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疗效分析

黄定贵

关键词:依那普利, 硝苯地平缓释片, 原发性高血压, 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对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进行的临床疗效观看与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是2014年6月~2015年6月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此中25组观察组与25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纳口服依那普利的常规方法进行医治,观察组则接纳硝苯地平缓释片和依那普利结合医治,将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过1季度的治疗之后,血压都逐渐下降,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的患者有10例,观察组的患者有20例血压降落程度明显,;观察组血压降低4例有效,对照组有7例有用;观察组患者有一例血压未曾起伏乃至变差,然而对照组有8例,两组临床结果进行比对发现,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比对照组显著得多(P<0.05),两组的患者在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都有明显的厘革情况(P<0.05)。结论采用依那普利结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医治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效果,有必要在临床上应用和传播。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方法: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管理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从54.44%升高至76.50%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增强护士对品管圈的认识及品管手法,提高护士的宣教及沟通能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规范了管路宣教的资料。规范了护士管理流程、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罗慧;刘春艳;贺茸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与对策

    所谓临床护理风险就是指护士在医院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的不安全事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这种风险是不能提前预估和避免的,而且护理工作是治疗病人的重要内容,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防范突发的护理风险事件还是很有必要的。护理风险发生比较集中在内科、儿科等几个科室,而且频发在护龄较短的护士,因此医院在防范事故发生的同时应该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作者:胡海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论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由于以往的护理模式主要偏向于临床,医护人员往往注重执行医生嘱咐的内容而忽视了患者的住院需求,因而导致患者对医院的护理不满意,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等问题,给医院正常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实现医护人员的自我价值,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郝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设立PICC专科门诊的实践与研讨

    目的:通过成立PICC专科门诊,解决门诊、住院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的问题。方法对PICC专科门诊诊室的设置和布局,人员组成及职责,制定工作流程和制度,促进PICC技术专业化的发展。结果解决了门诊、住院患者置管及维护的问题,PICC专科门诊合理的流程、规范的管理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有利于专科护理的发展。结论设立PICC专科门诊可满足就诊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延伸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

    作者:许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对慢性肺气肿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康复护理对慢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影响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肺气肿患者,所有患者按病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康复护理,分别两组患者进行包括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比。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比较,可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数据方面均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帮助慢性肺气肿患者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司米安、毓婷用于紧急避孕用药效果及安全性比研究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司米安、毓婷在紧急避孕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140例育龄期妇女,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司米安紧急避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毓婷紧急避孕,对两组患者的避孕成功率和月经改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避孕成功率为92.86%(65/70),对照组的避孕成功率为91.43%(64/70),两组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月经提前率、月经推迟率分别为2.86%(2/70)、11.43%(8/70),月经改变率为14.29%,对照组的月经提前率、月经推迟率分别为1.43%(1/70)、5.71%(4/70),月经改变率为7.14%,两组患者月经改变率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司米安、毓婷在紧急避孕中的应用中疗效相近,毓婷对月经的改变率较小,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加大对毓婷的使用范围。

    作者:马红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平均数据、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值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效果确切。

    作者:苏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应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次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应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16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显著疗效,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沈国花;来彩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1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83)与观察组(n=84),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F-36生活量表中PF、BP、GH、SF、RE及MH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安晓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时期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与创新性分析

    新时期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操作基本知识,更要求通过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研、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与创新性受到医学教育相关人员的高度关注,本文为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与创新性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新时期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与创新性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与创新性改革思路进行探讨。

    作者:李毓;马儒林;王海霞;丁玉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对胆囊病变漏诊的原因分析

    超声对胆囊疾病的检查是医学诊断的重要方法,对胆囊病变超声漏诊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将大大提高超声检查对胆囊病变的检出率。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超声漏诊的原因主要有机器分辨率因素、医生因素、胆囊变异、患者检查前准备等等。

    作者:蒋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55例产科危重病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55例产科危重病临床治疗措施,从而提高妇产科危重病的抢救率。方法:调查商河县人民医院内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妇产科患者,选择出现产科危重病的55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记录妇产科患者发生产科危重病后,抢救时和抢救后对患者的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55例产科危重病妇产科患者抢救有效率为94.5%,抢救成功的患者终健康出院。结论:妇产科患者一旦出现产科危重病,需采取紧急抢救,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抢救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和缺氧,防止肾功能衰竭和心脏衰竭,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预防休克的再次出现,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健康出院。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挑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患者的就诊时间为2012年3月~2014年8月,将30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5例,对其中一组患者进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称为普通组,另一组患者接受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称为锁定组,比较普通组患者及锁定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锁定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14/15)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60.00%(9/1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促进恢复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疗效显著,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谢伟军;苏自清;陆进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计划性剖宫产产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计划性剖宫产产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以我院90例计划性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产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健康知识总掌握率为97.8%,对照组为5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P<0.05)。结论对计划性剖宫产产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雷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作用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医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高的时代,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医院的重要场所,配置中心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工作质量要求高,需要有专业性、全面性的护理人员担任。在医院发展中,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为了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缩短药物配置的时间,降低差错等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药物配置的准确性、配置质量、工作效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张香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院病案管理的重要性

    医护记载是医院主要的档案资料,又称病历,中国卫生部定名为“病案”。病案是患者就医的全部医疗、护理记录,由门诊病案和住院病案两部分构成。门诊病案包含首项、副页、各种查看报告单。

    作者:顾妍霞;雷敏;李彩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讨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它的作用,为以后的贫血鉴别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方法采用某一医院一定时期内不同体制的贫血病患以及健康体测者各20例,把选取的全部的贫血病患和健康体测的人开展血液检测,并且将血液检测的结果比较。结果把血液检测结果同健康体测者对比发现,溶血性、缺铁性、巨幼细胞性、慢性感染性贫血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讨论通过实验表明血液检测对贫血诊断鉴别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值得医院推广与学习的。

    作者:杨婧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长时间手术患者采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苏醒的影响

    目的:探讨能够加快老年患者长时间麻醉后苏醒的方法。方法:选取45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3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异丙酚七氟醚复合麻醉方案;B组先给予异丙酚后采用七氟醚麻醉;C组先七氟醚后异丙酚实施麻醉,麻醉维持依据BIS监测各组吸入七氟醚浓度及异丙酚静脉把控浓度,手术停止后即可停止麻醉药物。观察三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等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B、C三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C组与A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活动下肢、定向力恢复时间与A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导入异丙酚后七氟醚或先导入七氟醚后采用异丙酚麻醉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及时苏醒,是适用于老年患者佳的麻醉方案。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研究进展

    现今乳腺癌成为了危急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改良根治术(简称MRM)目前主要被应用于乳腺癌I期以及Ⅱ期治疗中。MRM能够将手术范围予以缩小同时降低术中损伤程度,因此受到医生以及患者的欢迎。而在实施MRM过程中对于胸前神经(简称PN)以及肋间臂神经(简称ICBN)的实际保护则成为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此就现今医学界对于乳腺癌MRM方面的研究从PN以及ICBN解剖方法进行着手分析,之后对保留PN以及ICBN可行性予以探讨,后对保留PN以及ICBN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作者:李小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消化内科护理医疗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及其预防措施

    本文对消化内科的医疗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医护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为护理人员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曾洪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