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占77.27%;缺乏应有业务技术水平而造成母婴意外为69.70%;孕产妇的不安全因素71.21%;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63.64%.此外,产科16名医护人员中,不安全因素防护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为50.0%;工作经验为6.25%;同事之间交流37.5%;院内学习培训68.75%;阅读书籍杂志62.5%.结论:产科医护人员由于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具有较多可引起不安全现象的机会,需对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并对有关防范意识牢固树立与培养,方可对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发展给予有效避免.

    作者:王丹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术后全麻苏醒病人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引起术后全麻苏醒病人恶心呕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全麻苏醒患者120例,针对患者的恶心呕吐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在120例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为20.8%;术后全麻苏醒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晕动史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结论:针对具体原因提供防范护理,值得在临床界大力推广.

    作者:王君;渊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提高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提高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其基础上开展护理干预,干预后6个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近期生活状况予以了解,且依据生活质量量表实施评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评分相比于干预前均得到显著提升(P<0.05),干预组各项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均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肿瘤内科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可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崔建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80份,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溶血前后的各项检测指标,分析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溶血前后WBC及Hbg两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血前后RBC、Hct、MCV、MCH、MCHC、RDW、N百分数、L百分数、Plt、PDW、MPV及PCT12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溶血会对血常规检查的多个检测指标产生影响,造成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在检测过程中应积极预防标本溶血的发生.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所收治的8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式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经本文研究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的有27例,观察组抢救成功的有35例,两组患者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诊断发现,对照组中有8个患者出现2个脏器衰竭现象,6个患者出现2个脏器衰竭现象,3个患者出现4个脏器衰竭现象,观察组中有2个患者出现1个脏器衰竭现象,1个患者出现3个脏器衰竭现象,未有患者出现4个脏器衰竭现象.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应用系统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死亡风险,延长患者生命周期,提高临床救治几率.

    作者:王龙;袁芳;杨莉娟;陆丽;袁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分析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3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肺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氨溴索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78/80),对照组为80.0%(64/80),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应用氨溴索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杨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应用体会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2月到2016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随机选取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这6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分别为30例患者.对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舒适护理组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记录、对比、分析,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舒适护理组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好;舒适护理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3.33%)比常规护理组的患者(23.3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舒适护理组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达到了98.33%,而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85%,说明舒适护理组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大大地减少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焦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难治性产后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意义探究

    目的:研究难治性产后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65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动脉栓塞组33例和子宫切除组32例.子宫切除组行子宫切除术;动脉栓塞组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就两组患者手术准备和操作时间、平均出血量和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止血效果100%,且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动脉栓塞组患者平均出血量稍少于子宫切除组,但P>0.05.动脉栓塞组患者手术准备和操作时间均少于子宫切除组,P<0.05.结论:难治性产后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止血,且手术准备时间和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可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